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事實上,從2017年成立,牛牛成長連續四年受資本青睞,2018年、2019年更是持續得到盈動資本數千萬人民幣持續加註。

據悉,牛牛成長以“拼多多拼單模式+滴滴打車匹配”機制切入市場,家長可在牛牛成長小程式內發起拼單體驗課(並確認小區內的可用場地)。拼課成功後,該區域的教練會收到相關訂單,並在指定時間和地點來上體驗課;試課結束後,使用者可自行選購相應課程包。

除上門小班課,牛牛成長小程式還提供線上體育課程預約,透過沉浸式運動體驗,化解專業場地離家遠的矛盾,滿足了孩子們的運動需求。

業界認為,牛牛成長的拼客機制與線上課程,也從側面印證,在大眾需求與國家政策的雙重推動下,體育產業正蓬勃發展。

現狀:國民體育消費需求激增付費意識提升

“隨著都市人生活方式的轉變,體育產業的重心也在逐漸從體育製造業轉向體育服務業,跨界融合增強了體育的娛樂性和社交功能。”

——體育營銷專家朱小明

今年8月,渤海證券研究所《體育產業專題報告》顯示,國內體育產業的增長韌性強,體育服務業增長顯著。

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2.4萬億元,同比增長9.09%,實現增加值8800億元,同比增長12.82%。據預測,2020年,國內體育產業增加值有望突破1萬億元,結構上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9大類)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繼續上升。

體育產業規模增長的背後,是中國民眾不斷高漲的體育消費需求。

一方面,減肥需求促進體育消費。2016年,《柳葉刀》釋出的《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肥胖人口超過美國,列全球首位,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分別佔全球 16.3%和 12.4%,健身減肥需求出現激增。

另一方面,塑形美體、社交性需求也帶動了健身行業消費。目前,國內健身消費者已經從年輕男性延伸到白領女性、中年人、中學生、產後女性等。同時,使用者更加認同團課、私教等額外付費的附加值服務,付費意識在提升。

近幾年,各大電商平臺的“雙11”銷售額中,體育用品消費佔相當大的比重,為體育產業火熱發展提供鮮活例證。

不過,在體育消費下沉的大趨勢下,體育產業發展還是有賴於體育製造業,真正的體育產業基本都屬於文化創意產業,中國的體育產業目前含金量還不高,創新程度較低。

政策: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產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強國必先強民,強民必須強體。”

——康有為

政策對體育也是越來越利好。

▶2016年5月,《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

▶2017年8月,《全民健身指南》釋出,主要包括體育健身活動效果、運動能力測試與評價、體育健身活動原則、體育健身活動指導方案等內容;

▶2018年12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推出100項具有較大知名度的體育精品賽事,打造100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基本形成產品豐富、結構合理、基礎紮實、發展均衡的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體系。

▶2019年,《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19)》進一步公佈。

從相關政策檔案看,2014年後,以國務院以及足改領導小組為代表的國家頂層不斷對體育產業連續推出多項重要改革政策,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 年後,體育產業的相關政策瞄準更加細分和專業的領域,顯示出產業已經逐步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春風陣陣,但我國體育產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趨勢:中國線下體育產業受疫情衝擊催生傳統運動與虛擬運動產業融合

“新冠疫情不單是數字化加速器,更是變革驅動器。願景和戰略搖身成為體育未來遺產爭奪戰的必備武器。”

——國際排球聯合會電視和營銷總監Guido Betti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線下體育產業面臨嚴重衝擊,線上運動成為疫情期間國內消費者主要的運動方式。

其中,體育運動APP與小程式成為大眾體育健身線上化的主要平臺,互動、電商、賽事、裝備等內容要素包含其中。專案上,這些運動健身APP覆蓋了健身走、跑步、騎行、廣場舞等全民健身運動,以及器械、瑜伽、游泳等時尚健身運動。

與傳統線下健身相比,運動健身 APP 的優勢在於突破健身時間和場地兩大維度的限制,使健身者既能進行碎片化時間鍛鍊,還能線上分享帶有社交屬性、形成線上健身社群的生態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主流媒體的宣傳和曝光,運動專案之一的電子競技,成為疫情期間最大贏家,體育模擬運動成為傳統體育運動的替代品,甚至被部分人士評為愛好專案第一名。

事實上,3年以來,外界對類似電子競技的線上運動從懷疑態度變為主動接受,參與度大幅提升。

而新冠疫情的爆發,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潛在趨勢,體育與影片遊戲在這一特殊時期碰撞出火花,催生出了許多前景廣闊的應用場景。

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傳統運動與虛擬運動之間的重疊越來越趨同,隨著混合運動模式的出現,兩者界限愈加模糊,體育類運動的物理效果與電子競技的虛擬渲染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吸引線上觀眾,還能吸引一定量的線下參與者。

總體來說,2020年體育產業總體減值的風險客觀存在,預計行業的全面恢復不會早於2022-2023年,數字化轉型、收入多源化以及外部利益相關投資是未來體育行業重點發展方向,也給體育線上消費和居家健身娛樂消費提出了新命題。

*部分內容參考:《2019年中國體育發展白皮書》、《普華永道:2020年體育行業調查報告》、國家體育總局、易觀智庫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稻盛和夫忠告年輕人:熬不下去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心”是否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