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牛奶進口量和中國本土產量的高速增長,對乳製品企業來說,產品的品質優勢是影響市場號召力和業績增長的關鍵之一。
根據歐睿國際預測,中國乳製品市場消費規模將保持增勢,有望在2024年突破5500億元。而自有產能的不足推動著乳製品進口快速增長。
進口牛奶品牌蘭雀完成B輪融資
12月23日,進口牛奶品牌“蘭雀”宣佈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由eWTP領投,不二資本跟投,老股東啟承資本持續加碼,光源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而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品牌建設、渠道拓展、供應鏈的持續升級。
據悉,蘭雀是一家專注進口奶製品的公司,主要整合德國、奧地利、波蘭等歐洲當地龍頭乳企的資源,並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向上遊定製產品。
這並非蘭雀首次獲得融資。2019年,蘭雀曾獲得來自啟承資本的億元A輪融資。據悉,蘭雀於2017年10月陸續上線京東超市、天貓超市、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每年增長率超過300%。2020年,蘭雀開啟全渠道策略,並從線上走到線下,預計今年銷售額約為10億元。
其次,蘭雀的主力使用者是25-45歲的媽媽人群,未來會著重拓展二至四線城市的市場。在整個純牛奶市場中,三線以下人群佔到了65%的消費量,因此具有更大發展空間。今年蘭雀進入線下渠道,並藉助社群團購渠道快速增長。今年一季度公司線上銷量佔比90%,但現線上下單月銷售佔比已經達40%。
根據中國海關的最新資料,2020年1月-10月中國包裝牛奶進口總量為81.7萬噸,其中蘭雀進口約9.1萬噸,佔到中國進口總量的11%,位列第一。
蘭雀創始團隊認為,純牛奶是一個非常基礎的消費品類,從全球市場發展看走價效比路線更符合市場的最終消費格局。
進口牛奶持續增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乳製品消費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在進口奶粉橫掃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之後,進口牛奶來勢兇猛,正衝擊著中國的液態奶市場。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奶源分佈不均,使得常溫奶佔據主要份額、消費者習慣喝常溫奶的情況,正好讓進口牛奶有機可乘。
來自中國奶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10-2013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量分別為1.59萬噸、4.05萬噸、9.38萬噸、19.5萬噸,近4年內常溫奶進口增長率高居乳製品品類第一。
進口液態奶增長速度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進口常溫牛奶的價格比較底,並且在過去幾年,以低價之勢對國內常溫液奶造成了很大沖擊。
其次國外機械化養殖程度更高,能夠減少勞動力成本;而且技術也比國內的牛奶製造業更成熟。
而且進口牛奶大多依靠線上渠道銷售,線上流通成本也比傳統渠道更低,這也讓進口牛奶的價格空間更大。
以波蘭原裝進口牛奶為例,該品牌旗下的蘭雀唯鮮系列全脂純牛奶 1L*12盒整箱裝售價為88.8元,平均每盒7.4元。
與此同時,很多企業為了能夠開啟中國市場,可能會選擇低價競爭策略,先搶佔市場佔有率,提高消費者對進口牛奶的認知,然後再考慮利潤點。
呈多元化態勢
隨著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變化,尤其是對液態奶、奶粉、乳酪、黃油等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在需求增加之下同樣也推動了進口量的增加。
使得中國乳品進口呈現多元化態勢,主要進口大包粉、液態奶、乳清、嬰幼兒配方乳粉、乳酪、黃油、煉乳及酸奶八大類產品。
由此可見,在這些需求增加明顯的乳製品品類中,雖然國內能夠滿足一部分需求,但無論是從原料還是成品來看,都對進口產品有著較大的依賴,進口乳品仍然佔據著重要位置。
政策支援進口乳製品
近幾年,我國乳製品進口量整體就已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尤其在2008年之後,乳製品進口量更是急速增加。
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乳品297.3萬噸,同比增長12.8%。
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但進口乳製品仍呈現加速的態勢,尤其在第三季度以來,乳製品進口量突增。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1-10月,我國共進口乳製品267.50萬噸,同比增9.57%,前三季度乳製品進口量同比分別增2.09%、7.63%、14.80%,預計,今年整體進口增速仍將在10%以上。
這快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援。據瞭解,2019年3月,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中俄乳品雙向貿易的獸醫和公共衛生條件議定書》,開展乳製品互易。同年10月,我國准許越南乳製品進口;12月,又對吉爾吉斯共和國合規乳製品開放了政策“閘門”。
2020年1月,中美第一階段經濟貿易協議釋出,其中包括“延長貨架期乳”進口並在中國作為巴氏殺菌乳銷售、允許美國“超濾液態乳”按調製乳類別輸入中國等條款。
2020年7月,海關總署官網分別釋出關於進口斯洛伐克乳品、哈薩克乳品檢疫檢驗要求的公告,允許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生產的、符合相關要求的斯洛伐克乳品進口,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哈薩克乳品進口。
有國家政策的推動使得進口乳製品在國內市場快速增長。不過,這也使得國內本土企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在貿易開放的過程中,開放通常是雙邊的,中國乳企也將在乳業上下游有更多海外佈局。
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都是建立在優質產品品質的基礎上的,最後都要回歸到產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