撰文|徐龍捷 編輯|韓蕾
12月23日,利亞德(300296.SZ)董事長李軍公開表示,利亞德已經啟動國際供應鏈建設,在斯洛伐克建立了工廠,能夠滿足歐洲和美國的市場需求。
早在一週前,利亞德接受調研時便稱,旗下Micro LED產品由於需求較為旺盛,已經提前進行擴產計劃。
在定增計劃披露首日,利亞德股價便大跌近8%,截至12月24日收盤,利亞德股價已下探至6元區間,部分投資者的質疑之聲直指利亞德準備定增投入研發的Micro LED產品。
高額定增,繼續投入
利亞德成立於1995年,於2012年正式上市,主營業務為智慧顯示及顯示外延應用業務,主要產品有智慧顯示、夜遊經濟、文旅新業態、VR體驗。
此次定增,利亞德計劃募資15.18億元,其中將有5億元用於Micro LED產品的進一步開發, 同時,該項定增計劃中還有4.55億元的補充流動資金的專案,但根據利亞德三季報披露的資訊來看,截至2020年9月30日,利亞德賬面貨幣資金高達到21.18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甚至還獲得了理財收益563.47萬元。
相當一些投資者對這一反差感到疑惑。
儘管募資解決流動性廣受投資者詬病,但定增計劃中三分之一的募投方向才是真正的“風暴之眼”,那就是利亞德的Micro LED產品。
利亞德的Micro LED產品並非是此次定增的突發奇想,而是從2016年便已開始了的佈局。
2012年,利亞德推出了小間距LED產品,這種產品能夠顯示更高畫質晰度的圖形影象和影片。
小間距LED幫助利亞德在LED領域中佔據了先發優勢,隨後不少企業都加入了小間距的業態,隨著洲明科技、艾比森、聯建光電等顯示企業的發展,利亞德的先發優勢一直持續到2018年。
嚐到甜頭的利亞德,想要繼續超前佈局LED技術,復刻上一輪的發展紅利,於是盯上了尚未成熟的Micro LED。
超前佈局,難達預期
目前的顯示螢幕市場,LCD仍舊佔據主流市場,OLED尚未完全普及。Mini-LED由於兼顧了兩種技術的優點,並且在不降低效能的情況下壓縮製造成本,成為諸多廠商選擇發展的方向。Micro LED則是新一代顯示技術,能比現有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同時功耗更低,但成本也更高,製造難度也更大。
據利亞德董事長李軍所說,“Mini-LED只是個背光顯示技術,只是LCD的一次過渡,最終一定會被採用自發光的 Micro LED面板所替代。所以利亞德決定直接跳過Mini-LED這一階段,直接進入Micro LED領域。”
藉助三季報,尚能一窺利亞德自認為需求旺盛的Micro LED業務的真實情況。
根據三季報資料顯示,2020年1-9月利亞德Micro LED商顯業務收入為1259.5萬元,在全部營收中所佔比例僅為0.36%,而在2019年同期Micro LED業務收入顯示為0。
根據IHS Markit的分析資料顯示,預估Micro LED將在2026年佔據全球市場的一小部分,開始進入大眾化市場。
至於原因,行業專家李星此前曾表示,OLED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流行不起來,就是因為其成本過高,現在的Micro LED也一樣如此。華西證券也認為,Micro LED成本至少約為液晶顯示屏的10倍或 OLED 顯示屏的8倍。
以目前市場的風向標的蘋果三星為例,三星在12月10日發售的110寸電視採用了此項技術,售價已超過百萬,交貨時間未定。2017年,蘋果就已經在測試使用Micro LED顯示屏的Apple Watch,但目前,該產品仍使用OLED螢幕。
一項技術再好,廠商也會考慮生產的成本問題,而Mini-LED目前已經能夠實現成本的壓縮。
根據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的說法,蘋果正在研發6款Mini-LED產品,未來5年加大推廣Mini-LED趨勢,2021年將釋出的新款iPad Pro上就將使用Mini-LED技術。一時間,小米、TCL、海信、華碩、京東方企業也紛紛推出使用了Mini-LED技術的終端產品。
儘管利亞德在發展時佔據了領先優勢,但想要進一步壓縮成本,還是需要技術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後, Micro LED在成本上的劣勢才能逐漸縮小,想要短期獲得超前佈局的紅利,幾乎是不可能。
彎道超車,壯志難酬
利亞德董事長李軍在上市五週年釋出會上,曾喊出了“力爭2019年實現營收140億元以上,市值突破1000億元。”的口號,其雄心壯志可見一斑。彼時的利亞德,上市5年市值增長超過30倍,總市值突破300億元。
如今的利亞德,市值幾乎腰斬,不到170億元,2019年的營業收入為90.47億元,仍未達到預期。
但整體來看,小間距LED產品的先發紅利基本結束,LED螢幕業務毛利率由2016年的37.03%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9.45%,核心業務毛利一路走低。目前利亞德共有四款量產Micro LED商用顯示產品,點間距分別為40英寸(P0.4)、54英寸(P0.6)、67英寸(P0.7)、81英寸(P0.9),未有能低於P0.3的產品。而有部分行業人士認為,低於P0.3的才能真正被稱為Micro LED。
在研發Micro LED的同時,利亞德還在尋找別的利潤增長點來滿足業績預期。
2017年年初,收購美國NATURAL POINT,INC公司,進軍VR/AR行業;2016年-2017年,利亞德先後收購了中天照明、普瑞照明、西安萬科、君澤照明等一系列的照明公司,進行景觀亮化夜遊經濟,發展LED智慧照明業務。
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儘管利亞德在尋找多元的業務增長點,但根據2017年-2019年的利亞德的營收結構看,智慧顯示的收入佔比進一步擴大,其餘業務增長乏善可陳。
LED智慧照明業務就是利亞德所謂的“夜遊經濟”, 2018年政府開始“去槓桿”景觀亮化業務數量銳減,2019年12月,中央印發《關於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未來的景觀亮化業務前途尚不可知,更是在2019年因夜遊經濟業績低於預期,出現了超過3億元的商譽減值;VR業務受大環境影響發展緩慢不及預期,期間與展開愛奇藝合作也反響平平。
核心業務下滑以及新業務展業不暢,導致自2017年始,到2020年12月23日,利亞德在此期間股價跌幅達到38.82%。
2020年以來,利亞德高管楊亞妮、李冬英、李軍等7名股東,合計減持1.52億股,約合市值9.87億元。目前,基金機構對利亞德的合計持股相比今年上半年末減少了八成以上,國壽安保基金、建信基金等減持均超過500萬股。
12月18日,康佳釋出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智慧手錶,超過蘋果率先實現Micro LED技術在智慧手錶上應用,該產品點間距已達到了P0.12,但釋出首日康佳股票呈下跌態勢,次日回漲也未超過3%。
股東減持,市值銳減,市場與投資人已經做出了選擇。對於利亞德來說,如何把公司遠景目標與實際能力匹配起來,讓業績重回上升通道才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