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10年,都會出現一次造富機會。
如80年代下海潮,90年代的炒股、2000年的房地產、2003年後的電商,2010年後的自媒體等等。
那麼在下個10年,普通人想要逆襲,必須要看清市場的這3大布局,搶佔新一輪紅利。
1、消費資本時代
2、實現粉絲化經營
3、創業市場的紅利
一
在改革開放的前40年,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託生產資本和知識資本。
首先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物質匱乏,必須要透過生產製造拉動經濟增長。
到了90年代以後,產品逐步豐富,市場出現了競爭機制。
那麼這個時候,想要打破市場發展空間的瓶頸,必須要依託知識資本。
就是要實現品牌化發展,透過知識文化賦能產品,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和競爭力。
到了今天各行業產能已經過剩,想要持續發展,必須要依託消費資本為推動力。
什麼是消費資本?顧名思義,就是要透過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不論是產品、技術、品牌,在過剩的時代如果沒人消費都等於零。
那麼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想要發展,必須要注重人的經營。
只有擁有更多的人,並實現持續的消費,企業才有發展空間,才有市場競爭力。
二
在生產資本和知識資本市場,想要獲取更多客戶,主要是以滿足消費者物質需求為主。
如在下線開個店賣服裝、買鞋子,靠產品功能和價格去吸引客戶。
在消費資本時代,想要擁有更多人,就要把經營客戶變成經營粉絲。
經營客戶和經營粉絲最大的不同在於,經營客戶需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粉絲經營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為主。
那麼想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就要注重品牌IP、個人IP打造。同時也要注重內容及文化的輸出。
從品牌IP化的經營角度,就是透過擬人化的人格,藉助內容輸出及文化,與粉絲建立情感連線。
只有這樣才能讓粉絲產生認知和信任,才會形成標籤化的消費。
例如熊掌咖啡、小江白酒等,都是以IP去圈粉引流,實現持續變現。
在未來個人化IP,也是企業圈粉引流的必備方式。在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莫過於米粥雷。
米粥雷號稱中國版的喬布斯,個人社交媒體的粉絲遠遠大於官方賬號,可見個人的影響力如此之大。
大部分米粥粉絲,消費智慧硬體產品,主要是衝著個人IP品牌去的。
所以在未來企業想要大量的粉絲,不僅可以依託品牌IP,也可以由創始人去打造個人品牌。
三
在生產資本時代,市場最大的需求的是貨。
那麼在消費市場,靠賣貨賺取差價,就更容易成功。
而在消費資本時代,市場最求的是消費力,最大的商機是創業市場。
簡單來講,就是要賦能更多的人去創業,透過創業帶動消費力。
那麼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創業市場,不再是靠賣加盟店,而是要依託分享經濟賦能粉絲,讓更多的人去消費及銷售。
因為在消費資本時代,只要把消費環境產生的利益,與使用者即粉絲共享,才能讓更多的人幫助商家推廣傳播。
那麼具體如何靠分享經濟,在創業市場搶佔紅利呢?
以米粥雷為例,可以先透過個人IP圈粉,打造粉絲社群。然後藉助社群的發燒友,作為入口去做傳播。
當透過手機產品吸引了大量使用者以後,就可以對上游整合供應鏈,打造共享社交電商。
可以讓每個粉絲及使用者,都可以申請成為店主,參與銷售賣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粉絲邊賺錢邊花錢。
為什麼要把粉絲作為合作伙伴,不去做傳統的招商加盟,開下線連鎖店呢?
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每個人其實就是一個經營單位和流量體。
只要透過供應鏈、應用程式、物流及服務賦能個人,就可以讓一個人發揮的價值超過一個公司。
個人只要有了共享平臺的支援,就可以在社交、短影片、直播等多個平臺去推廣引流。
個人在幫助企業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可以獲取銷售分潤,甚至可以獲取分紅。
反之如果靠傳統的加盟連鎖,在下線流量枯竭的今天,即便花費再高的成本,都很難盈利的。
由此可見,未來的企業想要發展,必須要藉助消費資本為推動力,靠粉絲經濟圈人,透過分享經濟實現裂變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