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昨天晚上,英國和歐盟共同宣佈達成了一份英國脫歐的貿易協議。

延綿4年的英國脫歐肥皂劇,總算落下了帷幕,雖然這個帷幕有點千瘡百孔,但總算也是有一個階段性的結果,可以避免無協議脫歐的最糟糕情況出現。

我在12月10日的文章裡也跟大家分析過,英國雖然嘴巴上很強硬,動不動就威脅要無協議退歐,但實際上英國最後關頭認慫,達成脫歐協議的可能性,我個人認為是相對大一些。

這主要是因為無協議脫歐對英國的經濟殺傷力太大了。

再加上當前疫情肆虐英國,還出現新的變異毒株,這使得英國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一旦英國無協議脫歐,很可能會導致英國經濟出現難以預料的崩潰走向,這是英國所無法接受的。

所以,我之前是一直認為,英國人不管嘴巴上多強硬,各種國內輿論造勢讓民眾做好無協議脫歐準備,但這基本都是為了在談判裡給歐盟施壓造勢而已,最終英國可能還是會認慫。

從這份英國脫歐貿易協議看,英國最後也的確是認慫了。

比如說,這份脫歐貿易協議裡,在漁業問題上,要求歐盟漁民需在5年半內將赴英國海域捕撈的產值減少20%,而一開始英國要求減少80%。

再比如說,這份脫歐貿易協議裡,不涉及英國龐大的金融業還有服務業,對於英國如何進入歐洲金融市場,還有歐洲如何進入英國金融市場,並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

總的來說,這份脫歐貿易協議,是英國和歐盟雙方,都無法接受無協議脫歐的結果情況下,所強扭出來的一個結果。

至於這個強扭出來的瓜會不會甜,只能未來的時間來證明了。

今天文章,我會來跟大家詳細分析一下,為什麼英國要費了那麼大勁也要脫離歐盟。

同時,我還會把英國脫歐和中歐投資協定,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透過抽絲剝繭來聯絡起來。

其實這兩件事情背後,都是當前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在爭奪未來世界發展主導權的博弈。

具體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1)英國為何要脫歐

有人說這是因為2016年的英國公投鬧劇,讓英國人一時昏了腦子決定脫歐。

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太靠譜,民眾選舉雖然有可能一時衝昏腦袋,但在過去這4年時間裡,英國的精英們有大把的機會可以讓英國避免脫歐。

但實際上,在脫歐公投鬧劇之後,英國精英們卻十分熱衷於把脫歐進行到底。

所以很難說只是一時腦熱的行為。

並且,有很多跡象表明,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實際上就是英國精英們,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首次嘗試著這種透過“資訊繭房”來潛移默化影響民眾觀點,最終達到暗中操控選舉的目的。

也就是,西方國家的精英們,藉助網際網路資訊爆炸時代的資訊繭房特點,可以透過訊息轟炸來引導民眾的認知觀點,從而將事情引導到自己所希望的方向上去。

所以,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本就是英國精英們有意識去引導民眾支援脫歐,才會導致英國脫歐公投最終勉強透過。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國精英們會如此熱衷於把英國脫歐執行到底。

那麼英國為何要如此堅持脫歐呢?

原因很多,我來跟大家分析一些。

1、難民問題。

難民問題即使不能說是英國脫歐的主要原因,但可以肯定是一個導致英國脫歐的導火索。

2010年後,由於美國搞亂中東的政策,讓中東大量難民,湧入歐洲。

這實際上本就是奧巴馬政府包藏禍心,看似搞亂中東,實際是為了搞亂歐洲。

而正好,當時歐洲是以默克爾為首的白左當道,看到這麼多可憐巴巴的難民,毫無疑問就直接聖母心氾濫,對這些難民是來者不拒。

結果有上百萬的中東難民,在數年時間裡持續湧入歐洲,光德國的入境難民數量就超過了60萬。

這麼多的難民,毫無疑問是超出了歐洲的承受極限,也讓歐洲爆發了很多社會問題,乃至社會割裂。

原本歐洲在2015年有點受不了,準備收斂一下不接受難民了。

但是在2015年一張3歲敘利亞男童在海邊溺亡的照片,一下子在西方世界掀起巨大聲浪,成為難民危機爆發以來的“最揪心畫面”。

於是,一下子接受難民成為了歐洲的絕對正確。就連對接受難民最抗拒的英國,當時也不得不表態,願意多接受點難民。

然而,德國和法國要在成員國間實施強制性難民配額,但這一下子就捅了馬蜂窩了。

因為英國人表示,他們不願意承擔這種強制性難民配額。

這實際上是英國脫歐事件的一個導火索。

所以在2015年歐盟決定實施強制性的難民配額分攤後,英國在2016年就進行脫歐公投。

英國人認為這些素質比較低的難民進入到英國會佔用社會資源、造成社會不穩定等諸多不利因素。

這一點,英國和歐洲白左有很大的不同。

理念不同,二者最終分道揚鑣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英國脫歐實際上就是2015年開始的全球範圍內“向右轉”的一個結果。

包括2017年特朗普上臺,才把這種向右轉推向到一個相當癲狂的狀態。

所以,特朗普是一直大力支援英國脫歐的,本身也是英國脫歐也是符合這種向右轉的保守氛圍。

2、他們太窮太懶。

歐洲的經濟馬車就是德法英,其他歐洲國家按照英國人的說法,都是拖油瓶,都是窮鬼,像希臘這種把自己搞破產的就更不用說了。

一個國家可以沒有任何阻礙的把發達地區的資源傾斜到不發達地區。

但在歐盟這樣的組織裡,要讓那些富裕的國家,去給那些貧窮的、還十分懶惰的國家輸血,英國人就有些不樂意了。

關鍵他們不僅窮,還懶。

當然了,英國人自己也沒勤勞到哪去,歐洲國家裡,也只有德國人是比較勤勞的。其他都是懶漢一大堆。

但不管怎麼樣,嫌棄歐洲兄弟窮,也是英國脫歐的一個主要原因。

英國人覺得要是自己不用給歐盟承擔那麼多義務,交那麼多錢,留著給自己花,肯定日子美滋滋。

3、權利和義務

雖然英國人對歐盟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國加入歐盟後,還是享受許多福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市場”和“關稅聯盟”。

不過在進入21世紀的新民粹時代,民眾大多隻關心權利,而不關心義務。

所以英國人不想承擔這些義務,但卻想享受這些權利。

在英國的脫歐派別裡,還有一個軟脫歐派。

他們的想法是這樣的,就是英國要離開歐盟,但想留在歐洲統一市場和關稅聯盟裡。

這種既想要享受權利,又不想要承擔義務的心態,歐洲人自然也不同意。

於是英國人就陷入十分矛盾的情況。

大概有30%的人是堅定支援脫歐的,另外30%也是堅定支援留歐的,還有30%是屬於既想脫歐,又想享受權利的。

剩下10%的估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2016年公投的時候,那些鼓吹脫歐的宣稱裡,隻字不提脫歐後可能有什麼不好的後果,會失去什麼權利。

比如BBC曾經採訪一位英國的花農。

他在2016年是投了脫歐,過了兩年他發現真的脫歐後,他無法再像現在一樣從歐洲大陸進口鮮花在英國賣了,他的鮮花生意只能關閉。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於是2016年脫歐的時候,是52%的人支援脫歐,48%不支援脫歐。但其中只有30%的人是堅定支援脫歐,其他支援脫歐的人,都屬於腦子一熱,只想享受權利,不想承擔義務的那類人。

這導致脫歐真到了要實際執行的時候,困難重重,反對聲巨大。

正因為這樣巨大的分歧和糾結。

所以導致脫歐從“英國和歐盟離婚狗血愛情劇”,變成了一場家庭肥皂劇一哭二鬧三上吊,久拖不決。

而久拖未決的英國脫歐,又讓疲軟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這讓目前歐洲經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糟糕的。

(2)陸權和海權的爭奪

英國脫歐其實根源還是來自於當前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爭奪未來世界發展主導權。

歐洲歷史,英國一直跟歐洲大陸,是走兩條道。

雖然同屬於歐洲,但孤懸海外的英國,一直就不把自己當歐洲大陸人。所以英國並不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

歐盟是1965年4月8日成立的,由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六國共同發起成立。英國是到了1973年才加入的。

加入歐盟後,英國就一直跟歐盟貌神離合,不是很齊心。由於歐盟是德法主導的,讓英國一直頗有微詞。再加上歐盟主張的是歐洲大一統戰略,是以歐洲大陸為核心。

英國這個孤懸海外的孤島,自然對歐盟的認同感並不高。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過,英國是海洋法系,而歐洲大陸則以大陸法系為主。

所謂海洋法系是以英國法系發展起來的法律體系,因為英國殖民地而被推廣到世界很多國家。

大多數英聯邦成員國,還有美國都是海洋法系。

其次,美國加拿大這種地理位置近乎於“島”的國家,我們如果把美國和加拿大也視為某個急劇放大的島國。

那麼海洋法系和大陸法系有什麼區別呢?

我以前有跟大家做過詳細分析,這裡再回顧一下。

海洋法系是以“判例為主”,大陸法系是以“法條為主”。

而大陸法系則不同,大陸法系就是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基於“法律文字”來判決。法律文字上說應該怎麼判,實際案例就應該怎麼判。

當然了,現代法律的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並沒有完全涇渭分明,而是有互相融合交叉。但這仍然是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最根本區別。

而我們其實從這個區別,可以看到不同國家選擇這樣不同法系的根源,會體現出這個國家的文化、文明區別。

比如說,大陸法系基於法律文字判決,必然要強調自上而下的“權威性”。

大陸法系這種強調自上而下的權威,必然只能用“演繹”論證,就是從“一般到個別”。

這種一般到個別的論證邏輯,會體現出一個國家文化裡,更傾向於“集體主義”。

而海洋法系的論證方式是“歸納”,強調的是“個別”到“一般”。

所以海洋法系都是從個別案例,去推廣到普適的“一般性”,將個別案例的判罰,適用於後續所有案例的判罰。

這種論證思維,更適合一個注重“自由”和“個體”的國家。

所以,法系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文化、地緣政治、經濟、社會,綜合因素選擇的結果。

比如說,農耕文明起源的文明,更傾向於使用大陸法系。

而遊牧民族、海盜民族起源的文明,更傾向於使用海洋法系。

所以,更注重生產的國家,更傾向於使用大陸法系。

而更注重經商貿易的國家,更傾向於使用海洋法系。

當前世界上,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大都是大陸法系。

而金融業、旅遊業、貿易業發達的國家,則大都是海洋法系。

比如說,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比如說倫敦、港島、紐約、新加坡,都是使用海洋法系,這是有深刻的內在關聯。

英國從法系來說,就跟整個歐洲大陸格格不入,法系是一個結果,是英國的歷史文化各方面因素沉澱下來的結果。

這個結果導致英國在各方面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歐洲大陸國家,甚至不認為自己是歐洲一份子,把自己獨立在歐洲之外。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英國這個海洋系國家,之所以選擇脫歐,也是因為英國跟歐洲大陸那些傳統陸權國家,之間巨大的隔閡。

因此,英國脫歐實際上也是未來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爭霸的一個開始訊號。

本質上來說,使用海洋法系的國家,大都是以“海洋”為發展重心,主要都是基於貿易和金融。

而使用大陸法系的國家,則大都以“大陸”為發展重心。

這實際上就是“陸權”和“海權”爭霸的問題。

在過去200年裡,隨著工業化革命帶來的全球貿易越發緊密,最終帶來了全球化浪潮,這使得海權一直是過去200年主基調。

但實際上,過去幾千年人類的發展一直是以陸權為主。

然而因為海權的興起,包括我們這樣的陸權國家也在100多年前沒落了,並經歷了最黑暗的時代。

但在當前全球化達到一個瓶頸,世界有可能進入全面“內卷化”的情況下。

這種內卷化,實際上就是世界發展重心,有可能從海權迴歸到陸權的一個過程。

這樣一個世界發展格局趨勢,實際上就逼迫英國這樣的國家必須要選邊站隊。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在2016年選擇公投脫歐,實際上就是決定要回歸海權國家那一派。

在海權國家那一派,有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實際上大家應該發現了,這就是當前在世界上最敵視我們的一群國家。

背後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當前已經成為陸權國家的代表,成為挑戰海權國家的代表,我們的偉大復興也是世界發展重心迴歸陸權的一個標誌。

所以五眼聯盟這些海洋系國家,會對此反應如此巨大,並且跟我們之間的矛盾也越發激烈。

從這個角度看,英國脫歐是必然的,因為英國是海洋系國家的祖宗,雖然現在是美國勢大,但不得不承認美國也是傳承於英國。

包括美國在200多年前建國的那些人,也都是英國的清教徒後代。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視自己為盎格魯-撒克遜的後裔。

所以英國屬於他們的一份子,在當前陸權和海權的發展主導權爭奪博弈越發激烈的情況下,英國又怎麼可能留在歐盟這個陸權體系裡,而不迴歸其海洋體系呢?

基於這種掠奪的天性,他們的文化就發展處海洋法系這種可以自由發散的法律體系。

而他們恰好又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浪潮,進入了全球貿易化時代。

所以最近這兩百年的世界霸主,基本被海洋系國家所統治,上一個是英國,現在是美國。

同時還是基於這種掠奪的天性,他們建立起這種完善的金融掠奪制度,現代金融體系基本是海洋系國家建立起來的。

包括英國最巔峰的時候,曾經擁有世界1/4的人口,佔有世界1/4的面積。

雖然二戰結束後,英國的霸權時代結束,英國的殖民地也紛紛獨立。

但是英國的影響力,仍然還在英聯邦這個形勢下存在。

直到現在,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等國家,仍然名義上還是英聯邦的一份子,英國女王仍然是英聯邦名義上的最高元首,雖然沒有實權,但這個影響力卻仍然很大。

所以基本上來說,英國是不可能脫離海洋系陣營的,那麼英國脫歐就只是歷史的必然。

歷史總是在偶然中體現著必然。

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鬧劇,看似戲劇性,充滿偶然性,但實際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包括久拖未決的英國脫歐,看似艱難,但英國最終是必然要脫離歐盟的,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因此,我們和英美這樣的海洋系國家的博弈,就是代表著整個世界發展重心要回歸陸權時代的這樣一個博弈。

(3)中歐投資協定的歷史必然

我們最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歐盟趕在拜登上任之前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個中歐投資協定如果能夠達成,實際上就意味著歐盟和我們,這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陸權體系國家,將更加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不過呢,美國作為海權體系的最大利益記得者,自然不會坐視我們和歐盟如此緊密聯絡在一起,所以肯定會不斷從中阻礙。

最近拜登已經公開表示,反對歐盟跟我們達成中歐投資協定,包括歐洲議會內部一些親美派也是開始發出些反對聲音。

而歐盟自身也因為一些所謂的價值觀、人權、自由等非實在性問題,跟我們也有比較大的隔閡。

不過,我們在分析這些事情的時候,還是得透過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紛亂複雜的一團亂麻裡,找到最重要的線頭,並抽絲剝繭出事情的全部脈絡和真相。

所以,當前美國反對我們和歐盟達成中歐投資協定,是基於美國自身利益必然會做出的反應,這個一點也不奇怪。

但是,歐盟作為一個以陸權為主的體系,幫助我們把世界發展重心從海權迴歸陸權,是符合歐盟的長遠根本利益。

所以,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實際上就是為了把整個亞歐大陸更加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陸權貿易體系,本身亞歐大陸就有這樣的體量和格局,重新成為世界的發展中心。

這樣一個前景,歐洲那些有識之士不可能看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今年英美一直在針對我們進行各種造謠攻擊,但歐盟特別是德國一直強調說要把價值觀問題和經貿問題分開去說,德國和法國一直是採取這種,可以跟隨英美在價值觀上對我們說兩句,但跟我們的經貿往來和談判該繼續的還是得繼續。

所以,我個人認為,雖然美國會極力阻撓我們和歐盟達成中歐投資協定,即使未來一個月沒能達成中歐投資協定。

但我們和歐盟最終也必然會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同樣也是歷史的必然。

英美等國的阻撓,只是歷史車輪上的螳臂當車罷了,是不甘心於自身霸權落幕的無力掙扎,最終是徒勞無功的。

現在拜登還沒有上任,特朗普依然死不認輸,這樣一個混亂局面,也是我們和歐盟達成中歐投資協定最好的時間視窗,我們一定要抓住。

200年前,世界發展重心轉移到海權時代,伴隨著我們的沒落。

200年過去了,世界發展重心將重新轉移回陸權時代,將伴隨著美國霸權的落幕。

歷史總是在週期迴圈中,螺旋式前進。

11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0年亞馬遜印度市場增速有多迅猛?這些資料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