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中物聯區塊鏈分會專家委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以《雙迴圈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鏈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了精彩演講,他表示產業鏈實際上是一種產業方式,供應鏈是產業管理整合,價值鏈是我們從增值的角度上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

物流是雙迴圈的一個實現手段的話,那麼供應鏈是什麼?我覺得供應鏈是雙迴圈實現的一種過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是“三位一體”,從生產到流通到消費的一個過程,所以說產業鏈實際上是一種產業方式,供應鏈是產業管理整合,價值鏈是從增值的角度上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

從雙迴圈的角度來講,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講的是內需拉動的問題,國際和國內雙迴圈並不是說我們關起門來自己做這件事情,更需要的和全球經濟有更多的關聯,以大的內需、超大的經濟體去拉動,帶動我們參與國際的供應鏈過程。

劉鶴副總理前一段時間專門就雙迴圈寫的一篇文章,我關注到的是關於要素、環節、效率和安全,這些都是跟供應鏈基本的管理哲學吻合的,所以供應鏈在整個雙迴圈的過程裡面應該是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們再看一看現在疫情之下全球物流供應鏈面臨著哪些挑戰或者機遇,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疫情改變了什麼?用托馬斯·弗裡德曼的話來講,他說疫情將世界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疫情前的世界,一個是疫情後的世界。目前運費在急劇的上漲,一箱集裝箱是一箱難求,難道全球經濟已經恢復了嗎?疫情的影響還有沒有呢?我覺得按照目前的一些現狀去判定疫情對整個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遠遠不夠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疫情改變了供應鏈運作的一些基本哲學,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供應鏈做的所有事情都為了成本和效率,要零庫存,要單一供應商,要加快現金流轉。貿易戰之後,大家意識到供應鏈安全的問題;疫情之後大家意識到供應鏈韌性問題,從簡單的追求成本和效率到現在注重安全和韌性,這樣一種哲學的改變,可能會貫穿在“十四五”期間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當然並不是說供應鏈的基本效率和成本原則不再起作用,只不過在這樣一個基本原則之上可能要多花一點時間和金錢去關注韌性和安全問題。

最近MIT著名教授尤西·謝費剛剛上個月上線一本新書在kindle上面,叫《新常態》,這是我翻譯的,新冠疫情代表著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機遇,供應鏈在全球危機中將繼續服務人類,也會在這個世界謀劃新的未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再看一看疫情給供應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可能大家都會關注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經濟已經實現了反彈,或者有一個V型反轉,很可能中國會成為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大經濟體。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尤其美國疫情還在非常快速的發展中,雖然現在疫苗已經出來了,看到了一些曙光,但是我覺得疫情之後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所以從全球貿易的交易額來說已經看到了目前整個交易訂單萎縮的趨勢,按照世界經濟論壇的預測,全球經濟的反彈在2021年才會出現。所以說疫情之後的影響現在還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因為它需要一個傳導機制。

如果說美國有440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這種救濟和社保的影響在短的時間之內看不出來,它會傳遞到什麼呢?傳遞到信用卡的消費、房地產的按揭,再傳遞到整個金融體系之中,所以說疫情之後的影響還完全沒有出現。

對於供應鏈的挑戰來說,大家意識到任何一個供應鏈要素的缺失和單一環節的斷裂都會造成整個體系的“停擺”,比如說手機的晶片、汽車的電子晶片,它整個是供應鏈流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對任何一個已知供應商,都有一個備選供應商,這是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的最低要求,在今天看來很多行業、很多企業並沒有這樣的最低要求。

疫情實際上是打破了產業鏈供應鏈的迴圈,那麼挑戰最大的是什麼?按照DHL最新出版的報告來說,供給端的影響是最大的。

從整個運輸方式來說,海運和空運的影響是最大的。現在海運運力的短缺是跟疫情期間封存的運力和季節性需求之間的瞬間爆發所產生的剪刀差造成的,並不是說這種情況是長期的狀況。

供應鏈的一個挑戰是對需求預測的重要性提高了,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對所有的供應鏈績效來說佔了非常大的比重,如果需求預測不準確的話,會對整個生產和庫存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全球供應鏈的新挑戰是一方面要維持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效率,另一方面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到供應鏈的風險和韌性的建設。疫情之後大家認識到斷裂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常態,在過去五年裡面,我每年去參加全球供應鏈大會的時候,討論最多的是颱風、罷工這些天災人禍對供應鏈的影響,但沒想到突然間出來一個新冠疫情,徹底顛覆了供應鏈的運作模式。

所以說一個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供應鏈的風險防範體系,從供應鏈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可以把這個風險分成四個階段,首先供應鏈斷裂的前期,要有一個預測和預警,臨近這個斷裂點的時候,還有一點點能夠緩衝的機會,其次到了這個緩衝期,實際上是用庫存在生產,我們要做的是建立早期的預警能力,將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化解掉。理想的狀況實際上我們在所有的疫情和災害面前能夠保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假如不能保持供應鏈的可持續性,我們希望供應鏈受疫情和災害的影響衝擊是小的,時間是短的,所以說供應鏈的韌性是存在於兩個方面的維度,一個是抗打擊能力,一個是災後恢復能力。

供應鏈韌性的建設是要用好兩個槓桿,一個是能夠早期的預警能力,在疫情、災害發生之前有風險評估能力或者是有預警能力,另一個是在災害發生之後,要有災後恢復能力和供應鏈可持續能力。

從機會上來說,任何危都有機,就像剛才尤西講到危機代表著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機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機會是技術應用的步伐加快了,我們說技術是生產力,技術是一種效率,什麼樣的技術應用加快了呢?今年美國的物流年報就總結了這樣六個關鍵技術,一個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另外一個是物聯網和5G,第三個是AR和VR,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第四個是機器人,第五個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區塊鏈,第六個是可再生能源,這些技術都有企業在應用,都會對供應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以前講供應鏈的數字化,實際上是在一個線性的角度來說,現在看來數字化的應用不僅僅在應用所有的流程,實際上是改變了供應鏈運作的模型,所以現在看到在完整的供應鏈數字化時代,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流程形成一些定型的模型。

在大資料快速應用和演算法、人工智慧應用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供應鏈進入到了一個認知型的階段,認知型的階段是讓供應鏈有學習能力,有自我感知能力,它可以兼顧協同性、創造性、一致性、可控性、感知性,而且要以低的成本和使用者為中心。我們看到這個現實是什麼呢?整個供應鏈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強大的技術支撐之下會有自我感知、自我學習和自我驗證。

我也參加了一些國際論壇,看到了供應鏈應用,無人機、無人車、智慧櫃在疫情的推動之下有了非常快的實質進展,全過程的可視和非接觸性是一個新的常態,實際上疫情給了技術應用加速的機會,深圳已經成了全球第一個5G城市,將會帶來整個供應鏈運作的效率改變,我們會更多地發現實時監控在5G的支撐之下在最後一公里的應用。

再看看區塊鏈的問題,最近這幾天大家每天看新聞和微信都會關注到哪個城市冷鏈又出了問題,如果能夠在所有的過程裡面用區塊鏈的溯源體系的話,我們不僅知道誰掃了這個條碼,這個冷鏈經過了誰的手上,還可以把所有的交易環節、物流動態的過程非常準確地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精準地追溯這個過程,所以目前技術應用的速度還沒有趕上現實所要求的速度。

我們希望區塊鏈在整個供應鏈上能夠實現完整的全流程的應用,雖然從近兩年我們總結收集到的這些案例發現中國的區塊鏈產業應用場景已經十分豐富,但是從供應鏈流程的角度來說,從供應鏈的研發、計劃、採購、製造、交付和回收的過程中,還沒有實現全流程的應用。

當然區塊鏈作為一個底層技術,它跟AR和VR的連線,跟機器學習的深度融合,可能是將來更有潛力的一些發展領域,當你你看到了一個影片,你會知道誰看了這個影片,誰的智慧財產權,同時解決了消費和付費的問題,所以區塊鏈會改變物聯網的一些底層規則。

總結起來,疫情在對整個供應鏈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的同時,也帶來 許多應用的機會。我們說危中有機,最關鍵的是你要有非常強健的體魄,病毒攻擊的是弱者,老年人和體質不好的人、免疫力低的人,這個遊戲規則同樣適用於企業,如果一個企業是不健康的,現金流是有問題的,那麼很可能在衝擊中會率先倒下去,所以疫情給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學習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我們有多塊的能力和時間把需要解決的技術裝到自己的腦子裡,裝到企業裡。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硬之城再添榮譽,斬獲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大會“千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