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廠長的話

在中國股市的版圖裡,銀行股向來都是極不合群的一類存在。它們估值最低、分紅最高,股價走勢卻是平平淡淡——卓爾不群,遺世獨立,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但隨著財政部公佈大利好,銀行股又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成了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

一份檔案引發的暴漲

週四,A股遭遇到了久違的百股跌停。。。事發過於突然,就連“專家們”也沒能編出一個像樣的“利空”。

在此情況下,銀行股倒成了萬綠叢中的一抹豔色——寧波、常熟銀行的單日漲幅都超過了5%,就連盤子較大的招商銀行都有2個多點的漲幅:

若是按照A股一貫的品性,這多半又是“權重護盤”的老伎倆。。。。不過這次的情況卻有不同,此番銀行股的逆勢上揚並非“臨危受命”,而是有切切實實的利好在做支撐:

9月26日,財政部公佈了《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該檔案提出,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準為150%,對於超出監管要求2倍以上的(即300%),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那就要對超額提計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這個所謂的“銀行撥備覆蓋率”,就是銀行在行情好時事前隱藏部分利潤,來為下行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壞賬做好準備,是一種“以豐補欠”、“藏糧過冬”的逆週期工具。

表面上看,財政部此舉就是催促相關銀行放閘,理論上那些撥備覆蓋率越高的,“藏的私房錢”就越多,那麼未來還原出來的分紅也就越高。

基於這樣的邏輯,高“撥備覆蓋率”的銀行就成了資金追捧的香餑餑。

而從目前的公開資料來看,這次被監管點名“藏利潤”的銀行共有六家,像當日漲幅較大的寧波銀行、常熟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等都在此列。。。尤其是寧波銀行,它的相關數值已經突破到了522.45%!

話雖如此,但廠長還是要提醒大家一點,作為可調節的“利潤倉庫”,撥備覆蓋率隱藏的不只是利潤,也可能是潛在的壞賬。實際上銀行隱藏“不良”的動力還要大過隱藏利潤,具體就要結合真實資產的品質及不良率。。。相對來講,城商行發生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頭”此舉也有儘早釋放壞賬的意圖在內,它是想要銀行加快處置自家的不良貸款,用部分的解套資金去消化核銷的損失。

而從今天的盤面表現來看,銀行昨天的突然暴漲只是資金“聞風而動”的常規操作,純粹的訊息刺激,至於未來增值幾何,那還得根據具體情況從長計議。

“否極泰來”的重倉私募

從歷史表現來看,以11年為擷取起點,A股市值前十上市銀行的累計收益表現如下:

平均水平上,十大銀行八年累計收益109%,年化8個多點的樣子,比“3000點看到3000點”的上證指數要優秀得多。

而具體到個別股票上,銀行股還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以中農工建為主的高股息分紅股;像招行、興業、寧波這樣做業績成長性的;以及股性更強,彈性更大的次新銀行股。

這三類銀行股對應的投資風格也不盡相同,像對我們私募而言,短期交易獲利的次新銀行配置意義不大,而作為長期被低估、分紅穩定的低波動股票,一二類銀行股長期配置的邏輯還在。它在以“價投為尊”的私募界裡,也是有不少的擁躉的。

比如說“裸奔界裡最好的投資人”董寶珍,他早在2017年就改弦易轍,並於去年拋掉了讓他戰戰兢兢、夜不能寐的茅臺,轉而投入到了銀行股的懷抱。

他當時看好銀行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便宜、低估值。而藉著年初牛市的東風,銀行股今年的“估值修復”走得還算不錯,二季度大盤變臉後也經住了考驗。

昨天新規“突如其來”,董寶珍也在微博上更新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金融政策不會改變銀行的基本面,但會從“認知”層面改變人的情緒和“邏輯想象”,從而達到估值變化的結果。。。不得不說,董寶珍的這段“認知博弈”還是頗具見解的:

之前廠長就挺佩服董寶珍,在眾人皆慌不擇路時,堅持持有茅臺,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次,董寶珍又押對了。根據私募排排網的資訊顯示,董寶珍旗下私募“否極泰”如名所願,順勢走出去年的慘敗陰霾,該主打產品的年內漲幅達到了55.56%。

順便一提,董寶珍雖然因為死磕茅臺,玩槓桿大虧70%,給福斯留下個“最熊基金經理”的印象,但他近五年來的累計收益,已經飆到了463.94%,僅次於滾雪球的林波,位列所有基金經理的第二位。

至於這位大佬重倉的銀行股有哪些?廠長查了下,董寶珍的路數不同常人,“因為吃不準個別銀行的風險”,他投的是銀行指數,更準確的說是“50指數期權”。。。只能說大佬對槓桿還是痴心不改,“主題思想”也有點跑偏。

相比之下,同樣是唱多銀行股,高毅鄧曉峰的做派要正規的多。他於今年年初“集中優勢兵力”,買爆了一隻銀行股——平安銀行。

根據相關資訊顯示,曉峰今年有兩隻產品“銳進XX期”及“高毅曉峰X號致信”,於一季度分別新進了平安銀行6634萬股和4922萬股,總共合計狂買了16.3億!並雙雙殺入了平安銀行的前十大股東。

股價表現上,平安銀行今年開局極好,直到臨近5月才出現調整回撤。今年整體的累計漲幅已突破71%。

而從收益來看,根據好買基金網的資料,曉峰致信X號系列裡有淨值波動的產品共7只,由於持股分散,今年收益近20%,相對而言中規中矩。而最新倉位資訊顯示,鄧曉峰在二季度“見好就收”,減持了相關股份,目前該產品已經退出了平安銀行的十大股東。

公募效果更好?

當然,私募是沒有專項的銀行主題基金的,相比之下,公募這塊的投資更有目的性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根據相關資料,廠長發現銀行公募基金的業績分層非常嚴重。銀行B包攬第一梯隊,其後才是正兒八經的銀行主題基金,而銀行A類則排在末席:

分級B大家都知道,收益高風險也大,15年股災前後“天地大變臉”。。。之後就遭到了監管層的制裁,現有的分級B在陸續關閉或轉型之中。

其實它和銀行的“聯姻”還是比較成功的,至少讓四平八穩的銀行板塊多了些許波動。具體操作上規避那些規模較小的銀行B,還是挺適合長投的。

第二梯隊的中證銀行指數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從13%到23%之間。其中可首選天弘中證銀行,其一本身業績不錯,其次天弘和支付寶合作比較深,可以在上面自動化定投,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華寶中證銀行ETF、富國中證銀行、匯添富中證銀行ETF、南方中證銀行ETF的品質也都不錯,漲幅均在17%以上。這幾隻中證銀行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託管費等合計0.6%,比股票型基金還便宜1個點。

總的來看,看好銀行股長期表現的,可以直接選取公募的銀行B及相關指數基金,長投、定投皆可;而私募追求的是自己的絕對收益,基金經理的話語權很大,業績表現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自己的判斷。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遭遇手機、半導體業務雙重打擊,三星本季利潤將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