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余天,以上所說的晶片缺貨漲價狀況依舊存在,但情況有明顯改變:IC大廠開始密集對此輪晶片漲價作出迴應:發漲價函、交期延長、視窗期延長……
具體表現為:
如瑞薩、NXP、ST等明確釋出漲價函;
TI、Toshiba等雖然沒看到函但都拉長交期push下單;
MICROCHIP則視窗期延長;
就連今年一反常態未漲價、昔日以漲價著稱的被動元件老大哥“國巨”也傳出“招工難”、“鴻海結盟國巨,啟動大拉貨”、“庫存水位偏低”等訊息。
所有的漲價函裡也在遵循著相似的邏輯:晶圓緊張→原材料上漲→使用者需求強烈→漲。在IC產業鏈漲價滿天飛的氛圍裡,IC大廠們波瀾不驚的對外宣言中似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
回頭看,我們重新梳理一下本輪晶片缺貨漲價潮主要有以下邏輯:
在供應端:
8寸晶圓自身的緊缺性,全球6寸產線逐漸關閉,產能需求轉嫁到8寸晶圓產線上;晶圓、封測產能的剛性供給特性:成本高,短時間內無法拓建,新冠疫情導致很多晶圓的備貨減少;晶片產業鏈各環節成本增加。在需求端:
疫情期間,宅經濟和遠端辦公的需求爆發,包括筆電、平板、遊戲機等產品出貨量顯著增加,隨之相應地帶動晶片的出貨量;今年前面三個季度華為訂單轉國內,915禁令前瘋狂拉貨,擠佔產能;禁令後,OPPO,vivo和小米又開始瘋狂備貨搶位華為空出來的市場;中國率先進入復工復產狀態,使得全球市場的很多訂單都轉移到中國內地,這就包括了手機、家電、電腦等晶圓產能消耗極大的領域,上半年積壓的海外訂單又全部擠到了下半年;5G智慧終端產品陸續釋出,換機潮不僅帶動了電源管理 、顯示驅動 IC、功率分立器件等在8寸晶圓廠的投片量,同時吃掉了更多封裝產能;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市場回暖,增加了對功率器件、顯示驅動IC等的需求;賣方市場下,現貨市場晶片供應商提價;高利潤產品積壓低利潤產能;原廠主力支援大客戶,大客戶包產能,雙倍訂購加大力度備貨,導致小客戶更無米下鍋。除以上因素外,我們認為此輪國內外IC廠商密集漲價還有以下原因:
原材料上漲,部分產業火速復甦,晶片供不應求。以討論聲最熱的汽車產業為例,已經威脅到汽車終端的生產,插隊急單、加急費屢見不鮮。多方因素“夾擊”下,漲價“合情合理”。“漲價”的默契?漲價會傳染嗎?對於近期漲價的IC大廠來說,有需求背書外,他們都不是“吃螃蟹”第一人,使用者在接受度也更容易結受。除此之外,從財務資料來說,經歷去年的“荒年”和今年的疫情後,在復甦的時候,價格上添把火,財力的恢復恐怕要快些。晶圓漲、晶片漲、封測漲、終端產品漲、原材料上漲,國內晶片晶片漲,國外晶片漲,當你想不通的時候再想想今年三四月份的口罩:口罩漲、口罩機漲、熔噴布漲……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無論哪個環節漲價,在變動瘋狂的行情裡,其他部分都會漲價。
11月全球製造業PMI是53.7,創出2018年2月以來新高。PMI採購經理指數,是透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彙總出來的指數,能夠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全球製造業PMI指數創新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工業復甦的程度。
對於當前漲價,也有市場上的朋友向我們分享了這一思考:
增加價格、延長交期一部分是供應鏈的壓力,另一個是追隨各個品牌的腳步,用心收割一波利潤;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因為現在新冠疫苗的研製成功訊息陸續出來,市場恢復預期向好,對後面訂單的預測需求加大,需求復甦而不僅限於中國市場的需求。迴歸現實,汽車的停產危機也給了我們以警示:在市場缺貨漲價沒有迴歸常態時,面對漲價的晶片,躍躍欲試的IC原廠,備好安全庫存是關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