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親情的考驗
今年 6 月份的時候,我聽說我表弟也開始買基金了。我就問他你買的什麼基金,他說他不懂,就是看支付寶推薦,就一次性分別買入了白酒和消費。
我一聽,你這是追高啊!不如跟我一起買點地產和港股平衡一下吧,還可以越跌越買。
我還認真的跟他傳道授業,說你無論買任何基金,都要保證至少拿一年以上,最好是 3-5 年再說,不要頻繁交易。
我表弟真的很信任我,老老實實的買了地產和港股。
從 6 月拿到現在,從一個穩健的成長組合,變成了一個穩健的均衡組合。
真的很均衡。
這漫長的數月裡,我親愛的弟弟居然一次都沒主動問過我 地慘 要怎麼辦,我也很慚愧只是跟他說了一下,保持好倉位,加到一定比例就不要再動了。他說,好。
昨天晚上我鼓起勇氣,主動跟我弟又聊了一下地產,以及我最近以來對倉位把控的思考。沒想到我弟的回覆令我很意外。
我弟的心態給我上了一課,這心態覺悟,不賺錢都難!同時也為自己留下感動的淚水.....
在此,我也很真誠的說,我親愛的弟弟,如果你不幸看到這篇文章,姐姐我真的不是不想你賺錢......以及,感謝你對我們親情的信任!
2 白酒,地產和持倉
話說回來,我最近看了一些文章讓我對今年買入地產的慘烈,白酒的興旺以及倉位把控有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某知名基金經理是以愛喝白酒出名,在他第一次重倉茅臺之後,茅臺就下跌了 30%,那時候茅臺深陷塑化劑的風波,以及八項規定的反腐風暴,身陷囹圄。但是他繼續加倉,為什麼呢?
一是他對公司有深入的調研,認為茅臺當時的問題只是需求側的斷崖,但供給側端卻有很高的壁壘,無人替代。
二,他的選股裡公司的行業,週期的相關性都較低,可以保證不同的花可以在不同的週期開放。
第三,他堅守自己的能力圈,鮮少追逐板塊的熱點,所以即使在某幾年市場風格與他不一致的時候,他都是排名靠後,但依然不影響他長期業績的優秀。
他是他自己能力圈裡的偏執狂。
地產從買入到現在跌了差不多有 10 個點,但當初買入的邏輯到現在有變化麼?
我認為是沒有的。雖然買入地產和白酒的邏輯肯定不同,不是賭它的成長性,只是想買一個低估修復。但目前邏輯沒變,還是先堅守吧,至於未來是什麼結果,交給未來吧。
同時,我想我能拿住的另外一個原因,除了買入邏輯沒有變化之外,是我沒有全倉地產,我組合裡還有不同的花在開放,地產只是其中的一個花骨朵而已。如果我真的 all in 了地產,我可能心態早就失衡了。
對於持倉分散的重要性,我在最近關注的一個大 V 裡體會更深。他這幾年上槓杆 all in 了一攬子估值便宜的銀行,結果大家應該也能猜到了。他自己說他這幾年什麼都不幹,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潛心研究銀行,但是快失去信仰了。很多人冷嘲熱諷,我心裡只覺得很不容易,從後視鏡來說,這可能是陷入了低估值的陷阱。但我更多的感受是,連做行業深入研究的大 V 都不能保證對某個行業做到判斷正確,我們普通人又怎麼能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呢?
博格經常說,無論你多少看好一個行業,也不能全倉,否則容易心態失衡。
最近地產持續下跌,我也沒再加倉了,拿著花骨朵也可以有一份等待開花的期待。另外,我打算逐步提高我其他行業的佔比來平滑地產的影響。
事實上,我們無需拿自己持倉裡最差的和全市場最好的去比較,又或者拿自己最好的去和全市場最差的去對比,我覺得這都沒有意義。生活也如此,也許人和人走的路不一樣,但期望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PS :最近軍工大漲,我心裡有點鬱悶。因為我才在半個多月前跟博格說我要大力加倉軍工,到底是不讓我上這趟車了,我在考慮要不要定投了....
最後,請大家每天默唸
選好基金,趴著不動。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Love and peace
喜胖不胖,陪你運盛財旺
歡迎點贊和關注鼓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