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達到了158億澳元(約合789億元人民幣),但好景不長,從2017年起,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總體投資水平就呈現持續下降態勢。據悉,中國在2019年對澳大利亞的商業投資僅有25億澳元,與2016年相比嚴重下跌了8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與近些年來澳大利亞屢次出現“錯誤行為”導致中資逐漸喪失在澳投資興趣有關。儘管此前中資對澳大利亞房地產的投資佔比依然很大,達到24%,但今年以來澳大利亞的兩度做法一再勸退中資投資。
澳大利亞《外商投資改革法》即將生效據《澳華財經線上》12月24日報道,澳大利亞在今年7月出臺的《外商投資改革法》即將在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案提到,將對涉及價值超過500萬澳元住宅用地的侵權行為及提供虛假或誤導性資訊的不實行為施以嚴厲處罰,並且包括了從1月1日起生效的新收費標準,進一步提升外商收購住宅地產費率。詳細情況為:對當地房市7.5萬澳元以下地產收費2000澳元,對100萬澳元以下地產收費6600澳元;平均每100萬澳元地產的對應收費額度為13200澳元,與新收費標準頒佈前的11800澳元收費額度相比出現明顯增加。此外,最高收費可達到50萬澳元。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澳大利亞就已經開始修改外商投資法,計劃將需要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查的外商投資額度門檻降至零澳元,這一舉動表明今後只有在得到FIRB的批准後,外國投資商才能夠在澳大利亞當地開展投資專案。不僅如此,澳大利亞還計劃開通一條由澳大利亞稅務局管理的關於舉報外商違規投資行為的熱線電話。
中方迴應:希望澳方反躬自省對此,澳媒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疫情期間有外資趁機收購受疫情衝擊的弱勢澳企。不過,澳媒的這一說法並不被完全認同。有業內人士指出,澳大利亞的這一舉動的目的就是為了針對中國企業。與此同時,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詹姆斯·勞倫森也表示,澳大利亞有理由限制外資,但拒絕所有來自中國的投資商,只會為自己帶來風險。
對於澳大利亞的這項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15日表示,澳方一系列違背市場原則和中澳自貿協定精神的舉措,干擾了中澳務實合作的良好發展勢頭,也對澳大利亞自身形象和信譽造成損害。汪文斌強調,“我們希望澳方能夠反躬自省、言行一致,切實為中澳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