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理由:
① 十四五開局,新能源蝶變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今日再度領漲A股市場,有色金屬板塊單日上漲4.8%,電力裝置及新能源板塊單日漲幅接近3%,今年以來漲幅高達85%。
② 興證策略團隊在2020年1月6日釋出的《策略師尋找新能源車的Tenbagger》中,鮮明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搭上內外資共振的順風車。興證策略在7月釋出的深度專題報告《從特斯拉市值登頂,看新能源汽車趨勢性機會》中,系統地解讀了特斯拉輝煌戰績的行業環境,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趨勢性機會。在11月釋出的年度策略《權益時代新格局》中,持續重點推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我們的觀點也得到了市場的驗證,新能車ETF今年以來上漲85%。本篇推送帶您回顧興證策略團隊在2020年1月釋出的重磅專題報告,系統分析瞭如何從蘋果產業鏈的黃金十年出發,解讀新能源車鏈條的機遇,尋找新能源時代下的新一批"十倍股"。
投資要點
展望未來十年,A股市場有什麼確定性的機會在哪裡?下一個類似蘋果產業鏈機會在哪裡?下一批Tenbagger個股在哪裡?
★對於A股市場大勢而言,未來十年可以確定的是。1)“外資顛覆A股”(具體可參看180頁深度解讀ppt)。2)開放的紅利(具體可參看20190610《開放的紅利——2019年下半年度投資策略》)。3)擁抱權益時代,A股長牛。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正式開啟,A股正在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具體可參看20191111《擁抱權益時代——2020年A股年度策略》)。
★借鑑百年美股產業變遷,每隔十年產業發生一次重要變遷。從能源 (1970s)、消費(1980s)、資訊(1990s)、金融+能源(2000s)、資訊(2010s)。每隔十年行業潮起潮落特徵非常明顯。比如兩次石油危機帶來了能源行業在1970S的興旺發達。克林頓政府推出的“資訊高速公路”政策措施使得美國資訊科技產業在1990S蓬勃發展。以iPhone4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開啟,讓過去十年資訊科技行業再度成為市場的寵兒,在這十年中,也誕生了以“FAANG”為代表的Tenbagger。
★十年彈指一揮間,十年間蘋果公司市值翻了10倍,而伴隨著與蘋果一起成長的立訊精密市值翻了22倍,信維通訊漲了10倍,還有類似像歌爾、歐菲、德賽、大族、長信等實現了市值3-5倍的成長。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公司受益,比如2010年蘋果對手機雙Mic、1420mAh電池的升級,使得誕生了漲幅100%以上的歌爾股份、德賽電池等。2011年,對天線最佳化,使得長盈精密當年實現正收益。2012年攝像頭升級(後置800萬、前置120萬)、三個Mic、1440mAh電池等,讓舜宇光學、歌爾股份、德賽電池成為當年蘋果鏈條的領跑者。2013年、2014年iPhone新增的Touch ID、NFC功能讓歐菲科技、信維通訊分享了蘋果鏈條紅利,與蘋果一起成長。2017年新增的無線充電技術、LCP天線設計,立訊精密也在這些年隨著蘋果一起變大、變強。
★新能源車鏈條是2020年最可能迎來內外資共振的方向。我們曾經在《核心資產買賣策略“ISEF”模型》中談到外資除了傳統白馬以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產業相似型”。這類細分龍頭主要具備幾類特徵:1)從投資者資訊角度,市場認知尚不充分,屬於“黑馬”品種。2)從全球視角來看,某些國家存在類似產業、類似公司,而海外機構投資者曾經投資過此類公司。3)從產業生命週期角度來看,對於A股中此類公司估值、成長可預測性、產業判斷,讓海外機構投資者更有前瞻性,更容易捕捉。比如像過去一段時間的牛市“華測檢測”與“SGS”對標就最為典型。特斯拉供應鏈的三花智控、宏發股份進入外資持股前50,這一現象值得投資者所重視。其實電動汽車鏈條中,外資也是比較有可能積極參與的方向。因為對於像特斯拉、寶馬、大眾、賓士、豐田等全球頂級車企及相關鏈條而言,外資比較容易理解和信任感的。所以從資金角度而言,未來一個階段電動汽車鏈也是最容易受到內外資資金共振的一個方向之一。
★尋找特斯拉鍊、LG化學鏈、寧德時代鏈中尋找新能源車的Tenbagger。1)特斯拉國產將為本土供應商提供體會,建議關注特斯拉國產產業鏈,推薦拓普集團、三花智控、宏發股份、岱美股份、旭升股份、均勝電子、保隆科技。2)LG化學電池技術領先、產能與寧德時代相當,下游客戶囊括海外主流車企,受益歐洲新能源放量,出貨量有望急劇提升。推薦進入LG化學供應鏈體系的材料龍頭,璞泰來、恩捷股份、當升科技。3)囊括全球主流車企,受益20年合資車企放量,海外逐步放量,受益大眾產業鏈,有望切入特斯拉產業鏈,可關注寧德時代鏈條。
風險提示:特斯拉銷量不及預期、新能源車政策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十年間,中國GDP已翻一番;十年間,我們經歷了“四萬億投資”到供給側改革;十年間,全國各地房價漲了數倍;十年間,iPhone累計銷量已突破15億臺;十年間,唯一不變的是上證綜指仍在3000點附近。
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
回顧過去十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2010年iPhone 4的釋出。回顧過去A股十年,有一個機會不得不提,蘋果產業鏈。曾幾何時,過去十年,特別是2010-2015年,每年6月、7月分析師、基金經理們必備調研、必備話題就是蘋果手機今年會有什麼創新。
展望未來十年,A股市場有什麼確定性的機會在哪裡?下一個類似蘋果產業鏈機會在哪裡?下一批Tenbagger個股在哪裡?
1. 2020s,A股市場大勢有哪些確定性
對於A股市場大勢而言,可以確定的是:
1)“外資顛覆A股”。未來十年,全球資金從發達市場轉向新興市場配置的過程中,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中配置比例相對經濟體量而言最低,幣值相對穩定,政經環境適宜,開放步伐越來越大,A股十年經濟A股低估值、高性價比,極具吸引力。全球最好資產在中國,中國最好資產是股票。(具體可參看180頁深度解讀ppt)。
2)開放的紅利。第一輪商品市場開放的紅利,中國經濟成功躍居全球第二。第二輪開放的紅利在於金融市場,資本賬戶開放已經出發。開放的紅利股市、金融市場、產業、經濟等四個層面來理解都將發生深遠的變化。借鑑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以及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的經驗,開放的紅利,將使股、債、匯、房等中國優質資產價值長期得到支撐,其中最為受益的是股市。(具體可參看20190610《開放的紅利——2019年下半年度投資策略》)
3)擁抱權益時代,A股長牛。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正式開啟,A股正在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具體可參看20191111《擁抱權益時代——2020年A股年度策略》)
2. 借鑑百年美股產業變遷,每隔十年產業變遷
大勢清晰明確,產業機會在何處?聊完A股市場大勢後,未來十年產業變遷的機會在哪裡?下一個蘋果鏈機會在哪裡呢?
回顧美國股市從1970S到2010S的50年時間,每隔十年行業潮起潮落特徵非常明顯。從十年維度來看,每個階段成長起來的行業都帶著時代的註腳。比如兩次石油危機帶來了能源行業在1970S的興旺發達。克林頓政府推出的“資訊高速公路”政策措施使得美國資訊科技產業在1990S蓬勃發展。以iPhone4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開啟,讓過去十年資訊科技行業再度成為市場的寵兒。
以2010S這個階段資訊科技產業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大家所熟知的,以FAANG為代表的5家公司利潤從170億美元提升至450億美元(增幅160%,CAGR 62%),佔標普500成分股利潤總額比例從3%提升至5.2%。
2016年時iPhone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億臺,從2007年的首代iPhone算起,10億這個數字用了10年時間達成。2018年12月,iPhone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5億臺,從10億到15億隻用了兩年半時間。
從行業中佔比來看,FAANG在行業中利潤佔比提升趨勢明顯。2009年蘋果公司利潤95億美元,佔當年資訊科技行業利潤的10.5%,十年後蘋果公司利潤增長5倍達到600億美元,佔2018年資訊科技行業利潤的22.3%。屬於通訊服務行業的 Facebook、Netflix、Google,十年間利潤增長7倍,行業利潤佔比從15%提升至40%。Amazon的盈利也翻了10倍,佔可選消費行業利潤從2.9%提升至8.7%。
3. 十年蘋果鏈條,立訊精密、信維通訊成為Tenbagger
順勢而為做投資,賺PE的錢是每一位投資者渴望的事情。把握產業快速成長期的機會是賺取PE錢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
十年彈指一揮間,2009年12月31日到2019年12月31日,伴隨著蘋果產業鏈,中國國內的相關科技公司也在這過程中一起變大、一起變強。十年間蘋果公司市值翻了10倍,而伴隨著與蘋果一起成長的立訊精密市值翻了22倍,信維通訊漲了10倍,還有類似像歌爾、歐菲、德賽、大族、長信等實現了市值3-5倍的成長。這些公司也成為中國真正與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合作的典範。
回望過去十年,蘋果產業鏈的機會給諸多投資者提供了這種可能性。而且每一年因為零配件升級方向的不一樣,而帶來不同上市公司在不同階段都有所表現。比如2010年蘋果對手機雙Mic、1420mAh電池的升級,使得誕生了漲幅100%以上的歌爾股份、德賽電池等。2011年,對天線最佳化,使得長盈精密當年實現正收益。2012年攝像頭升級(後置800萬、前置120萬)、三個Mic、1440mAh電池等,讓舜宇光學、歌爾股份、德賽電池成為當年蘋果鏈條的領跑者。2013年、2014年iPhone新增的Touch ID、NFC功能讓歐菲科技、信維通訊分享了蘋果鏈條紅利,與蘋果一起成長。2017年新增的無線充電技術、LCP天線設計,立訊精密也在這些年隨著蘋果一起變大、變強。
4. 下一個iPhone產業革命在哪裡?新能源車漸行漸近
展望未來十年,智慧手機由10年黃金成長期轉向成熟期。投資者應該重點把握相關企業進入存量或零配件轉型升級期的機會。或者等待下一個“iPhone 4”爆款的出現,在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帶動下,新的爆款將使得相關產業機會將迎來新的爆發機會。
電動汽車經過了接近2-3年的時間調整後,伴隨著2020年國產特斯拉M3的生產加速、2020年-2021年以海外大眾MEB平臺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將逐步釋放新的車型和全新平臺。同時,中國自身車企在政策的催化下,也將加速電動車的研發、上市工作。未來至少3年時間,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電動汽車產業鏈有望迎來一系列的催化劑和投資機會。汽車作為全球工業企業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投資機會、帶動作用有可能比iPhone4的誕生起到更加積極作用。我們建議投資者應該從產業視角出發,而不是簡單的主題炒作、單個公司機會,而應該從整個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產業革命性的機會角度出發,去把握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機會。
國產特斯拉將為成為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主要增量。2019年1-9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81萬輛,累計同比增長26%。我們按照目前已上市車型及即將上市車型銷量進行估算,預計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18萬輛,預計同比+12%。特斯拉之前表示在 19 年年底達到周產3000 臺,我們以此謹慎假設2020 年全年平均周產3000臺,預計2020年上海工廠年產能將達到15萬輛,預計銷量市佔率將顯著提升。
大眾MEB:大象轉身,21年國產放量。最早開啟電動化,大眾全球電動化程序提速。受2015年“柴油門”事件因素影響,在混動技術方面相比日系車企有一定差距,在全球燃油消耗及排放標準趨嚴的大背景下,大眾自2016年開始提出2025發展規劃,開始全面發力電動車,全力打造MEB平臺車型規劃。2017年9月大眾釋出Roadmap E發展規劃,計劃到2025年大眾全球電動車年銷量達到200-300萬輛,佔其總銷量20-25%;同時在2018年年報中也披露到2023年將投資300億歐元用於汽車電動化,2028年前在全球範圍內計劃推出70款電動產品。
首款量產車型已亮相,後續多款MEB車型登陸中國市場,助推大眾開啟電動新時代。2019年9月,大眾MEB平臺首款量產車型ID.3在法蘭克福釋出,產品定位與e-Golf接近,搭載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電池電量為 37.2kWh,電池能量密度為121wh/kg,實現了 13.6 kWh/100km的電耗,NEDC續航里程270km。大眾集團表示ID.3的起售價格低於3萬歐元,預計將於今年11月開始投產,2020年春季開始在歐洲市場交付,後續預計2020年底至2021年將引入上汽大眾實現國產化。國內首款MEB平臺車型為ID.初見,定位緊湊型轎跑SUV,預計將於2020年底正式在國內量產。目前ID系列規劃多款車型,後續有望引入中國市場,開啟大眾電動新時代。
5. 新能源鏈條是2020年最可能迎來內外資共振的方向
我們曾經在《核心資產買賣策略“ISEF”模型》中談到外資除了傳統白馬以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產業相似型”。
這類細分龍頭主要具備幾類特徵:1)從投資者資訊角度,市場認知尚不充分,屬於“黑馬”品種。2)從全球視角來看,某些國家存在類似產業、類似公司,而海外機構投資者曾經投資過此類公司。3)從產業生命週期角度來看,對於A股中此類公司估值、成長可預測性、產業判斷,讓海外機構投資者更有前瞻性,更容易捕捉。
5.1. 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 是 SGS、華測檢測股東
分析聚光科技、華測檢測、SGS機構持股情況,我們發現:
1)在聚光科技前十大股東中,2017年至今,我們看到了摩根士丹利公司的身影。
2)在華測檢測前十大股東中,2017-2018年,我們看到了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 的身影。
3)在SGS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摩根士丹利在2000-2005,2008-至今;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在2005-2011,2018-至今。出現在其前十大股東的身影之中。
5.2. 特斯拉供應鏈的三花智控、宏發股份進入外資持股前50
其實電動汽車鏈條中,外資也是比較有可能積極參與的方向。因為對於像特斯拉、寶馬、大眾、賓士、豐田等全球頂級車企而言,外資對於電動汽車鏈條、這些公司等是比較容易理解和信任感的。所以從資金角度而言,未來一個階段電動汽車鏈也是最容易受到內外資資金共振的一個方向之一。
對於電動汽車鏈條,其實2019年2季度後,三花智控、宏發股份作為特斯拉供應商已經逐步在被外資所增持,這一現象值得投資者所重視。
6. 特斯拉鍊、LG化學鏈、寧德時代鏈中尋找新能源車的Tenbagger
6.1. 國產Model 3:本土供應商的機會
特斯拉國產化給國內配套零部件提供上車機會。特斯拉國產化以後,考慮到後續降價帶來的降本壓力,以及減少運輸費用及關稅等角度考慮,預計特斯拉將重點培養國內本土供應商,一些此前已經切入特斯拉供應體系的供應商預計進入配套體系機率更高。我們梳理了特斯拉Model 3重要部件相關配套情況如下。
Tesla國產將對國內相應的零部件帶來相應機會。我們預計tesla年底開始正式國產,相關零部件出貨預計從19Q4開始。我們謹慎假設特斯拉20/21年月均產銷1.2萬臺(周產3000臺),年產銷15/30萬臺,根據我們的預計,相關零部件公司2020/2021年特斯拉國產增量收入及彈性測算如下。其中從收入彈性角度,拓普集團、旭升股份、岱美股、三花智控預計國產M3新增收入彈性較大。
6.2. 大眾MEB平臺的相關鏈條收益公司
大眾MEB將開啟相關零部件公司向上空間,相關零部件公司將顯著受益。目前大眾MEB平臺專案全球招標基本結束,國內部分優質零部件公司也相繼宣告訂單供應情況。未來3-5年內大眾MEB將給相關零部件公司帶來鉅額訂單,打開向上成長空間。
6.3. LG化學產業鏈收益公司
LG化學客戶囊括海外主流車企:LG化學下游客戶結構優異,囊括主流車企,隨著各家車企電動化提速,LG化學受益下游客戶放量提升出貨量。公司是大眾電池主要供應商,同時有望進入特斯拉中國供應鏈體系。
風險提示
特斯拉銷量不及預期、新能源車政策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