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以下為黃金老的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上午好,今天很高興參加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作為一家小銀行,蘇寧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積累了一些粗淺的經驗,在這裡給各位董事長、行長做個彙報,請大家給予指點。

網際網路金融大概是從2014年前後開始火爆起來,這兩年漸漸歸於平靜,並飽受抨擊。儘管如此,我覺得網際網路金融總體上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風向。今天有幸邀請到江蘇銀行夏平董事長,他是江蘇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創始會長,現在把這崗位交給了我,我覺得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還是可為的。

網際網路金融的使命是什麼?在我看來,是更好的發展普惠金融。前些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搞了理財,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後來又做貸款,貸款利率卻普遍較高。普惠金融是銀行界孜孜以求要實現的目標,但一直做得還不夠理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革命還沒有到那個階段。

沒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者做不好普惠金融。現在我們講普惠金融的特點:首先表現在有海量的客戶,如果沒有精準營銷來篩選,你是沒有辦法做的。我們銀行和海量客戶都是不見面的,天南海北,這個時候必須要利用生物特徵等新技術進行識別。其次,這些普惠客戶的資信比較弱,必須要用行為資料做補充,所以需要大資料風控。最後是跨地域的客戶,只能藉助雲服務來降低成本。

海量的客戶,弱資信,不可能見面,又分佈在全國甚至全球各地,基於普惠金融這樣的特點,這時候要沒有金融科技作為工具,做成這個事情的難度很大。“金融科技+場景金融=普惠金融”,這是蘇寧銀行的經營邏輯。蘇寧銀行要利用金融科技加上場景金融,達到發展普惠金融的目的。不同的交易場景,不同的生活場景,金融科技運用其中,以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把產品嵌到企業的交易環節,嵌到消費者的購物環節,這些都是融合,這也是新金融的概念。前幾年,我講讓金融服務像水一樣滲透,今天有人把它稱之為開放銀行,無非就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

蘇寧銀行在經營方式上做了一些優化。過去我們做金融,要有資金,要有人才。今天多了兩樣東西,流量和資料,這樣科技才有用武之地。蘇寧銀行成立只有兩年的時間,由於自己的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所以我們聚焦特定領域,集中做上游的供應鏈和下游的消費者。

中小銀行一方面要聚焦,還要強調業務層面的基本均衡,以防範特定業務的政策風險。比如,很多銀行聚焦消費金融,這兩年收益非常可觀。但肯定會遇到很大政策挑戰,例如,臺灣地區就規定銀行對個人的全部消費貸款大致不能超過個人年薪的2倍。如果政策方向突然轉變,對這些銀行的衝擊非常大。P2P公司的全軍覆沒,值得警惕。

所以,中小銀行,固然要強調聚焦,但如果只聚焦於一點,還是有問題。當前,消費貸款被中小銀行做得非常熱,如果突然遇到政策剎車,其衝擊也會非常大。蘇寧銀行雖然是家小銀行,但我們強調業務層面的平衡,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微商金融、財富管理,都是我們的主業。截至今年6月末,蘇寧銀行的資產超過600億,整個下半年將堅持高品質發展。

蘇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專門開發了“微商貸”小微金融產品。一類是基於專有交易場景,主要服務蘇寧生態圈的易購平臺商戶、加盟商、經銷商、物流售後服務商、餐飲商戶等。這裡講一個案例,菸酒攤主老王,經營一家小賣部15年。今年中秋節前,老王收到了蘇寧銀行發放的一筆2萬元貸款,這是他人生的首筆貸款。這背後,是蘇寧銀行依託小賣部多年的菸酒訂單資訊,將場景和金融科技相結合,為類似老王這樣的從未獲得過銀行貸款的小微商戶提供貸款支援。

蘇寧做零售有積累,也有體會,同時也在全國開了6000家便利店,加盟店也有5000多家。基於場景和交易,蘇寧銀行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建模,然後給小微商戶提供各種高頻的融資服務。

另一類則是通用的,主要基於公共資料,如工商資訊和納稅、發票、徵信等資料,運用大資料風控技術,分析企業經營情況和誠信水平,為微小商戶提供信用貸款支援。

今天說服務微小商戶,對我們這些小銀行來講,就要藉助科技。在給微小商戶放貸款的過程中,幾個主要環節都要有一些方法。比如,找目標客戶的過程中怎麼找到想要借款的目標客戶,依靠星象精準營銷系統;准入全自動審批,依靠天衡審批模型系統;小微做了那麼多,怎麼對它進行風險預警,仰仗伽利略風險預警系統;最後它如果出現不良貸款,需要千尋智慧清收系統來幫忙。

就客戶來講,基於蘇寧自己的生態,以及蘇寧之外的生態,我們都要通過產品引流或產品嵌入,來尋找適合我們的目標客戶。確定客戶,接下來審批,主要是看這個企業主、企業本身,看這個行業的一些徵信資料和它的場景。

蘇寧銀行企業風險預警現在做了一萬多戶,將來會做到十萬戶,實時對這些企業進行預警。現在國內也出現了很多工具,我們也花了一些時間做了預警平臺,把所有的客戶放到這一平臺裡面。這個平臺不僅有公有的資料,還加入了現場盡調資訊,將來也會逐步細分,會有人專門做場景,使這個預警做得更好。現在我的手機每天都可以收到最新的企業風險預警資訊,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小微企業客戶都是民營的,我們對它的關聯關係、投資圖譜、股權關係和實際控制人都要有分析,各個銀行都要總結經驗。做信貸業務最大的核心點,就是它是什麼你就按什麼標準來評估。比如,資金實質是流向房地產業,但你按照製造業企業的標準評估它,就會犯下很多錯誤。

蘇寧銀行現在服務小微客戶12550戶,發生額75.3億,餘額30億,戶均60萬。明年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10萬戶,戶均會降至30萬元以內。

小微企業風險較高,這是行業共識。現在有些銀行宣稱小微金融不良率很低,0.8%或者1.5%,這是違反常識的。日本號稱是全球小微企業的典範,其小微金融的不良率是7.11%,日本的大企業不良率是0.58%,高了12倍。我認為,如果真的是做小微金融,不良率怎麼百分之一點幾呢,更不可能零點幾,小微企業的風險肯定高,相當高。大資料風控,金融科技,能夠分散風險,卻不能減少風險總量。我很認同金融監管部門的說法,金融科技改變不了金融業不確定性(風險)高的行業特性。

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獨有風險。一個是資料風險,即資料缺失、資料中斷、資料合規以及資料造假的風險。資料本身是一個風險來源。比如這段時間政策層面進行大資料治理,導致個別資料來源中斷,繼而業務中斷。銀行貸款斷了,貸款企業的資金鍊也斷了。這背後涉及到資料的合規獲取。這些年由於缺乏政策規範,大家對於資料獲取的一些手段習以為常,以為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但從現在看,一旦政策層面出現大的變化,風險就會非常大。此外,像關鍵資料的缺失、像資料造假,都會給金融科技的應用帶來挑戰。

另一個是技術風險,就是講我們的技術演算法行不行,受攻擊時頂不頂得住。技術越來越重要,技術本身也就成了風險源。很多時候,模型就像一個黑箱,從營銷到風控全都要過這個黑箱,一旦有什麼意外導致黑箱失控或失效,就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講這些風險,並不是反對科技的應用,而是說在運營新技術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審慎的態度,努力把握創新與安全的平衡。2015年我剛加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經常講,我們堅定地擁抱網際網路,同時堅守金融業誠信、審慎、穩健和盈利的經營本質。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0項石油石化好技術在羊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