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0年代的美國,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遭遇了日本、西歐崛起,強勁出口衝擊美國市場,越南戰爭、2次石油危機,冷戰處於下風的內憂外患,人民承受著低增長、兩位數的高通脹的折磨,渡過了漫長12年“隱形蕭條期”。
1981年1月20日,羅納德·威爾遜·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就任美國第40屆總統。
上任就面臨美國經濟兩位數的通貨膨脹,20%的銀行利率,將近80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勞工的平均時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聯邦政府徵收的個人稅率平均則高達67%。國債則將近1萬億美元。
僅僅不到兩年後,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年-1982年的衰退後,於1982年11月美國經濟奇蹟般的觸歷史大底反彈,1983年開始戲劇性的經濟復甦,所有經濟資料迅速修復。
美國經濟迎來30年的大景氣週期。
當年美國能夠否極泰來,事後總結起來有幾個重要因素:
1、“里根主義”Reagan Doctrine下的供給側改革。
2、控信貸,高利率,剪羊毛
3、新一代資訊科技革命發軔。
個人電腦時代到來,創造了巨大的增量財富,給經濟帶來巨大的新動能。
4、股市處於歷史低位,道瓊斯工業指數十五年只漲了1個點,恰好成為大量回流的美元配置資產的資金池。
其中,被稱為“里根經濟學”Reaganomics的一系列供給側改革,被認為經濟復甦、繁榮營造了很好的政策和社會環境,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2
里根的供給側改革,是對應凱恩斯的需求理論失效,在供給端的一通組合拳。在歸納起來就是三條:
緊縮銀根、減稅、放松管制
第一條:緊縮銀根。
是由著名的鐵血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執行的。1979年10月上臺,收緊信貸,去槓桿,把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0%左右,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了10%以上。
超高利率給美元資本帶來很大套利空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幫助美國解決了財政赤字問題。美元開始大幅升值,對油價形成了明顯的抑制,有效降低了美國的社會成本。
美國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導致墨西哥為代表的拉美國家,美元大量流出。1981年被迫債務違約,引爆了經濟危機。這場堪比1930年大蕭條的危機,拉美國家被美元資本狠狠地剪了一把羊毛,捲走了數十年積累的財富。
第二條,是減稅
1981年8月《經濟復甦法案》中,大幅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同時還增加了企業所得稅的抵扣。
把最高進稅率從70%下降到28%(對一部分高收入者最高稅率為33%),大大削弱了稅收的累進性,稅率降到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形成對外資的吸引,對美國經濟的較大刺激。
此外,里根在他的第一任期中還實行了加速折舊法和對投資的課稅扣除,這對1983-1984年資本投資的急劇增長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條,放松管制
放鬆政府對市場管制。放鬆了石油、勞動力等要素價格管制,放鬆了航空、鐵路、汽車、電信、有線電視、經紀業、天然氣等許多行業的干預和管制;放鬆反托拉斯法的實施,鼓勵企業競爭壟斷。
尤其是1982年簽署《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和貨幣控制法案》,金融監管非常寬鬆,極大刺激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不僅沒有立竿見影地提振美國經濟,反而導致危機更加嚴重,企業的破產數量、失業率、經濟衰退程度等均創造了自“大蕭條”以來的最高紀錄,形成了“里根大衰退”。
但是,忍過了最後一波痛苦,在美元迴流、新技術革命、聯邦擴大財政赤字,以及經濟週期力量的共同推動下,美國經濟走出滯脹,創造了20世紀最後20年的大繁榮,深刻改變了美國的國運。
資本市場一馬當先,道瓊斯工業指數在之後的5年中,年居漲幅140%。
現在面對當前的經濟困難,很多人很悲觀。
本文系統回顧1980年代初,美國掙脫泥潭的一場供給側改革,
就是為了讓歷史照進現實,
讓悲觀人的看到不遠處樂觀。
END
-
1 #
-
2 #
看標題以為是我們國家呢!
-
3 #
還以為你說的是俺們強國
沒國企,咋公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