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值技術發展的高峰元年,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數字化、工業網際網路等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各企業都在面臨著技術驅動的行業顛覆和動盪不安的市場環境。面對未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重新出發?
12月12日至13日,跨越疫情阻礙,“2020中英全球創新論壇”在線上舉行。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北京大學與浙江大學的著名專家學者聚焦商業創新,對企業管理創新方向、跨境技術合作、創新創業服務、中英科創園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DAY 1
/ 開幕詞 /
▲谷來豐
最後,願論壇在這個與眾不同的寒冷的冬季裡能給大家增添溫暖和信心!
/ 創新不可預測 /
▲張維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創始人、教授張維迎表示,創新不可預測。因為創新是我們做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過去的資料都不能告訴我們未來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張教授指出,企業家決策並非完全基於科學決策。我們一般認為科學決策最了不起,但科學決策是基於資料和計算,給定的資料,只要計算方法不發生失誤,那答案就是唯一的。企業家決策不同於資料和計算,而是基於想象力、直覺和判斷,所以同樣的資料,不同的人得到結論是不一樣的。因此企業家決策是沒有共識的,多數人同意的不能叫做創新,只有少數人同意的才可能是創新,所以企業家決策並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我們混淆了這一點,完全用科學決策來替代企業家決策,就可能會阻礙創新。
/ 人工智慧的未來 /
▲黃鐵軍
華中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鐵軍表示,回顧一下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的預測其實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從本質上看,智慧就是一種功能、現象。那麼我們真正要預測未來要看的不僅僅是智慧本身,而是要看實現智慧所依賴的機器載體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而這種根本性的變化也是我們預測未來的一個最主要的依據。
如果我們要看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是要看實質上未來的智慧系統要幹什麼。我認為未來的智慧系統的基本任務實際上是要在自然的環境裡面、開發的環境裡面進行探索,去面對真實的挑戰,去解決問題。就像我們人要在一個複雜環境裡邊實現探索,然後解決問題一樣。
/ 劍橋大學產學研演化之路 /
▲Dr.Brain Corbett
劍橋大學衍生技術公司CEO,劍橋大學技術轉移辦公室國際拓展計劃負責人Brain Corbett教授為大家分享了劍橋的生態系統是怎麼樣支援創新的,以及劍橋大學的技術商業化之路。
Brian Corbett教授表示,在過去的幾年,劍橋大學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大學創新生態系統, 那麼,劍橋大學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呢?
其中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有世界級的研究能力的大學和機構。除此之外,劍橋還有一個非常開放的政策,非常支援技術研究成果的商業轉化。另外,劍橋有一個非常專業的科學技術指導團隊。最後,劍橋大學非常擅長利用自己學生的學術資源,會從學術界的早期階段去進行想法的轉化。
/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 /
▲Pietro Lio
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生物學教授,劍橋大資料指導委員會顧問Pietro Lio說到,什麼叫做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光只是關於一系列的原則,更多的是它是一個網路,這個網路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去做決策。
人工智慧發展至今經歷了好幾輪不同的進化。經過幾輪的演變以後,人工智慧現在對我們的社會有著翻天覆地的影響。在人工智慧的程序裡面,一開始它可能只是關於簡單的一些線性的關係以及邏輯的關係,但是發展至今,它已經上升到一個很複雜的不同的包含著很多不同邏輯關係的一個大的網路關係。它從基於邏輯的方法到資料學習,再到認知學習,總共經歷了三次不同的浪潮。
/ 可持續性創新與領導力 /
▲Theo Hacking
劍橋大學工程系博士,劍橋大學可持續創新領導力博導,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戰略研究主任Theo Hacking教授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給大家分享了企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創新。
Theo Hacking教授指出,創新對人類的很多方面有著很大的促進,與此同時,在這個促進的過程當中,它也在很多的方面破壞著我們的環境,如果我們繼續以這樣的環境破壞速度,不知道有朝一日這個數值會增長到什麼程度,我們急需一種創新的手段來去遏制這種趨勢,以便我們未來能夠有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像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水短缺、人類因素造成的環境災難、大規模的非自願人類遷移、自然疾病、極端的氣候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有責任去關注以及進行創新的問題。
圓桌論壇
《國際創新產業園孵化之道》
以《國際創新產業園孵化之道》為主題,劍橋大學技術轉讓辦公室的Brian Corbett博士;劍橋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研究生專案和主任Theo Hacking博士;北京大學科創園深圳園區負責人、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鄧仲明博士;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理事長、廈門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會長黃永鴻博士共同出席了本次圓桌論壇。、
主持人:Brian Corbett教授,請您介紹一下劍橋大學技術轉讓辦公室在國際交流計劃方面的內容,以及跟中國的合作機會。
Brian Corbett:關於國際合作,辦公室很重要的一塊業務就是幫助他們更快地把知識及技術進行商業轉換。我現在也會幫助劍橋衍生技術到一些公司去進行技術商業轉換。我的另外一項工作就是給劍橋大學分享我的一些經驗及見解,在英國以外,我希望也能夠對海外的企業或者高校去分享劍橋大學科技產業園是怎麼運作的,以及我們可以給他們的專案、想法提供什麼樣的支援。我們很期待接下來能夠跟中方更多的人去進行溝通,大家一起去運作一些交流培訓專案。
主持人:黃董在科創園運營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請您分享一下孵化器科創園的發展對中國科技創新產生的影響。
黃永鴻:在2019年,169家國家高新區實現GDP12.2萬億元,佔全國GDP的12.3%。從創新投資的角度來看,2019年這169家國家高新區的企業研發支出為8259億元,佔了全國企業總投入的一半以上。從創新的產出角度來看,2019年國家高新區發明專利的授權量佔到了全國的37.5%,從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來看佔了全國44.7%,每1萬個從業人員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是38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3倍。
從這些資料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產業園區特別是高新園區的建設,對整個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主持人:Theo Hacking教授,請您分享一下,支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和領導力,以及支援科創園和產業叢集需要什麼樣的研究方法。
Theo Hacking:這些問題的性質不是單個的學科可以去解決的,所以也需要去採取跨學科的研究,彙集和整合不同學科的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並且去匯聚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和學者,包括科學界、社會界人文社科的專家去共同解決這些難題。
還有就是透過科研能夠帶來很大的影響力,科研的影響力是透過產品或者技術的商業化進行提供的,透過我們的研究過程可以去很好地與終端消費者進行連線,能夠讓消費者享受到最新的科學產品。
主持人:請教一下鄧博士,其實北大科創園與劍橋相似,都是依託於北京大學,擁有大量產學研的資源,請您跟大家介紹一下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成果。
鄧仲明:我們是北京大學下面的科技園。我們基礎人才更多的來自大學跟科研機構。我們更多是從北京大學和其他的一些大學,來找到一些創業的團隊來到我們園區。目前我們園區有60多個創業團隊,大概三分之一來自北京大學,也有來自其他大學清華、哈工大,也有15個團隊來自國外。我們現在已經有45家企業畢業,畢業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的概念畢業就是拿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DAY 2
/ 變革時代的創新管理 /
▲鄭剛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主任、教授鄭剛老師為大家分享了變革時代的三大創新法則。
第一個法則,在當前的變革時代我們該怎麼做,我的建議是在理念上要樹立全面創新觀,也就是說創新不光是單純的技術方面的問題,商業模式、市場、文化、組織結構等等這些都可以透過創新來為公司創造價值。
第二個法則,在VUCA變革時代行動上應該怎麼做,我的建議就是精益戰略,能夠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第三個法則,在組織形式上我們該怎麼做,我的建議是怎麼樣“一企兩制”建立二元型的組織,什麼叫二元型組織,一方面要確保現有的主營業務第一曲線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地培育和佈局第二曲線即未來的增長點。
/ 雙迴圈驅動下的投資邏輯 /
▲陸佳清
國科嘉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原中國電信天翼創投常務副總經理陸佳清表示,雙迴圈驅動下基本的投資邏輯在於,比如我們看“新基建”領域,或者說“十四五”期間TMT領域的大的邏輯,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個,所謂的技術卡位。比如說我們國家大的晶片,如飛騰、龍芯、海光等等,其中你佔了一個,你就顯然在桌面和伺服器端有你一席之地。這是一個典型的卡位邏輯。
第二個,業務卡位。我們又看到有一些商業的邏輯,叫業務卡位,比如說講資訊保安,典型的資訊保安的賽道就是一個散碎的賽道,這個當中很多領域都是兩位數的增長,包括工控安全、資料安全都在兩位數的增長,但是任何一個其中的細分方向只有小几十億,整個市場容量是不大的。我們會發覺,在這當中首先你在細分賽道要有一個業務卡位,然後迅速地要橫向長才能長到一個非常大的公司。
/ 劍橋商業創新與孵化器發展 /
▲Dr.Alex Smeets
劍橋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劍橋科技園聖約翰創新中心執行董事Alex Smeets表示,科技園、加速器、孵化器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都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去運營這些園區或者孵化器。有一些大型的加速器,並不是提供一個專注於線下或者硬體的設施,有的時候我們會提供一些共享的辦公空間或者辦公桌以及其他的設施。
第二個加速器是成立於2012年,這個加速器有著一些教學的任務,還有一些為創業者開設的培訓和輔導的專案。這個加速器是由商學院所運營的。
還有一個孵化器和共創中心叫做巴克萊雄鷹實驗室孵化器共創空間,它是在2007年、2008年之後成立的,國家很希望去重塑金融和銀行界的信譽,所以這個孵化器和共創空間是提供了一些私人的辦公室和會議空間。
/ 加密貨幣與區塊鏈 /
▲Garrick Hileman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劍橋替代金融中心及宏觀經濟學中心研究員Garrick Hileman表示,一個區塊鏈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曾經說,區塊鏈能夠幫助我們將一個不要做惡人的世界轉變為一個不能做惡魔的世界。因為現在有了區塊鏈之後,不會有資料篡改或者有盜竊等等一些惡意的作為,因為區塊鏈是一個沒有中心化的技術,所以使用區塊鏈能夠做很多的事情。除了數字貨幣之外,我們還可以做智慧合約,它是一個在區塊鏈技術上執行的一個軟體,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去進行一些智慧的合約的達成。
Garrick Hileman也談了大家對於區塊鏈存在的一些常見誤區。他表示:
區塊鏈目前已經被大家炒得非常熱,第一個誤區,認為區塊鏈是不需要信任的。但其實區塊鏈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數字貨幣不是自動就是安全的,它不是100%安全的,並且區塊鏈不是自動的就比其他的系統安全。
第二個誤區,認為區塊鏈是防篡改或者永恆不變的。但這不是正確的,其實我們的交易可以被逆轉,並且交易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況被逆轉,並不是永遠防篡改的。但是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去防止篡改,因為它是分散性的,而且基於它的技術架構很難去進行人為的篡改,但是它並不是完全防篡改的。
/ 演算法博弈與計算機社會選擇 /
▲Edith Elkind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Edith Elkind主要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慧在安保領域的應用。她表示,做安保工作的挑戰之一就是安保資源非常有限,例如說在機場,保安不能在每一個節點部署足夠的人手。在保護野生動物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看攻擊者如何部署,如果說攻擊者不觀察我們的情況,那麼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容易,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攻擊者的攻擊是不可預測的,我們無法預測他們的攻擊方案,戰略只能是進行智慧的隨機分配,有些目標可能對於攻擊者更加重要,但是無法預測,所以只能進行隨機的分配,評估一下哪個目標對於攻擊者更加重要。這就是人工智慧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人工智慧幫助我們決定如何進行安保警衛的部署,以及幫助我們預測襲擊者的襲擊目標。
圓桌論壇
《中英創新產業園區發展之路》
以《中英創新產業園區發展之路》為主題,劍橋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劍橋科技園聖約翰創新中心執行董事Alex Smeets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Edith Elkind博士;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全國孵化聯盟主任,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國際科技合作部部長王曉利先生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副主任、教授鄭剛先生共同出席了本次圓桌論壇。
主持人:首先我想請問王秘書長,請您從中國的角度談一下,如果我們需要和海外的科創園合作,發展方向在哪些領域。
王曉利:我們現在在開展許多海內外的合作,從園區服務來講,就是幫助國內園區設立海外的創新中心或離岸孵化器,今天因為疫情的影響,原來線下交流交往的方式暫時停止了,現在也在探索更多的國際合作方式方法。
在園區方面,一個是設立海外創新資源中心,另外一個是組織相關創新創業活動,這裡包括各類大賽。我們也在為雙向孵化企業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包括公司註冊、政策申請、海外合規、產品貿易、海外投融資、海外招聘、海外大型會展及海外宣介會等服務。
在企業層面,第一個是在幫助國內的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海外實驗室,幫助國內企業尋找技術合作夥伴,拓展海外市場和全球化的發展。第二個是幫助合作國家的企業進行專案孵化,加速路演服務,這就是目前在做的國際合作方面的工作。此外,我們亦想和英方探討共同成立海外投資基金,互相推薦優質專案、承擔輔助投後管理責任,分享基金投資收益。
主持人:Alex博士,請您分享一下中英雙方在孵化器和科創園方面的合作機會。
Alex Smeets:與中國的孵化器和科創園機構合作是非常關注的領域,過去已經有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動非常成功,目前在不停地探索和學習如何更加好地合作。
現在談到合作機會,過去有遇到一些挑戰,在不同的國家,科創園管理和運營的方法是不同的,劍橋大學的科創園和孵化器是以非常商業化的方式去運作的,很少有科創園和孵化器是由政府主匯出資建設的,基本上是完全商業化的執行,也就是說有一個業主是通過出租的方式獲得盈利,孵化器和科創園不會太深入地加入到公司的運營,是有很多公司找到我們,所以公司自己需要先有一些商業活動和規模,自己去做決策,這是第一步。
如果他們找到我們的話,我們會盡可能地提供幫助,這一點與世界上其他的科創園不太一樣,有一些國家的科創園和孵化器會對入駐公司的商業執行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我們只是給他們提供諮詢和指導,如果他們需要任何的支援會來找我們,但我們不會主動介入到他們公司的運營。
主持人:請問鄭教授,就中國的現狀來看,科創園在國家創新戰略上可以實現什麼樣的角色和功能?
鄭剛:科創園在地區發展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過去40-60年的時間裡,科創園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大學在科創園裡面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矽谷企業的人才都是從斯坦福出來的,斯坦福大學給科創園提供了很多寶貴的人才,科創園在創新上需要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戰略。
譬如說怎麼樣讓大學的科研成果更好地實現商業轉型?人才創業精神怎麼樣更好地利用起來?還有底層設計和大學知名校友資源,不管是對地區還是國家來說,我覺得科創園在創新當中非常的重要。
主持人:Edith教授,請您分享下,中國現在有很多的這些科創園都是以人工智慧為主的,在英國是否有類似的網際網路的科創園?我們怎麼能夠更好地將電腦科技和科創園進行連線?
Edith Elkin:據我所知是有一些是會結合人工智慧以及生物技術相關的這些企業,我們有一些人工智慧公司,他們在獨立運作以及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這方面目前是做得比較好的。這些企業他們也會去做很多不同的生物技術方面的實驗,在這些實驗當中他們會融合很多人工智慧以及生物技術。
我在大學裡面也看到有一些團隊,很好地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我想可能物理上的地域上離得非常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牛津大學周圍也有一些科創園,有很多的公司是做人工智慧以及演算法的公司,我們看到一些公司也非常成功。
透過本次論壇,中英雙方更加堅定開放創新是正確的方向,未來將共同探索中英創新技術合作體系和雙向孵化合作機制,透過共同開放各自的創新資源和孵化空間,互推雙方企業合作需求,合作建設聯合實驗室,共建離岸創新中心;聯合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等方式實現創新資源的互通共享、科技專案的雙向孵化;同時也為兩國企業開發海外市場、技術聯合研發、海外投融資等提供專業服務支援,共同探索中英科技創新合作的新路徑,營造中英科技創新生態的良好環境!
本場論壇由資深創新管理與組織發展專家,
國際技術轉移與產業孵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