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兩條新聞:
股票型基金今年平均收益34%
A股年漲幅中位數僅3.4%
1、這兩條訊息產生了巨大的分裂。
股票型基金的投資品種,是指基金公司把客戶的錢集合起來,至少有80%拿去買股票。
A股年漲幅中位數,是指全市場4000多隻股票,把它們按全年漲幅的多少排個隊,隊伍正中間那一隻的漲幅。相比較於平均漲幅,中位數漲幅更貼近市場的實際漲跌水平。
這就很尷尬了:買股票的基金,平均收益34%;但漲幅榜中間那隻股票,全年漲幅只有3.4%。
34 VS 3.4,完全是碾壓。說明了什麼問題?
基金不約而同都把錢砸給了"尖子生",而且是省重點年級前十名的那種。
2、盤點一下今年的投資品種(房住不炒,讓我們放過房地產):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4%左右,理論上不承諾收益。
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在7--8.5%,事實上也不是剛性兌付了。
至於股民……差不多有一半的股民,今年是虧錢的。
不信問問你身邊的股民,年初在3000點買的股票,年尾指數漲到3400點,解套了嗎?
所以今年基民肯定是贏家,特別是買了股票型基金的基民。
一般散戶是很難超越基金的,自己沒有金剛鑽的話,還是投資基金吧。
3、不過別看基民這兩年吃肉,人家也有挨錘的時候,比如2015、2016年也曾虧得懷疑人生。
所以基金投資也有風險,也是要講方法的。如果不追求暴富,只要求平滑的穩定收益,可以試試定投或者"圈養"。
傳統定投。在每個月固定的時間,投資固定的金額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已被無數過往經驗證明。
那這個方法好不好使呢?這是一名網友曬的自己"圈養"收益表:
投了27只首發基金,單隻基金有賺有賠,但總體收益8.48%。還行吧。
不靠運氣賭哪一隻盈利最高,而是以平滑風險的方式選擇更多的"籃子"。
當然,投資有風險,方法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