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工業的糧食。
當前,人類以使用石化能源為主。2018年,中國共消耗了6.25億噸石油,大部分依賴進口,美國消耗了23億噸,人均6.7噸,是我們的30多倍!
未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如果追上2018年的美國,意味著我們每年要消耗93.8億噸石油。
恐怕全世界所有的產油國,所有的產能,全用來供給中國,也不夠。
而如果全球的平均生產力水平,要追上2018年的美國,要消耗的石油,就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人類未來的能源供給,單單靠石油是肯定不夠的。這中間,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
因此,對於全人類來說,未來的科技發展,必須優先解決能源問題。對中國來說,更是如此。
即便全球的石油產能,能夠滿足中國的需求。但是全球能源的運輸大通道,基本都把握在美國的手中,同晶片一樣,中國的能源進口,也被美國“卡著脖子”。
因此, 不論從長期來看、還是從現實來考慮,不論從本國、還是全人類的角度來看,我們都必須解決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問題,而解決的途徑,唯有透過科技創新。
好在,地球上並不缺能源,缺的是,利用能源的技術。
比如太陽能、風能、勢能(比如水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比石油更環保。
難的是,怎麼把這些能源,儲存起來,並且能即時使用。
關於能源的儲存、轉化方向的技術攻關,全球科學界,目前比較普遍的共識,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氫能源技術;一個方向是大型的能量儲存技術。
氫能源技術,主要是用其他閒置能源(太陽能、風能等),來電解水,分解出氫氣,把氫氣儲存起來,獲得氫能源,然後供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用。
氫能源的利用,需要依託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包含了技術、工業生產、市場應用和社會配套的龐大體系,這個體系具備零碳、高效、能源網際網路(電、熱、氣之間轉化的媒介,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跨能源網路協同最佳化的唯一途徑)和可儲能(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實現能源消納與儲存)等多種特徵。
當前,中國科技界,在氫能源各個環節的技術儲備,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商用化,只是時間問題,什麼時候政策的東風一出來,便能快速啟動。
在氫能源的使用實踐上,日本已經先行一步,走了全球的前列,也證明了氫能源商業化的可行性。
可以預見,在氫能源產業鏈各個環節上,以全球最大的國內能源需求市場為依託,中國未來誕生出一系列的大公司,將是大機率事件。必然的,這會對石化能源,產生巨大的利空。
另一個技術方向,是大型的能量儲存技術,是把未充分利用的能源,儲存到電池中,以全釩液流電池為代表。
與鋰電池相比,全釩液流電池的優點,非常明顯,比如安全、儲能大、充電快、壽命長、成本低,幾乎完美規避當前鋰電池的所有缺點。
更重要的是,全球47%的釩礦,在中國。而鋰資源,中國含量很少,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
不論從技術前景,還是國家戰略來看,全釩液流電池,取代鋰電池,都只是時間問題。
整個釩電池產業鏈,從釩礦、到相關材料技術、電池生產、新能源車,皆存在著很大的投資機會。順便提一下,這對鋰電池產業鏈上的相關公司來說,是一個潛在、巨大的利空。寧德時代這些股票,其實是不合適長期價值投資的。
上述兩個方向的技術突破後,我國西部的風能、太陽能,青藏高原上雅魯藏布江豐富的水電能,就能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東部沿海,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
屆時,我國的碳排放問題、環保問題、進口能源的安全問題、地緣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綜上,釩電池、氫能源,大機率地,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