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預測 2021 年疫情影響因素減弱,疊加 5G 手機滲透率加快,全球智慧手機有望增長 10.4%至 13.58 億臺,其中 5G 手機 5.44 億臺,滲透率 40%,5G 射頻前端迎來快速增長 期。被動元件有望在手機、智慧汽車及 IOT 拉動下迎來量價齊升。攝像頭光學創新將持 續升級,三 攝、四攝 快速滲 透,後置 鐳射雷達 攝像頭 有望迎來 新應用 ,多品牌 機型搭載 潛望式攝像頭。除智慧手機外,以 TWS 耳機、智慧手錶、AR/VR 為代表的智慧可穿戴設 備持續技術創新,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功率 IGBT 迎來發展良 機。5G+AI,迎來智慧安防大時代。

1、智慧手機:2021 年銷量增長,5G 快速滲透

1.1 預測 2021 年智慧手機增長 10.4%,iPhone 有望增長 17.5%

 預測 2020 年全球智慧手機下滑 10.2%。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 抑制了智慧手機需求,上半年出貨量大幅下滑,一季度出貨量 2.95 億臺, 同比下滑 13.49%,二季度出貨量 2.84 億臺,同比下滑 14.2%,三季度出貨 量 3.66 億臺,下滑 5.7%,下滑幅度有所收窄,預測 2020 年全球智慧手機 12.3 億臺,同比下滑 10.2%。

 預測 2021 年智慧手機增長 10.4%。2021 年全球疫情趨緩後,全球智慧手 機有望在 5G 換機拉動下需求恢復,預測 2021 年出貨量 13.58 億臺,同比 增長 10.4%。

 預測 2021 年 iPhone 銷量增長 17.5%。2020 年,蘋果透過降價促銷,推出 iPhone SE2 機型及 iPhone12 全系列支援 5G 等措施,雖然有疫情的影響, 但是 iPhone 仍取得了不錯的銷量,預測今年 iPhone 銷量 2.0 億臺,我們認 為,蘋果 iPhone 全球有超過 10 億的存量使用者,2021 年有望迎來換機大 年,銷量有望達到 2.35 億臺,同比增長 17.5%。

1.2 全球 5G 手機 2021 年有望達到 5.44 億臺,滲透率 40%

 預測 2020、2021 年全球 5G 智慧手機將分別達到 2.78、5.44 億臺。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影響了智慧手機的銷量,也影響了 5G 的程序,但是 5G 智慧手機仍然呈現了快速滲透的勢頭,Canalys 預測 2020 年全 球 5G 智慧手機將達到 2.78 億臺,其中大中華區佔比 62%,達到 1.72 億 臺,中國 5G 手機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全球,北美和歐洲中東非洲兩大地區 緊隨其後。 預測 2021 年全球 5G 智慧手機將達到 5.44 億臺,滲透率達到 40%。

 2020 年大中華區 5G 手機出貨量全球佔比 62%。5G 智慧手機快速滲透, Canalys 預測 2020 年全球 5G 智慧手機將達到 2.78 億臺,其中大中華區佔 比 62%,達到 1.72 億臺,中國 5G 手機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全球,北美和歐 洲中東非洲兩大地區緊隨其後,分別佔比 15%及 11%。

 400 美元以下機型佔大中華區出貨量的近 60%。中國市場龐大的需求和快 速製造的反應能力,迅速將 5G 智慧手機的成本下降,其他國家或地區可 以享受到更實惠的 5G 智慧手機。預計到 2021 年,中國市場的 5G 智慧手 機出貨量中近 60%的價格不到 400 美元,未來 12 個月中國的 5G 手機出貨 佔整體市場出貨的滲透率將達到 83%。

 中國 5G 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監測資料, 2020 年,中國智慧手機啟用量 5G 滲透率逐步提升,2020 年 11 月,單月激 活量 5G 手機滲透率高達 67%。

1.3 5G 手機射頻前端迎來快速增長期

1.3.1 5G 射頻前端晶片量價大幅提升。

 射頻前端晶片是智慧手機的核心,承載最主要的通訊功能,隨著通訊技術 的不斷髮展,手機射頻功能不斷增加,射頻前端晶片呈現了量價齊升的良 好發展態勢。根據 Yole 統計,2G 制式智慧手機中射頻前端晶片的價值為 0.9 美元,而其在 3G 制式智慧手機中的價值大幅上升到 3.4 美元;4G 技 術普及後,射頻前端晶片在支援區域性 4G 制式的智慧手機中的價值已經 達到 6.15 美元,在高階 4G 智慧手機中價值達到 15.30 美元,是 2G 制式 智慧手機中射頻前端芯片價值的 17 倍;目前 5G 手機射頻前端晶片的價值 量是 4G 制式下的 2~3 倍。同時,隨著 5G 支援頻段數量的增加,所需的 射頻前端晶片數量將大幅增長。因此,為了滿足 5G 應用下的需求,單部 智慧手機的射頻前端晶片的數量與價值將繼續上升。

1.3.2 5G 時代射頻前端迎來快速增長。

 5G 滲透率提升增加射頻封測和 SiP 需求。5G 手機相比 4G 手機支援頻段 數量增加,同時考慮到 5G 手機將繼續相容 4G、3G 、2G 標準,因此 5G 手機的射頻前端相比 4G 複雜程度將大大提高。yole 預測,全球射頻前端 市場將由 2019 年的 152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253.98 億美元,2020- 2025 複合年均增長率 11%。

 分立射頻開關 2020-2025 複合年均增長率 11%。5G 手機需要新增大量的 射頻開關,從 4G 手機的 10 個增加到 5G的 20-30 個,2019 年射頻開關市 場規模約 4.46 億美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8.28 億美元。

 天線 Tuners 2020-2025 年複合年均增長率 10%。天線設計挑戰增多,天 線調諧用量增加。①4G 時代由於全面屏的推廣,攝像頭增多等,使得天線 淨空變小,天線設計難度增長效率變低,需要越來越多的調諧開關提升天 線效能。②5G 給天線設計帶來更多的挑戰,從 4G 開始到現在的 5G, MIMO 逐漸增加,頻段也越來越多,這就帶來天線的增加,在 Sub-6Ghz 的時候,需要 8 到 10 個天線,但到了毫米波時代,手機天線會增加到 10 到 12 根甚至更多,在天線數量增加的同時,留給天線的空間卻越來越小, 需要類似孔徑調諧(Aperture Tuning)、阻抗調諧(Impedance Matching) 和更小的天線解決方案和低損耗的調諧來解決。2019 年天線 Tuners 市場 規模約 5.69 億美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10.11 億美元。

 分立低噪聲放大器 2020-2025 複合年均增長率 11%。LNA 主要是用於接 收訊號時進行小訊號放大,以便降低到收發器的線路上的 SNR。3G/4G 時,有部分 LNA 是整合在射頻收發裡面的,沒有單獨的 LNA,因此 LNA 市場空間較小,由於 5G Sub-6 GHz 更嚴高的要求,主頻段通訊被要求具 有 LNA,新增接收通路需要更多的 LNA。2019 年低噪聲放大器市場規模 約 3.98 億美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7.84 億美元。

 5G 模組化趨勢明顯,FEM 模組及 PA 模組增長快速。隨著射頻前端模組 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的需求,場中主要的射頻前端都開始向模組化方向發展,雙工器、天線開關等幾大模組開始被整合到射頻前端中。伴隨著 5G 時代的來臨,即便是模組化程度最高的 PAMiD 也正在持續進行著整合。 Qorvo 認為,下一步有望將低噪聲放大器(LNA)整合到 PAMiD 中,是推動 射頻前端模組繼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主要原因在於隨著 5G 商業化落 地,智慧手機中天線和射頻通路的數量將顯著增多,對射頻低噪聲放大器 的數量需求會迅速增加,而手機 PCB 卻沒有更多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 從 PAMiD 到 L-PAMiD,射頻前端模組可以實現更小尺寸(節省面積達 35- 40mm2) ,支援更多功能。FEM 模組 202-0-2023 年複合年均增長率 13%。2019 年 FEM 市場規模約 25.77 億美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規 模將增長至 45.72 億美元。PA 模組 2020-2023 年複合年均增長率 11.0%。2019 年 PA 模組市場規模約 53.76 億美元,預計至 2025 年,市場 規模將增長至 89.31 億美元。

 毫米波 AiP 模組迎來發展機遇,2020-2025 複合年均增長率 53%。2019 年三星毫米波機型採用 AiP 模組,2020 年蘋果毫米波版本也採用了 AiP 模 組,未來隨著毫米波機型的增多,AiP 將從 2019 年的 0.6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14.3 億美元。

1.3.3 射頻前端美日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卓勝微大有可為。

2、智慧手機拍攝技術持續升級,2021 年產業鏈有望快速增長

2.1 數量:攝像頭升級加速,三攝/四攝快速滲透

 攝像頭是智慧手機創新最大的細分模組。近幾年,終端廠商的創新方向主 要是 5G、攝像頭、螢幕三大領域。攝像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向,數量 上從單攝、雙攝、三攝、四攝再到五攝,功能上從單一的畫素提升發展成 大光圈、超廣角、潛望式長焦、電影攝像頭、TOF 等特色鏡頭的引入,攝 像頭是智慧手機行業最具投資前景的環節。

 2020 年三攝、四攝滲透率快速提升。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資料, 2019 年國內新增啟用的智慧手機中,單攝、雙攝、三攝、四攝的滲透率分 別為 8.2%、56.5%、25.5%、9.8%;2020 年 1-10 月國內新增啟用的智慧 手機中,單攝、雙攝、三攝、四攝的滲透率分別為 4.4%、19.8%、 38.9%、36.9%。我們預計,全球多攝滲透率較國內會低,但是整體趨勢 非常確定,三攝正在快速往中低端機型滲透,而四攝則正在成為高階機型 的標配。

 2019 年中國啟動 5G 商用,此前市場普遍預期 2020 年 5G 換機潮將推動 全球智慧手機恢復增長,但由於疫情影響、預計 2020 年換機需求將推遲 至 2021 年。得益於“遲到的”5G 換機需求,預計 2021 年全球智慧手機 需求將恢復增長。我們預計 2020 年智慧手機出貨量下滑 10.2%,2021 年、2022 年智慧手機同增 10.4%、3.8%。疊加三攝、四攝滲透率快速提 升,預計 2020~2022 年智慧手機攝像頭數量為 48、56、63 億顆,需求量 同比增速分別為 8%、16%、13%。

 攝像頭數量多少是極限?從目前時間點來看,三攝+TOF 是未來智慧手機 後置攝像頭的主流方案;而四攝+TOF 是旗艦機型後置攝像頭的標配方 案,雙攝+TOF 是前置攝像頭的標配方案。因此,未來單部手機的攝像頭 平均數量會達到 6-7 顆。

2.2 規格升級一:2020年 48/64M 成為標配,推動 7P 鏡頭放量。

2.3 規格升級二:潛望式攝像頭加速滲透。

2.4 規格升級三:TOF 攝像頭爆發可期。

3、5G 時代,可穿戴裝置迎來發展新機遇

 5G 時代,電子裝置承載的資料量成倍增加,智慧手機一個數據入口已經無 法滿足鋪天蓋地的資訊量,因此近兩年來可穿戴裝置逐漸成為智慧手機分 流資訊的重要裝置,主要裝置包括無線耳機、智慧手錶、手環和智慧眼鏡 等。

 疫情激發可穿戴裝置需求增長。Canalys 預測,2021 年可穿戴裝置和 TWS 耳機的出貨量將分別超過 2 億臺和 3.5 億臺。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加劇, 遠端辦公、電話會議、線上教育、家庭娛樂等激發了智慧可穿戴裝置和智慧耳戴式裝置的需求,Canalys 預計 2020 年出貨量將以 32%的速度大幅增 長。

3.1 TWS 繼續保持高增長,產業鏈積極受益

 預測 2020 年全球 TWS 耳機 2.3 億副。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統計數 據,2016 年全球 TWS 耳機出貨量僅為 918 萬副,2018 年則達到 4,600 萬 副,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24%。預計 2020 年 TWS 耳機出貨量將躍升至 2.3 億副,全球 TWS 耳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270 億美金,預測 2021 年全球 TWS 耳機出貨量將達到 3.5 億副,同比增長 52%。

 2019 年 Airpods 佔據 TWS 半壁江山。2019 年 TWS 藍芽耳機出貨量排名 中,蘋果佔據了絕對的主力,小米、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悉數上榜,從 索尼、亞馬遜等智慧硬體老牌強者手中奪走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 主動降噪成熱門,TWS 向智慧化、多功能化演進

 主動降噪 TWS 耳機大幅增長。2019 年蘋果推出帶 Airpods Pro,帶動了 TWS 耳機主動降噪的熱潮,IDC 報告指出,上半年中國無線耳機市場出貨 量為 4,256 萬臺,同比增長 24%。其中真無線耳機佔比 64%,同比增長 49%。其中,帶主動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耳機佔比為 30%,同比增長 122%。報告認為,隨著各大廠在旗艦產品配備主動降噪功能,未來主動降 噪佔比功能將快速提升。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下降,越來越多中小廠商將 開始用主動降噪方案。

 TWS 將兼具智慧化與健康監測功能。隨著 TWS 技術和智慧化的發展, TWS 智慧耳機將在無線連線、語音互動、智慧降噪、健康監測和聽力增強/ 保護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只是智慧手機的標配,甚至未來成為人體 器官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而降噪、聽力保護、智慧翻譯、健康監測、骨傳 導+骨聲紋、防丟等將是 TWS 耳機關鍵技術趨勢。

 蘋果推出 Airpods MAX,有望激發頭戴式耳機需求。AirPods Max 將 AirPods 的體驗帶到了具有高保真音效的包耳式設計中。該耳機結合了定製聲學設計、H1 晶片和軟體以支援計算音訊,透過自適應均衡、主動降噪、 通透模式和空間音訊為使用者帶來不一樣的聆聽體驗。為了抵消外部聲波, AirPods Max 共用了 6 個外向式麥克風檢測環境噪聲,用兩個內向麥克風感 知使用者正在聆聽的內容,從而實現主動降噪。另外,在打電話時,波束成 形的麥克風可以將使用者的語音從背景噪聲中分離,以確保通話質量。我們 認為 Airpods MAX 在智慧化、降噪及音質方面具有較好的優勢,有望引領 頭戴式耳機的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需求。

 我們預計 2020 年 Airpods 二代及 Pro 銷量有望達到 9000 萬副,未來將繼續 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預測 2021 年銷量 1.15 億副,同比增長 28%,2022 年銷量 1.4 億副。預測 AirPods MAX 2021 年銷量有望達到 150 萬臺,2024 年有望達到 500 萬臺。

 TWS 耳機 ODM/EMS 廠主要有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TWS 耳機晶片龍 頭恆玄科技已成功登陸科創板,還有像紫建電子等 TWS 產業鏈優秀公司正 在謀求上市。

3.2 智慧眼鏡漸行漸近,2020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到 120 億美元

 智慧眼分為 VR、AR 和 MR 眼鏡。首先,簡單解釋一下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的區別。通俗來講,VR 是把真實物體放入虛擬環境,AR 是 把虛擬物體放入真實環境,MR 一般理解和 AR 類似,但是有很大的區別就 是 MR 需要把真實環境透過攝像頭進行三維重建,再加入虛擬物體,進而 可實現多人互動。從技術範疇來講,VR 是一種極端的 AR 情景,是 AR 的 真子集;從應用層面來講,VR 更加偏向娛樂性,如 VR 遊戲等,但是 AR 和 MR 可同時具備娛樂性和應用性,因此 AR 和 MR 被認為在未來具有更 好的發展前景。

 預測 2020 年 AR/VR 同比增長 43.8%。全球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給增強與 虛擬現實(AR/VR)帶了機遇和挑戰,IDC 預測 2020 年 AR/VR 市場全球 出貨量將超過 400 萬臺,支出規模將達到 120.7 億美元,同比增長 43.8%,全球總支出規模在 2020-2024 的 5 年預測期內將達到 54.0%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 中國 AR/VR 需求全球佔比 55%。預測 2020 年中國市場在 AR/VR 相關產 品和服務的支出總量佔據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約為 55%),較疫 情前顯著增加。而中國的總體市場規模將於 2020 年底達到 66 億美元左右,較 2019 年同比增長 72.1%,在規模及漲幅方面均超越美國和日本,位 列全球首位。預測中國市場的 5 年(2020-2024)CAGR 也將保持在大約 47.1%的水平。

 消費者是第一大需求市場。預測 2020 年消費者需求佔比 52%、分銷與服務 佔比 17.6%、金融佔比 15.1%、其他還有基礎設施、製造與資源及公共部門 等。預測消費者支出規模在 2020-2024 的五年預測期內均大於其他行業。 從增速角度來看,金融行業展現出了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五年(2020- 2024)CAGR 有望達到 74.5%。

 VR/AR 遊戲滲透率逐步提升,但佔比仍較低。根據 Steam 遊戲平臺的數 據,過去一年 VR 遊戲玩家佔比 Steam 總玩家的比例從 2019 年 11 月的 1% 提升至 2020 年 10 月的 1.76%,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而 VR 應用數量也從相 應的 3349 款提升至 4322 款,無論是硬體還是應用端,VR 遊戲呈現穩步向 上趨勢,但是整體來看,滲透率仍然較低。

 Oculus2020年 10月在 Steam 遊戲平臺佔比達到 47.8%。2020 年 10 月份, 在 Stem 平臺,Oculus 品牌市場佔比達到 47.80%,上升趨勢明顯,其次是 HTC,佔比 25%,Valve 佔比 17%,呈現了較好的提升態勢。

 Oculus 釋出 Quest 2,獲得市場青睞。Oculus Quest 是 2020 年第三季度最 暢銷的 VR 頭戴裝置,隨著 Quest 2 的釋出,銷量還將激增。該裝置在第三季度售出了 16.1 萬臺,但如果零售數字統計完,銷量會更高。需求的增 加,價格的降低和節日禮物,都將使 Quest 2 的銷售量大大超過釋出時的原 始水平。此外,隨著 Facebook 現在不再使用 Rift S,預計許多潛在的 Oculus PC 頭戴裝置買家將轉向 Quest2。該裝置 2021 年銷量預計將達到 300 萬臺。

 蘋 果積極布 局 AR/VR, 未來有望 推出爆 款產品。 蘋果在積極佈局 AR/VR,並陸續公佈了多項 AR/VR 專利,iPhone12 Pro 及 iPhone12 Pro MAX 搭載了 LiDAR 鐳射雷達技術。LiDAR 將允許 iPhone12 Pro 更快啟動 AR 應用,並迅速構建一個房間的對映以新增更多細節。蘋果在 iOS 14 中 的很多 AR 更新都涉及利用 liDAR 將虛擬物件隱藏在真實物件後面(遮 擋),以及將虛擬物件放置在更復雜的房間對映中,如桌子或椅子之上。

 智慧手錶也在快速發展,2019 年全球銷量約 6263 萬臺,拓璞產業預測至 2022 年將達到 1.13 億臺。Apple Watch 在 2020 年第三季度的總出貨量達到 1180 萬臺,比 2019 年第三季度的 680 萬臺增長了近 75%。

 5G 時代,智慧可穿戴裝置迎來新一輪發展良機,看好 TWS、VR/AR、智 能手錶產業鏈龍頭公司: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恆玄科技、舜宇光學、紫 建電子。

4、被動元件 2021 年有望量價齊升

4.1 被動元件行業集中度高,市場以日韓企業為主

4.2 被動元件:2021 年需求向好,國產化大勢所趨

 被動元件,201-2020 年連續兩年下滑,2021 年有望增長 11.1%。2019- 2020 年連續兩年根據 ECIA 資料,2019 年全球被動元件(電容、電感和 電阻)銷售額約為 277 億美元,較 2018 年下降了 13.7%。總出貨量約為 5.4 萬億顆,同比下降了 27.7%。預測 2020 年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 全球被動元件將繼續下滑,受益於智慧手機銷量恢復,5G 手機加速滲透、 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IOT 等需求驅動,預測 2021 年全球被動元件產值有 望年成長約 11.1%。

 中國是全球最大需求市場。從地區來看,中國大陸和亞洲地區兩者合計佔 比達 63%,僅中國大陸佔比就高達 43%,中國大陸及亞洲地區強大的電子 生產基地是全球被動元件最重要的需求市場。

 預測 2020 年 MLCC 下滑 7.5%,2021 年 MLCC 有望量價齊升。2018 年,全球 MLCC 市場實現了多年來罕見的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增速高達 47.7%。但由於上年基數過大,以及手機、汽車等下游需求不振,2019 年,全球 MLCC 市場量價齊降,全球市場規模同比下降 12.6%,至 963 億 元人民幣。智多星預測,2020 年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MLCC 市場規 模將繼續下滑至 891 億元,同比下降 7.5%。2021 年第二季和第三季 MLCC 和晶片電阻報價有機會調漲。預測到 2024 年將增至 1169 億元,五 年複合增長率為 3.9%。

 短期來看,MLCC 進入補庫存階段,國內主要 MLCC 企業業績回暖。

 國內 MLCC 主要企業 2020 年三季度營收、業績總體恢復增長。風華 高科、順絡電子、三環集團 2020 年 Q3 單季度營收為 11.4/10.1/11.0 億元,同比增長 48%/42%/73%;毛利率為 31.4%/35.1%/54.0%,比 去年同期增長 11/2/7pct。

 長期來看,5G 時代,智慧手機、汽車電子、智慧家居及 IOT 裝置有望精 彩紛呈,預計全球 MLCC 市場需求以 10~15%的增速增長。MLCC 下游需 求領域主要包括消費電子、汽車、工業等領域。其中,智慧手機、通訊設 備、汽車領域佔比合計超 50%。

 5G 拉動下,MLCC 智慧手機單機需求量提升。以 iPhone 為例,3G 時代的 iPhone 4S 的 MLCC 需求僅 500 顆,4G 時代的 iPhoneX 的 MLCC 需求增至 1100 顆,蘋果今年 10 月釋出的 5G 新機 iPhone 12 對 MLCC 的消耗量提升 20%,達到 1500 顆左右。

 5G 基站大幅提升 MLCC 需求。相比起 4G 基站,5G 基站的覆蓋能力 較弱,組網需要的基站數量大概是 4G 的 1.2-1.5 倍,截至 2019 年, 中國 4G 基站總數為 609 萬個,我們保守估計中國 5G 宏站數量將在731 萬個。此外,5G 基站電路更加複雜、預計單個 5G 基站為 MLCC 需求將達萬隻以上。預計伴隨 5G 基站建設,MLCC 需求大幅提升。

 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大幅提升 MLCC 需求。傳統燃油車 MLCC 需求量 為 3000 顆,混動車 MLLC 需求為 5000 顆,搭載 ADAS 功能的電動車 MLCC 需求大於 1 萬個,單車需求量大幅擴增。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 車市場快速增長、ADAS 滲透率提升,MLCC 需求將受到強力驅動。

 日韓企業壟斷 MLCC 市場,國產化率極低。當前全球 MLCC 行業集中度 高,日韓企業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日本村田、韓國三星電機為規模 最大的 MLCC 企業,共佔據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太陽誘電、臺灣國巨、 華新科等企業緊隨其後,風華高科、宇陽科技等國內企業僅佔據全球 1-2% 的市場份額,大陸製造商僅佔全球 5%的份額。

 貿易摩擦催化,國內 MLCC 企業加速擴產。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國內終 端廠商開始逐步將供應鏈向國內轉移。近日風華高科、三環集團、鴻遠電 子、火炬電子四家國內 MLCC 行業領先企業先後公佈了產能擴充計劃,以 期在國產替代浪潮下搶佔更多國內 MLCC 市場份額,四家企業合計擴產 659 億隻/月(摺合年產能為 0.79 萬億隻),遠低於中國進口 MLCC (2018 年中國 MLCC 進口數量達 2.6 萬億隻)。

5、應用領域廣泛,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穩健

5.1 受新冠疫情影響,預測 2020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下滑 9.1%

 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中電能轉換和電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於電壓,頻 率,DC 和 AC 轉換功能。根據 IHS 的資料,2019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 規模將達到 403 億美元,同比 2018 年增長 3.3%。

 受到全球 新冠疫情 的影響 ,2020 年全 球功率半 導體將 出現下 滑, QYResearch 預測 2020 年市場規模為 367 億美元,同比下滑 9.1%,預測 2021 年市場規模為 396 億美元,同比增長 8.1%。2019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為 144.8 億美元,佔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的 35.9%,QYResearch 預測 2020 年將達到 138 億美元,同比下滑 4.7%。

 功率 IC 佔比 54%,IGBT 佔比穩步提升。從全球的細分產品來看,功率 IC 佔比最大,且近年來佔比有所提升,其次是 MOSFET,受 IGBT 替代影 響,增長有所放緩;二極體佔比總體穩定,IGBT 市場增長穩定,佔比持續 提升。

 汽車是最大應用市場,消費電子佔比提升。汽車是功率半導體最為主要的 市場,其次是工業與消費電子。近幾年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汽車電 子化、智慧化發展迅速,汽車領域的佔比持續提升,2019 年汽車行業對功 率半導體的需求規模佔到總體規模的 35.4%,消費電子領域佔比也保持較 為穩定的提升態勢,2019 年佔比達到了 13.2%。

5.2 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居全球首位,國內龍頭公司快速發展

 2019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佔比全球達 35.9%: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 件消費國,功率器件細分的主要幾大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均處於第一 位。

 國內龍頭全球市佔率依舊很低,與國際大廠差距明顯:與整個半導體產業 類似,對比海外的功率器件 IDM 大廠,國內的功率器件龍頭企業(華潤 微、斯達半導體、新潔能、揚傑科技、華微電子、士蘭微等)的年銷售額 與國際巨頭們相差很大,且產品結構偏低端,表明中國功率器件的市場規 模與自主化率嚴重不相匹配,國產替代的空間巨大,目前,中國功率半導 體產業正在快速發展,聞泰科技收購了安世半導體,斯達半導體、華潤 微、新潔能等一批功率半導體企業陸續上市,正在發展壯大。

5.3 電動汽車推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快速增長,第三代半導體放量在即

 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為功率器件行業的核心驅動力

 新能源車功率半導體價值量大幅增加:新增功率器件價值量主要來自於汽 車的“三電”系統,包括電力控制,電力驅動和電池系統。在動力控制單 元中,IGBT 或者 SiC 模組將高壓直流電轉換為驅動三相電機的交流電;在 車載充電器 AC/DC 和 DC/DC 直流轉換器中,都會用到 IGBT 或者 SiC、 MOS、SBD 單管;在電動助力轉向、水泵、油泵、PTC、空調壓縮機等高 壓輔助控制器中都會用到 IGBT 單管或者模組;在 ISG 啟停系統、電動車 窗雨刮等低壓控制器中都會用到 MOS 單管。

 根據 Infineon 資料,2020 年,48V 輕混汽車需要增加 90 美元功率半導 體,電動汽車或者混動需要增加 330 美元功率半導體。

 2019 年,全球電動汽車達到 221 萬輛,同比增長 10%,中國新能源汽車銷 售 120.6 萬輛,同比下降了 4.0%。

 2020 年 11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9.8 萬輛和 20 萬輛,同比分別增 長 75.1%和 104.9%。2020 年 1-11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11.9 萬輛 和 110.9 萬輛,其中產量同比下降 0.1%,銷量同比增長 3.9%。

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測,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 1100 萬輛,中國佔 50%,2030 年有望達到 2800 萬輛,2040 年將達到 5600 萬輛。屆時,電動汽車銷量將佔到全部新車銷量的 57%。

 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迎來發展新機遇

 半導體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後,目前已經形成了三代半導體材料,第三代半 導體材料主要以碳化矽(SiC) 、氮化鎵(GaN)、氧化鋅(ZnO)、金剛石、氮化 鋁(AlN)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 SiC 和 GaN。

 受到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充電樁和工業電源應用驅動,碳化矽(SiC)將 保持快速發展,2020 年市場規模約 7 億美元,Yole 預測,2025 年將達到 38 億美元,2020-2025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35%。

 三星、OPPO、小米等眾多智慧手機廠商推出了集成了功率 GaN 器件的快 速充電器,還有其他品牌,快充市場迅速發展,其他還有 5G 基站等需求的推動,功率 GaN 市場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20 年 GaN 市場約 1 億美 元,Yole 預測,2025 年將達到 5 億美元,2020-2025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42%。

5.4 功率半導體器件由海外巨頭統治,國內企業開啟國產替代之路

 全球功率半導體呈現歐美日三足鼎立之勢

 據 Infineon 統計,2019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與模組市場規模為 210 億美 元,歐美日呈現三足鼎立之勢,英飛凌位居第一,佔比 19%,安森美次 之,佔比 8.4%,前十大公司合計市佔率達到 58.3%。

 2019 年全球 MOSFET市場規模達到 81億美元,英飛凌以絕對優勢排名第 一,市佔率達到 24.6%,前五大公司市佔率達到 59.8%。聞泰收購的安世半 導體及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華潤微進入前十,分別佔比 4.1%和 3.0%。

 2019 年 IGBT模組市場規模為 33.1億美元,英飛凌排名第一,市佔率高達 35.6%,前五大公司合計佔比達到 68.8%。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 IGBT 龍頭 公司斯達半導體近幾年發展較快,進入前十,2019 年排名第八,市佔率 2.5%。

 2019 年,分立 IGBT 市場規模為 14.4 億美元,英飛凌排名第一,市佔率高 達 32.5%,前五大公司合計佔比達到 63.9%,中國廠商士蘭微進入前十,市 佔率 2.2%。

 2019 年,IPMs 市場規模為 15.9 億美元,日本三菱排名第一,市佔率高達 32.7%,前五大公司合計佔比達到 76.9%,中國廠商士蘭微和華微電子進入 前十,市佔率分別為 1.1%和 0.8%。

 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迎來發展良機

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國際龍頭企業較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 地區,以達爾科技和恩智浦為例,其收入的 50%多和 40%多來自中國大 陸,中國是電動汽車大國,英飛凌的 IGBT 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佔比達到 60%多。由此可見,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需求量巨大,本土廠商擁有非常 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 在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上,中高階產品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和 日本地區。歐美日的功率半導體廠商大部分屬於 IDM 廠商,英飛凌、安森 美、意法半導體、三菱、東芝等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中國臺灣地區也是 較大的功率半導體產地,廠商大多屬於 Fabless 廠商,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 領域。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佔據全球 36%左右的需求份額,在高階產品領 域,約 80%依賴進口。

 我國半導體廠商主要為 IDM 模式,生產鏈較為完善,產品主要集中在二極 管、低壓 MOS 器件、閘流體等低端領域,IGBT 逐漸獲得突破,生產工藝 成熟且具有成本優勢,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盈利水平遠高於臺灣地區廠商。 而在新能源、電力、軌道交通等高階產品領域,國內僅有極少數廠商擁有生產能力,高階產品市場主要被英飛凌、安森美、瑞薩、東芝等歐美日廠 商所壟斷。

 目前國內外 IGBT 市場仍主要由外國企業佔據,國內以斯達半導體為首的 IGBT 企業發展快速,在工控、電動汽車、風電、光伏、電力及高鐵等領域 逐漸取得突破,不斷提升份額,2019 年,斯達半導體電動汽車 IGBT 模組 在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佔比達到 14%,且晶片自給率較高,電動汽車 IGBT 模組的晶片自給率超過 90%。

 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中,本土廠商在低端產品領域已經開始進口替代,聞 泰科技收購的安世半導體、斯達半導體、華潤微、新潔能、華微電子、揚 傑科技、士蘭微、三安光電、捷捷微電、富滿電子等是行業中的優質企 業,但市場份額佔比仍然較低。

 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產業鏈正在日趨完善,技術也正在取得突破,中國是 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2019 年佔全球需求比例高達 35.9%,且增 速明顯高於全球,未來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光伏、風電)、工控、變頻 家電、IOT 裝置等需求下,中國需求增速將繼續高於全球,行業穩健增長+ 國產替代,我們看好細分行業龍頭:斯達半導體、華潤微、新潔能、立昂 微、聞泰科技(安世半導體)。

6、鐳射行業:5G 時代,多應用領域需求趨勢向好

6.1 工業鐳射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於鐳射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替代

 中國鐳射市場快速增長,增速領先全球。2019 年全球鐳射器及裝置市場規 模為 15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3.7%,中國鐳射器及裝置市場規模為 658 億 元,同比增長 8.8%;2010-2019 年全球鐳射市場 CAGR 為 9.5%,其中, 中國鐳射市場發展迅猛,九年 CAGR 為 23.7%,遠高於全球增速。

 工業鐳射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於鐳射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替代。1)目 前材料加工行業以傳統的機床加工為主,但鐳射加工具備加工應用範圍 廣、加工精度高(加工精度達 0.02mm)、節約環保等優點,鐳射加工滲 透率快速提升。2)根據 VDW,2018 年全球機床加工市場規模達 870 億 美元,過去二十年複合增速達 5%;根據 Optech Consulting,2018 年全球 鐳射裝置加工市場規模達 198 億美元,過去二十年複合增速達 9%。鐳射 加工滲透率(鐳射系統加工市場/機床加工市場)從 1999 年的 9%提升至 2018 年的 23%。

 鐳射行業競爭格局:鐳射裝置市場集中度較低,鐳射器市場集中度高。

 鐳射裝置市場 CR5 市場份額約為 46%,行業集中度較低,其中大族激 光排名第一,佔據 32%的市場份額,遠超 CR5 其他企業;CR5 中僅 有一家為德國企業(Trumpf),其餘四家均為中國企業,國產化程度 較高。

 光纖鐳射器市場 CR5 市場份額約為 88%,行業集中度高,其中美國企 業 IPG 排名第一,佔據 42%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銳科鐳射排名第 二,佔據 24%的市場份額。

6.2 宏觀經濟+創新週期共振,帶動鐳射需求復甦

 工業:經濟復甦帶動鐳射行業需求回暖。

 鐳射應用場景豐富,工業是最主要的路徑。從下游應用來看,工業是最重 要的應用方向, 2019 年工業鐳射器市場規模達 49 億美元,佔全球鐳射器 市場的 33%。

 受疫情影響,2020 年 2 月國內工業增加值同減 14%,製造業固定資產投 資同減 32%,得益於國內疫情控制得當、快速復工復產,國內工業增加 值、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回暖,經濟復甦帶動鐳射行業需求回暖。

 消費電子:5G 正式啟航,帶動鐳射行業新週期。

 鐳射在消費電子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寬。近年來,由於手機防水性要求 越來越高,小孔徑加工選擇鐳射鑽孔更為合適;藍寶石玻璃手機螢幕 鐳射切割、攝像頭保護鏡片鐳射切割、FPC 柔性電路板鐳射切割等; 手機背板、電池等用鐳射焊接。

 5G 換機需求帶動消費電子鐳射裝置需求回暖。預計伴隨 5G 建設,新 一輪“換機潮”提振鐳射裝置需求,得益於“遲到的”5G 換機需求, 預計 2021 年全球智慧手機需求恢復增長。預計伴隨下游需求回暖,消 費電子鐳射裝置需求開啟新週期。以消費電子鐳射裝置龍頭大族鐳射 為例,2020 年前三季度大族鐳射收入達 89 億元、同增 28%,主要系 下游消費電子需求回暖。

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加工需求量增長,為鐳射行業提供新需求。

 預計 2025 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將增至 708GWh,2019-2025 年 CAGR 為 33%,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將增至 385GWh,佔全球出貨量 的 54%,2019-2025 年 CAGR 為 35%,快於全球增速,將為我國激 光行業提供更大的新需求。

7、PCB,成長趨勢分化,長期仍需關注高階產品佈局

7.1 回顧:疫情不改 PCB 全年增勢,封裝基板表現亮眼

7.2 總體展望:未來仍穩定增長,警惕擴產風險

 PCB 未來仍然保持穩定增長,看好封裝基板、HDI 和高多層板。展望未 來,隨著 5G、資料中心、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陸續鋪開,PCB應用面和 價值量也會逐漸提升,行業需求增長態勢不變。分板塊來看,未來發展較 快的板塊主要存在於封裝基板、HDI、8~16 層板、18 層及以上板這四個領 域,分地區來看,亞洲地區仍然會是主力地區,特別是以臺灣地區和中國 大陸地區為主,可見中國大陸仍然是 PCB行業增長的主力地區。

 大陸廠商大規模擴產,競爭格局將加劇。隨著 5G 等一系列新興需求到來 後中國大陸 PCB 呈現出需求高增長的繁榮態勢,在這樣的背景影響下大陸 多個企業開始謀求融資擴產以更快搶佔市場,大規模的擴產將會對整個行 業的供需結構形成衝擊。從資料上直觀來看,今年以來已透過 IPO 和已報 會 IPO 融資擴產的廠商主要有 10 家,合計擴產 PCB 產能 711 萬平方米/ 年,合計融資額達到 113 億元,在不考慮其他股權和債權融資方式的情況 下,當前 IPO 融資力度已經是自 2017 年以來的又一次大規模擴張投產,行 業競爭將加劇。

7.3 機會:成長趨勢分化,長期仍需關注高階產品佈局

 (1)短期:大陸 PCB 產業鏈迎漲價潮,景氣度有望持續至 21Q1

 上游材料相繼漲價,覆銅板廠商盈利承壓。自 Q2 末開始,覆銅板上游三 大原材料銅箔、環氧樹脂、電子玻璃纖維布相繼開始漲價,根據產業鏈調 研資料和海關總署披露的出口資料,相對年內價格低點(Q2),銅箔價格 上漲約 30%~40% (截至 10 月 , 電 子 銅 箔 上 漲 幅 度 相 對 還 要 高5%~10%),環氧樹脂上漲約 50%~100%(截至 12 月初),電子玻纖布上 漲約 15%~20%(截至 11 月)。在上游持續漲價的壓力下,第三季度國內 各大 CCL 廠商的毛利率水平紛紛下滑,盈利水平承壓嚴重。

 CCL 已經向下遊轉嫁部分價格,盈利能力環比改善確定性強。大部分 CCL 廠商在 Q3 承受了近一個季度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後,在三季度末開始尋 求向下遊轉嫁價格壓力,但在 10~11 月期間主要是轉嫁給規模較小的 PCB 廠商,當時大多數 PCB 大廠都尚未接受漲價。隨著年末將至,全球備貨潮 來臨,同時疫情影響下,上半年需求堆積到下半年釋放並且海外轉單至供 應能力更穩定的大陸,最終導致整個大陸 PCB 需求突然大幅增長,在此基 礎上價格傳導通道逐漸順暢,CCL 廠商普遍開始漲價,漲價幅度約為 10%。該漲價幅度小於上游原材料漲價幅度,因此對於 CCL 廠商來說,成 本壓力仍然會繼續,但相比 Q3 成本未能轉嫁的最差情況,環比改善的確 定性強。

 傳導機制根據規模有所分化,規模大的廠商更能保持穩定。當前 PCB 廠商 已經普遍接受 CCL 漲價,但不同規模 PCB 廠商的幅度不一,具體來看: 1)規模較大的 PCB 廠商,一般是 CCL 廠商的重要戰略客戶,所以議價能 力相對較高,上游對其漲價幅度較低,也因此規模較大的 PCB 廠商尚未將 價格轉嫁給下游客戶,從而保證商業關係穩定;2)規模中等的 PCB 廠 商,對 CCL 廠商來說也較為重要,上游漲價幅度也有限,但是相對規模較 大的 PCB 廠商來說接受的漲價幅度更大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該類廠商 就會傾向於向下遊客戶轉嫁一部分價格,整體來看該類廠商已採取了一定 的漲價策略;3)規模較小的 PCB 廠商,一般是 CCL 漲價的主要物件,該 類廠商議價能力低只能接受漲價以保訂單,由於成本壓力過大,該類廠商 也正在謀求向下遊客戶漲價,但下游客戶相對較強勢且可以選擇將訂單轉 移到規模大且價格穩定的 PCB 供應商手中,從而導致價格傳導通路不順 暢。總結來看,大公司能夠在漲價中保持穩定而小公司受到漲價的影響較 大,最終會使得部分溢位訂單逐漸向規模大的公司傾斜,行業集中度有望 進一步提升。

 年底備貨+需求節奏錯位+海外轉單,預計景氣度持續至 21Q1。根據與 PCB 廠商的訪談交流,我們認為本輪漲價行情首先是由原材料漲價推動, 恰逢 PCB行業需求回暖,造成了從上游到下游的景氣行情。我們認為 PCB 需求回暖主要是三方面因素疊加,即年底備貨(傳統旺季)、需求節奏錯 位(上半年消費需求堆積到下半年爆發)、海外訂單轉移至供應更穩定的 大陸(疫情帶來供給力損失),而並非是由創新需求推動。結合產業鏈調 研情況,我們預計此輪高景氣行情有望持續至 21Q1,Q1 後會逐漸恢復正 常的供應關係,原因主要在於:1)從排單來看,雖然部分廠商宣稱訂單已 排到 2021 年 6 月,但實際上該類訂單屬於意向訂單,意向訂單的規模往往 會被下游客戶誇大,綜合來看各類 PCB 企業的排產基本排到 2021 年 3 月,相對以往排單至春節前的慣例延長約一個月,堆單情況並非特別嚴 重,供給壓力有望在春節後逐漸緩解;2)從交期上來看,目前各大 PCB 廠商的交期仍然保持在平均 20 天左右的時間(HDI 因工序相對通孔板較長 所以交期會更長一些,但也並沒有相對正常情況拉長太多時間),交期相 對正常年份變化不大;3)從原材料備貨來看,雖然上游 CCL 的交期有拉 長,且部分 CCL 廠商針對一些小規模 PCB 廠商有限量採購的措施,但規 模較大的 PCB 廠商尚未採取大量儲備原材料的積極行為,這意味著供應關 系略緊張但並未到供不應求的地步。綜合上述三點,我們判斷在國外年末 備貨和國內春節備貨期過後,疫情逐漸緩解使全球供應能力恢復,PCB 廠 將逐漸回到正常供應狀態,即此輪景氣度預計會持續至 21Q1。

 當前在經歷過第一輪漲價之後,上游原材料漲勢不停,部分 CCL 廠商已 經在提第二輪漲價,PCB 行業景氣漲價行情有望持續。從短期產業鏈機會 來看,此輪漲價行情彈性最大的環節是銅箔環節,可關注垂直一體化佈局 的建滔積層板和超華科技;覆銅板廠商目前雖然有漲價,但漲幅不及原材 料漲幅,短期盈利仍承壓但環比 Q3 會有改善,不過如前所述,現在覆銅 板廠商已經開始謀求第二次漲價,如果覆銅板廠商順勢繼續漲價,則盈利 能力將逐漸恢復並且創新高,建議關注生益科技、南亞新材、華正新材; PCB 廠商目前價格仍然保持穩定,盈利能力也保持相對穩定,可以說漲價 行情對 PCB 廠商的影響較小,但當前需求景氣度高,各大 PCB 產能均滿 載執行,短期內業績確定性強,建議關注勝宏科技、中京電子、景旺電 子、崇達技術等廠商。

 (2)長期:長期仍要看高階產品,可關注封裝基板、FPC、HDI、多層板

 如前所述,在國內大幅度擴產的趨勢下,PCB 供給將迎來大規模擴張的階 段,在這樣的背景下,PCB 產品成長性將日益分化,固守中低端會面臨瓶 頸,突破高階市場才是中國大陸企業實現堅實成長的重要方向,也是能夠 擺脫週期性壓力的關鍵。我們認為值得關注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封裝基板正值起步階段,關注已佈局廠商

 封裝基板是第二大應用領域,國內僅起步。封裝基板是介於 PCB 和晶片之 間的產品,可以說是 PCB 行業中要求最高的產品,封裝基板市場規模預計 在 2020 年成長成為第二大應用板塊。從地區分佈來看,全球封裝基板市場 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而大陸地區的產值佔比較小,且上游 CCL 環節也主 要掌握在日韓手中。綜上,封裝基板技術壁壘高且市場空間大,而中國大 陸企業在封裝基板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這一細分領域應當是中國大 陸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 國內基板已有佈局,部分上游材料進展較快。從國內封裝基板的佈局情況 來看,首先在基板環節,國內深南電路、興森科技已有基板產品批量出 貨,目前主要是以 MEMS 類封裝基板產品為基礎業務並正在往儲存領域延 伸,是國內封裝基板進展最快且最有潛力的廠商,除此之外崇達技術、中 京電子等公司也在做一些封裝基板方面的佈局,其中崇達技術主要透過參 股的方式投資普諾威來延伸載板技術,中京電子則是透過引入外來團隊起 步做研發,併為封裝基板產品預留規劃了富山廠區產能,其他大陸 PCB 廠 商也有意接觸封裝基板板塊,可見封裝基板產品已經引起大陸 PCB 行業的 重視;其次,大陸企業在封裝基板所用 CCL 產品佈局的主要有生益科技, 生益科技早期有跟封裝基板 CCL 龍頭企業三菱瓦斯進行研發合作,目前已 經能夠在廣東做一些小批次產品,等九江工廠起量後可進入大批次環節, 後續還計劃在松山湖做擴產,佈局在逐漸開啟;最後,上游材料還包括特 用樹脂、玻纖布、銅箔等材料,其中宏和科技已經有跟日本企業做封裝基 板用玻纖布的配套產品(包括芯板和非芯板),今年已經開始有批量出 貨,佈局相對高階,未來隨著市場進一步開啟,有望能夠成為全球超高階 材料主要廠商之一。

 綜上,我們認為在市場空間逐漸擴大但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上份額還尚低 的當前,封裝基板是大陸企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發展方向,根據目前大陸 企業的佈局,已經有一部分國內企業在該市場佈局,我們認為深南電路、 興森科技將成為國內封裝基板賽道中率先實現成長的龍頭廠商,另可關注 已開始做佈局的崇達技術、中京電子;生益科技作為大陸首先對封裝基板 用 CCL 展開研發的廠商,稀缺性和前瞻性高,值得高度關注和跟蹤;宏和科技作為大陸唯一能夠供應日系封裝基板 CCL 廠的廠商,技術能力較高且 具有稀缺性,業績有望逐漸兌現。

 FPC 仍有提升空間,日企漸退出騰出機會

 45%的 FPC 用於手機,短期增長靠單機價值量提升。作為一種具有柔性化 特點的印製電路板,目前的主要應用仍然是在手機領域,手機 FPC 市場增 長的驅動力主要存在於部分部件升級(如天線升級用 LCP 材料)、新增料 號(如 AIP 連線線)、安卓手機 FPC 滲透率提升,即單機價值量提升。

 新能源汽車或成為下一個開啟 FPC 廣闊空間的應用領域。目前汽車中主要 用線束作為各個部件之間的連線,但在汽車智慧化的趨勢下,線束長度成 為了汽車設計時無法迴避的負擔,也是制約汽車輕量化趨勢的瓶頸。在這 樣的趨勢下,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力量都在致力於縮短整車線束長 度,以特斯拉產品為例,Model S 中線束長度長達 3 公里,Model 3 已最佳化 至 1.5 公里,根據馬斯克公開發言可知,Model Y的線束能夠減少到 300 米 以內,而主要的替代方案就是用 FPC 替代線束,如若技術實現且得以發展 推廣,則 FPC 需求空間將進一步開啟。

 大陸廠商替代日系廠商是短期內確定的成長因素。FPC 主要用於創新週期 較短的智慧手機,這就意味著供應商需要積極配合客戶進行新品研發投 入、資本投入等,最終導致資本回報較低,這不符合日系廠商的經濟訴 求。在這樣的基礎上,日系廠商逐漸退出手機用 FPC 領域,從日系三大 FPC 廠的營收可以看到其在 FPC 的市場正在萎縮。由於大陸企業在投資力 度和客戶配合意願上相對其他地區廠商都更大,因此目前看到日系廠商退 出的市場主要由大陸廠商來填補,根據測算,三大日系廠商截至 2019 年度 仍然佔據全球 FPC 市場 35%的份額,可見大陸廠商可替代空間仍充足,短 期內蠶食日系份額實現增長的確定性強。

 鵬鼎和東山二足鼎立,其他仍主要配套安卓。落腳到 A 股上市公司,鵬鼎 控股作為全球 FPC 第一大龍頭廠商,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與客戶的供應關係 上都相對穩固,成長確定性高;東山精密因收購 MFLX 進入蘋果產業鏈, 同時也是特斯拉電池用 FPC 供應商,是國內第二大的 FPC 廠商。鵬鼎控股 和東山精密是 A股上市公司中唯二供應蘋果 FPC 產品的廠商,鑑於蘋果產 業鏈壁壘較高,兩家公司二足鼎立之勢有望持續,兩家公司也將受益於日 系廠商份額退出趨勢。除此之外,國內還有景旺電子、弘信電子、崇達技 術(三德冠)、中京電子(元盛電子)等公司有佈局 FPC,該類公司主要 配套安卓系機型,其中景旺電子目前正在積極與蘋果產業鏈接觸,弘信電 子、崇達技術、中京電子主要是透過供應面板廠而間接應用至手機終端。 再到上游 FCCL 材料來看,國內主要是生益科技有佈局,並透過收購 LG 生產線實現較快的突破。

 綜上,我們認為雖然目前 FPC 的需求主要應用在手機終端,但隨著汽車智 能化、輕量化發展,FPC 潛力空間巨大,疊加日系廠商正在逐漸退出 FPC 市場,國內的 FPC 廠商將顯著受益。我們認為鵬鼎控股、東山精密將是 FPC 賽道中率先受益的廠商,其次可關注國內配套安卓系的景旺電子、弘 信電子、崇達技術、中京電子,最後上游材料可關注國內佈局較快的生益 科技。

 5G 致手機主機板升級,智慧應用拓寬 HDI 市場邊界

 高密度性決定 HDI 主要運用在手機領域。高密度特性決定了 HDI 板相比普 通多層板更輕、更薄以及更小巧,非常適合於移動便攜類的電子產品,因 此多應用於移動手機終端的主機板,主要用於搭載手機用晶片和各類器件。 HDI 中有 57%的市場來源於移動手機市場,可見 HDI 行業發展與移動手機 的變化息息相關。

 5G 時代倒逼智慧手機主機板升級。從當前的時點來看,手機相關最大的變化 是非 5G 手機向 5G 手機轉變,5G 手機增加了通訊頻段使得射頻前端晶片 數量增加且晶片整合度提升導致 I/O 數增加,在這樣的需求下如果手機主 板工藝不升級,則手機主機板面積會變大。根據產業鏈方案,安卓機的主機板 升級方案方向是從以往的一階產品升級為二階及以上,部分旗艦機會更多 採用 Anylayer 的方案;蘋果全系列手機產品將升級為 SLP 方案。

 其他應用領域開啟 HDI 應用面。除手機以外,其他消費電子類產品包括 PC、智慧手錶、智慧耳機等產品也在更多地匯入 HDI,更有電視 LED 背光 升級到 Mini LED 之後對 HDI 基板產品要求提高的變化趨勢,由此可見隨 著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趨勢,HDI 的應用面也會逐漸開啟,市場空間也將逐 漸擴大。

 HDI 梯隊分明,不同梯隊各有機會。蘋果和安卓系手機主機板方案不同(蘋 果主要用 SLP,安卓仍採用 HDI)導致 HDI 競爭格局梯隊分明,第一梯隊 以海外供應商為主,包括欣興(臺)、華通(臺)、奧特斯(奧地利)、 TTM(美)、健鼎(臺)、鵬鼎控股(臺)等,第二梯隊主要是以中國大 陸企業為主,包括東山精密、方正科技、超聲電子、中京電子。落腳到 A 股相關標的,具體來看:鵬鼎控股系原臺灣龍頭廠商臻鼎優質資產(除 IC 載板業務)整合而成的新業務主體,具有深厚的技術實力,目前積極配合 海外大客戶供應 SLP,也是 A股上市中唯一一家已具備量產 SLP 產品技術 能力的廠商,目前已經配合海外大客戶供應 PC、Pad 用 HDI,同時也是華 為等多家手機品牌 Anylayer HDI 的供應商;東山精密,2018 年收購海外資 產 Multek 開始涉足硬板業務,主要佈局通訊、數通、汽車等板塊,具備 Anylayer 工藝技術,積極配合國內大客戶,Anylayer HDI 板領域有望切入 高階產品;方正科技是國內 PCB 老牌廠商,產品涉及高多層板、HDI 板, 其中現有 HDI 板的成熟技術在 10 層二階到 10 層三階的區間,具備 Anylayer 的技術儲備,目前積極配合終端客戶研發;博敏電子是國內首批 佈局 HDI 的廠商之一,公司自 2005 年起就介入 HDI 板工藝研發,2011 年 就投資建設了 HDI 板生產線,目前主要配套安卓品牌廠 HDI 需求;超聲電子是國內最早涉足 HDI 板的大陸廠商,主要配合海外大客戶開發和銷售非 手機類電子產品的主機板以及手機主機板之間的連線板,主要受益於海外客戶 的需求增長;中京電子 HDI 產品具有高質量的規模化量產能力,該類產品 在高畫質新型顯示等應用領域市佔率較高,有望受益於 Mini LED 升級革新帶 來的顯示 HDI 機會;勝宏科技、崇達技術、景旺電子等大陸公司也在 HDI 做了相應佈局,目前主要致力於打通國內品牌廠商和 ODM 廠商供應關 系。

 綜上,我們認為 5G 手機的推出和其他領域更多采用更高階 HDI 方案將推 動 HDI 迎來高增長,其中鵬鼎控股主要受益於匯入海外大客戶和大陸終端 品牌廠商的升級,東山精密、方正科技、博敏電子主要受益於大陸終端品 牌廠商的升級,超聲電子主要受益於海外客戶的份額提升,中京電子主要 受益於 LED 產品升級和 ODM 機型用料升級,勝宏科技、崇達技術、景旺 電子主要受益於 ODM 機型用料升級。

 5G/伺服器高多層板需求仍強

 高多層板多應用於通訊/航空/伺服器,18 層及以上的應用還較少。高多層 板(主要指通孔板,本文以 8 層及以上板作為高多層板種類)也是整個 PCB 行業的較為高階的產品,主要用在通訊裝置、航空航天、伺服器/儲存 裝置中,目前應用主要集中在 18 層以下產品,高階的 18 層及以上板應用 還較少。

 資料量和傳輸速度要求提高,高多層升級趨勢漸顯。隨著 5G 資料時代的 到來,未來資料的傳輸速度和容量都將有極大的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 PCB 作為訊號承載根據的基礎產品,產品規格也將有所提升,在層數增加 的同時材料等級也會提升。產業鏈調研情況,通訊 5G 宏基站 TRX 板為 10~20 層方案(高頻材料+Mid Loss 高速材料),5G 毫米波微基站也會用 到 12~18 層的方案(Ultra Low Loss 高速材料),5G 核心網、交換機用 PCB 層數隨著傳輸速率的提升也會逐漸從至少 24 層板提升至至少 32 層板 (Very Low Loss→Extreme Low Loss);伺服器隨著晶片平臺的演進,主 板 PCB的層數將從 10 層逐漸提升至 18 層及以上,由此可見高多層板在通 信、伺服器領域的增長空間將會逐漸開啟。

 國內廠商技術有全球競爭力,突破供應鏈關係是重點。國內通訊產業經過 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培養出優秀的全球通訊裝置龍頭廠商,從而帶動上游 高精尖 PCB板產業的發展,大陸廠商以深南電路、生益電子為代表的 PCB 廠商經歷了通訊的多次迭代之後已掌握深厚的高多層板加工技術,從而奠定了大陸廠商在高多層板領域的全球競爭力;上游 CCL 材料方面,受到 2020 年國內 5G 產業鏈的批次拉動,大陸主流廠商生益科技、南亞新材、 華正新材國產替代進度加快,競爭力得到鍛鍊和提升,有望在高頻高速化 的趨勢中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供應商。A 股上市公司中在高多層產業鏈的 佈局情況,具體如下:

 綜上,我們認為在 5G 演進、伺服器升級等趨勢的帶動下,PCB 板材層數 增加和 CCL 材料升級都將開啟高多層板的需求,深南電路、生益電子、滬 電股份、崇達技術等 PCB 廠將受益於行業整體需求景氣;生益科技、南亞 新材、華正新材國內三大 CCL 廠商將受益於材料升級下國產替代趨勢,高 多層板產業鏈成長可期。

 綜上,我們認為在 5G 演進、伺服器升級等趨勢的帶動下,PCB 板材層數 增加和 CCL 材料升級都將開啟高多層板的需求,深南電路、生益電子、滬 電股份、崇達技術等 PCB 廠將受益於行業整體需求景氣;生益科技、南亞 新材、華正新材國內三大 CCL 廠商將受益於材料升級下國產替代趨勢,高 多層板產業鏈成長可期。

 據前所述,目前 PCB 行業正處於需求火爆、上游持續漲價的景氣行情,我 們預計行業景氣度將持續至 2021 年第一季度,短期可以關注業績確定性較 強的標的,如勝宏科技等;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大陸 PCB 廠商的成長路徑 仍然是突破高階產品,細分領域可關注封裝基板、FPC、HDI 和多層板這 四個方面,結合產業佈局方向、技術實力和客戶認可度,我們建議可以重 點關注鵬鼎控股、東山精密、生益科技、深南電路、滬電股份、勝宏科 技、中京電子。

8、5G+AI,進入智慧大安防時代

8.1 抓住機遇,中國安防企業正在快速發展

 2018 年全球安防產業總收入 2758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將達到 3526 億美 元,2018-2022 年複合增速 6.3%。

 中國安防產業增速高於全球,中安協預測,安防行業將向規模化、自動 化、智慧化轉型升級,預測到 2020 年,中國安防市場規模將達到 8000 億 元左右,年增長率達到 10%以上。

 從 A&S2020 年“全球安防 50 強排行來看,中國大陸公司數量達到 14 家, 提升明顯,中國安防企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速。

8.2 疫情影響,2020年 Q1 中國安防行業景氣指數大幅下降,但環比逐季向好

 目前安防行業景氣指數位於“較景氣區間”。根據中國安防協會行業景氣 調查資料顯示:2020 年三季度,我國安防行業景氣指數為 144,比上季度 上升了 20 點,比去年同期低 9 點,位於“較景氣區間”。調查企業中,有 56%的企業認為經營狀況處於“良好”狀態,與上季度相比上升 16 個百分 點,比去年同期下降 4 個百分點;有 32%的企業認為“一般或持平”,比 上季度下降 12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 個百分點;有 12%的企業反 映經營處於“不佳”狀況,比上季度下降了 4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 了 5 個百分點。

 生產景氣度上升至“較景氣區間”。2020 年三季度,安防行業生產(施 工)景氣指數為 144,比上季度上升了 13 點,與去年同期相比低 4 點, 位於“較景氣區間”。在調查物件中,有 56%的企業反映生產(施工)規 模比上季度擴大,有 32%的企業反映與上季度持平;有 12%的企業反映 生產(施工)規模減少。

8.3 AI 技術推動安防行業智慧化升級

 人工能+安防應運而生。隨著 GPU 等硬體裝置的研發和人工智慧相關軟體 演算法的成熟,人工智慧逐漸被大規模應用各個領域,而安防行業對實時 性、準確性要求極高,人工能+安防應運而生。在安防產業鏈中,硬體裝置 製造、系統整合及運營服務是產業鏈的核心,渠道推廣是產業鏈的經脈。

未來安防產業的運營升級勢在必行,透過物聯網、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技術 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是眾多企業的發展趨勢。

 全球資訊科技、網路技術、感測技術和無線技術等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全 球範圍內安防行業智慧化的發展。智慧安防市場快速發展,增速遠超安防 行業增速,根據 Juniper Research 資料,全球智慧安防市場規模將從 2018 年的 120 億美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450 億美元,年複合高達 30.26%。

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8 年我國智慧安防市場規模為 359.2 億元。 2012-2018 年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26.8%,預測 2019 年我國智慧安 防市場規模約為 455 億元,同比增長 26.7%。

 5G時代,智慧安防迎來新一輪發展良機。

 5G 網路的大頻寬、高可靠低時延、海量物聯的能力融合人工智慧、雲計 算、大資料和邊緣計算等各類技術,可以將應用場景從政府、環保、安 監、公安、綜合治理擴充套件到港口、礦山、電力、工業等千行百業。5G 網路 物理上是一張網,但邏輯上透過網路切片,可以為不同行業提供差異化的 服務。5G 智慧安防網路解決方案由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應用層四部 分構成。

 感知層:原有影片監控裝置全面升級至全景、4K 及以上清晰度,透過海量 的物聯網終端接入提供多維度的資訊採集,5G 網路加速無人機和機器人的 商用普及,協助安防實現立體化的影片監控和資訊監測,各類邊緣計算能 力也被部署至感知層。

 網路層:依託 5G 大頻寬、高可靠低時延、海量連線的網路接入和承載, 同時 5G 網路切片,可為客戶建立專用可靠的虛擬通道,保障客戶影片傳 輸大資料的安全及效率。

 平臺層 : 統一平臺、雲端部署、資料融通。雲端實現大資料的深度處理和 深度分析,為各政府各管理部門、各行各業提供內部資料共享並支撐決 策。

 應用層:依託統一的雲端大資料,應用將更豐富、更智慧化。

 根據對 5G 通訊網路的需求,安防行業應用場景可以分為大頻寬類、高可 靠低時延類、海量連線類。

 結合以上幾類場景,以及當前 5G 落地的商業場景,5G 智慧安防將在十大 場景加速落地。

8.4 智慧安防走向千行百業,從輔助系統走向智慧製造

 隨著 AI,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安防正從傳統的影片監控走向 智慧安防,從傳統的防控輔助系統走向效率提升的生產系統,智慧安防走 向千行百業。在走向千行百業的程序中,不同行業對於覆蓋的縱深要求不 斷提升;為了獲取更多的細節資訊支撐決策分析,對於影片影象全天候高 清化越來越高,4K/8K 影象成為主流,對於網路上行頻寬的要求越來越 高;機器視覺技術的不斷髮展,影片影象可以承載越來越多的資訊,但仍 需要更多的與前端多維感知裝置之間進行資料的互動,提升決策準確率, 並儘量在前端決策,減少後端處理壓力;多維感知資料的端雲協同和對數 據的實時互動對於網路的時延、頻寬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防控走向深水 區,對於防控的立體化、系統化、機動化要求不斷提升。

 “新基建”助力智慧安防快速發展。2020 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經 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基建”成為疫情之外的一大“熱詞”。“新 基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 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三個 方面,分別是①資訊基礎設施、②融合基礎設施、③創新基礎設施。從” 新基建”覆蓋的範圍可以看出,其中的 5G、人工智慧、雲計算、智慧交通 等領域與智慧安防行業關係密切,”新基建”拉動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安 防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迭代。

……

2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瑞波強勢反彈漲幅達40%,BCH短線上漲,大盤整體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