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2月25日週五下班之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特別強調,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不得以理財名義或使用"理財"字樣開展其他金融產品銷售業務活動。相信這對於近年龍蛇混雜的理財產品促銷會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對消費者也有更多保障。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人頭湧湧,都是為了利益而來。實際上,不僅是手機上各種APP在給你推銷理財產品,其實更多時候,是你去銀行正常辦理業務,也會遇到銀行職員給你推銷各種理財產品嗎。在這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銀行的部分理財產品表面上是買理財產品,實際上是將存款變成保險,這種事情已經一再發生,給很多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煩惱,因此值得重點說一聲!

我們欄目已經反覆強調過,理財產品是滿足投資理財需求的,保險則是給人提供保障的,兩者定位與功能大相徑庭,換而言之,理財是理財,保險是保險,兩者千萬不要混淆。

先說一個大判斷!保險永遠不能替代投資。比如現在有一些說法是有的投資型保險很好啊,回報率很高啊,這個說法其實是有一定誤導性的,因為保險保的是你的生活質量不下降,是在你出什麼事的情況下讓你的生活質量不會受到重大影響,而不是說讓你指望著這個發財。

事實上,一份正常的保險更可能是要下一代人才能真正受益。所以對於大家來講,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習慣了三到五年或者最多十年為一個回報週期的人來說,買了保險之後,很多人會有一個漫長的心理煎熬,這不是說保險不對,不是說保險不好,只不過保險它不是投資用的,保監會也說過,保險姓保,投資姓投,它已經叫停了很多類似打擦邊球的萬能險,所以這個大家要注意。

按常理來說,如果你去銀行辦理業務可能會遇到銀行員工給你推銷理財各種理財產品,這也正常。從經濟學上講,人首先是自私的。這裡面的自私,是個中性詞。銀行的員工也是人,他們,同樣找使用者推銷的前提下,肯定是更願意做一些能對自己收益更高的推銷,這個也可以理解。

存款對銀行員工來講,確實是沒有什麼油水的事情,只是一個基礎業務。而假如同樣是一筆客戶的錢,他們如果能夠推銷各種理財產品成功,那就本身是多了很多收益。因此他們自然會更加積極推銷,這個也是在情理之中,一點都不奇怪。推銷理財產品他們有什麼收益呢,一方面是有佣金提成,另外可能還有很多實物的獎勵,還有其他的什麼培訓旅行之類的福利。

當然,人群裡面有時候難免也有一些害群之馬。有這樣一些銀行職員,為了自己比較高的提成,不惜向客戶推薦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而且又不說清楚風險的危害,這樣往往會給使用者帶來損害。而更加可怕的案例是,他們會經常找一些不熟悉金融基礎知識的長者進行忽悠式推銷,讓他們把存款變成保險;或者說本來想買安全低風險的產品,變成購入高風險的產品。這樣的話,往往很容易給老人家帶來物質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打擊,這就非常不好了。所以各位一定要多關心家裡的長者,他們去銀行存款或者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盯緊了,瞭解自己的訴求,分清楚其中的不同,確保他們不要受騙上當,花錢買了不合適、不需要的東西!

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對央行數字貨幣不宜過於樂觀!比特幣不是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