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從供應鏈上斷||供華為以來,半導體這個元器件產業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其實作為科技行業最為基礎的基礎,半導體對於一個國家的技術進步、尤其是對通訊技術的發展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已經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而正是利用在這個相互關聯的產業鏈、技術鏈和價值鏈中的優勢地位,美國一直左右著世界各地的科技和經濟發展。
就在最近兩年,美國就是利用這個優勢加劇了控制全球各個國家企業的行動,繼續發揮其超國界的管轄能力。華為及其很多中國公司就是這個行動的受害者。
受傷害的只有中國企業嗎?顯然不是。至少全球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例如美國的半導體企業也一定程度地受到影響,但是隨後它們透過申請獲得許可又減少了這種影響,高通、英特爾就是這樣。
然而,其他地區的公司在受到這樣損害後,卻遠沒有得到許可,從而造成了很大的競爭劣勢。例如,一些歐洲科技企業就抱怨說,美國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斷||供行為,最終形成了“美國優先”的結果,原因就在於美國企業得到了許可,而來自歐洲的供應商無一獲得許可。
當然,歐洲半導體企業形成這種劣勢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歐洲企業使用美國技術,從而被迫接受美國的管理。於是,歐洲在痛定思痛之下,加強自己的技術研發工作,並在2020年的12月初,來自歐洲的17個歐盟成員簽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宣告》,計劃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相當於1.2萬億人民幣),幹什麼呢?發展半導體技術。
其投資的本質是什麼呢?歐洲此次大力投入半導體技術的目的就是提升其半導體技術,大幅度減少這些技術對於美國技術的依賴,也就是說歐洲意圖要在半導體產業上獨立自主,以避免總是被美國挾制。
當然,歐洲半導體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也不高,僅有全球4400億歐元市場的10%左右,這對於在高階科技市場具有一定地位的歐洲,顯然不合適。歐洲市場本身供應不足的半導體產品還主要從美國和亞洲地區進口。
現實情況是,歐洲的半導體產業在這次的美國行動中遭受了最大的損失。對於中國市場這個巨大的單一市場、也是單一的最大半導體產品市場,歐洲企業是不會放棄的,而今17個國家投出1.2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加強自己技術的目的除了擺脫對於美國依賴之外,歐洲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擁抱中國這個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