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市前夕,黃奇帆向我們解讀螞蟻賺錢的邏輯,透過30億資金的出資,然後找銀行合作貸款業務,只不過網際網路的放款屬性,決定了資金的發放和回款不會對等。從而導致後續螞蟻透過發放ABS再次實現資金的輪迴,將放貸規模做到了3000多億。需要注意的是,商業邏輯層面上,螞蟻的做法合乎情理和制度。
不得不佩服馬雲高超的經商思維,以及頗具前瞻性的商業佈局。雖說一些資料顯示,螞蟻集團的壞賬率比信用卡的壞賬率還要低,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螞蟻存在的金融槓桿實在太高。正是因為當下的槓桿太高以及上市之後出現的不確定性,螞蟻的上市之路被斬斷,隨即一系列的變革也就如約而至。
比如在從事貸款的規模上,國家出臺的新規給予最新規定,而很多條款中,螞蟻並不合規。就在前幾天,監管部門在一次會議中表示,現有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產品還處於“無證駕駛”階段,可能後續被列入監管範圍。可這一次,螞蟻明顯學聰明瞭,螞蟻方面首先宣佈,將下架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展現給監管一副好的態度。
坦白講,在沒有明確的規定頒佈時,螞蟻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這一方面說明現有的產品可能確實不合規,而另一方面也給其他企業做了表率。螞蟻方面對此的解釋也不避諱,是為了迎合監管,但以螞蟻在業內的體量和地位,很可能成為行業主動改變的一針催化劑。
只不過站在一個旁觀者和同行的角度看,這對於劉強東而言真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他手中的京東數科,外界給出的估值即便不到2萬億,但也達到300億左右美金。是業內僅次於螞蟻的存在,並且正處於衝刺上市的最後階段的京東數科,可能還是劉強東的心頭肉。
去年劉強東曾在短時間內密集卸任多個公司高管,其中不乏京東的主要主體公司。然而對於京東數科,劉強東一直沒有進行過卸任,只是在今年籌備上市之初,劉強東才進行人事調整。當時被外界看來,劉強東的退出是障礙的掃平,一個可以匹敵螞蟻的獨角獸即將誕生。
可沒想到,隨著螞蟻折戟沉沙,京東數科上市計劃也被擱淺,自此陷入長時間的等待期。有業內人士指出,京東數科跟螞蟻都在從事金融本質的業務,所以京東數科也是監管的重點物件。這就意味著,現在企業的外部環境已經改變,京東數科想追趕螞蟻的希望落空,而京東數科對於劉強東的身價加持也沒有了助推作用。所以對於劉強東而言,真的是太可惜了。
更重要的是,在上市的關鍵階段,京東數科方面罕見“換帥”,而這次“換帥”是7年來的第一次。另外,此次京東也跟隨螞蟻做出決定,將不再上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預示著業務範圍的調整,所以不免為京東捏把汗。由此可見,不管是京東數科還是螞蟻,都對監管有了一些敬畏之心。略顯遺憾的是,螞蟻確定無法上市,而京東都沒能等到嘗試的機會,難免有點可惜。
不過話說回來,京東數科也好,螞蟻集團也罷,這兩家企業都不如馬化騰看得透徹。早在幾年前,馬化騰就說過,金融靠的是穩定,而不是比拼誰跑得快。如今,京東數科和螞蟻的上市遇阻的局面,不幸被馬化騰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