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5年磨一劍,央行數字貨幣利刃出鞘。

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原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一宣佈訊息,便引起各界關注。

幾乎同時,在《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8》中,央行提出要有序推進數字貨幣研發,防範虛擬代幣風險,並建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項工作組,推進相關領域金融標準的編制。至此,中國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思路與具體實踐步驟基本成型。

“數字貨幣具有貨幣屬性,研究數字貨幣不是讓貨幣實現某種技術方案的應用,本質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時也考慮安全性和保護隱私。”早在幾年前,身為央行行長的周小川便為央行數字貨幣指明方向。而在去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周小川也曾公開表示,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叫做DCEP(DC,Digital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Payment,是電子支付)。

不難發現,與國外數字貨幣相比,無論是服務零售支付目標,還是兼具電子支付功能,中國數字貨幣服務實體經濟意味更濃,支付內涵更為豐富。

01 DCEP雙層運營體系下的「B端」市場

實際上,DCEP推出,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絕非一時興起。

伴隨區塊鏈技術發展,全球湧現出大量“虛擬數字貨幣”,其投機性導致的價格波動,對全球貨幣金融秩序造成干擾,已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技術最領先、應用最廣泛的“無現金”國家。但數字金融時代對支付的“匿名、安全性”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推動了央行DCEP的到來。

圍繞數字貨幣,央行已研究了5年之久。2017年,從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算起,研究所已申請了74項有關數字貨幣技術專利。直至近日,DCEP呼之欲出。

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在於,央行DCEP採取雙層運營體系。簡言之,央行並不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是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即G2B2C模式。

與目前金融科技公司大力倡導的B2B2C模式相似,央行DCEP運營對B端金融機構青睞有加,這得益於金融機構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稟賦,以及完善的電子支付基礎設施。

以B端代表商業銀行為例,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以及先進技術能力,可對央行進行有益補充。同時,央行也可通過商業銀行間的充分市場競爭,不預設技術路線,實現系統優化與開發。

易寶支付CEO唐彬告訴記者:“在央行、商業銀行的雙層投放運營體系下,除了商業銀行外,有實力的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成為好的補充。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商業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金融科技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有比較成熟的IT基礎設施應用和服務體系,再通過一些服務上的競爭,更有利於實現系統優化和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首先,央行已搭建起包含支付清算、支付系統在內的日趨完善的支付基礎設施,這個包含了銀聯網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內的龐大移動支付網路,服務著數億使用者。

其次,從數字貨幣內涵來看,中國數字貨幣(DCEP)是貨幣本質(DC)與支付內涵(EP)的結合體。這就決定了,數字貨幣擁有數字金融時代更高階的電子支付內涵,而第三方支付機構仍是數字貨幣的重要抓手。

最後,數字貨幣的重要目標是為服務高頻小額零售業務場景。顯然,零售場景,也是第三方支付的重點佈局領域。“無論是交易限額、餘額限額等政策設計,還是具體落地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都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建議與支援。”一位行業研究人士說道。

易寶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的清算體系已十分完善,電子支付也十分發達,規模全球第一。數字貨幣在注重替代M0的情況下,將仍然和現行清算體系並行,兩者並非絕對的替代關係。”

記者通過多方了解,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等運營機構,早在DCEP採取雙層運營體系之時,便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在數字金融時代,保障數字貨幣健康發展,夯實金融支付生態。

02 DCEP賦能跨境零售市場

如上所述,央行反覆強調,數字貨幣在於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的實現零售交易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但依舊有不少人擔憂,在目前既有的“消費者——特約商戶——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的支付格局下,數字貨幣可跳過第三方機構,獨立完成支付清算?既是服務零售支付,數字貨幣對第三方零售支付市場是否會造成衝擊?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G2B2C雙層運營體系下,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等B端商業機構的作用不減反增。

再者,數字貨幣是針對M0(現金)的替代,而在零售支付體系中,電子支付的資金來源於銀行存款及支付賬戶餘額,準確來說是M1和M2的邏輯。從本質來講,正如電子支付與現金(M0)能並存一樣,電子支付與數字貨幣也能互為補充,相互促進。

“數字貨幣的運營可能存在多技術路線並行,在沿用‘支付+銀行賬戶’二元賬戶體系下,B端支付機構依舊發揮著連結銀行和使用者的作用。此外,在數字貨幣時代,支付公司提供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支付服務,而是基於服務體驗和場景匹配度的綜合性服務。誰提供的服務體驗更好,誰的業務場景匹配度更高,誰就更有可能獲得使用者的青睞,從而抓住數字貨幣時代的機會點。”易寶支付CEO唐彬分析道。

“此外,DCEP的價值,還體現在交易的匿名與成本降低上。”行業人士指出。記者了解到,DCEP的匿名性,將交易主體隱去,對使用者隱私保護具有積極意義,但存在著與反洗錢、反逃稅之間的平衡。

相比較DCEP對零售交易的影響而言,DCEP對跨境支付業務的促進立竿見影。

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跨境支付總金額 125 萬億美元,按照1%保守費率計算,超過1萬億美元利潤不可小覷。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去年便突破達9萬億元,這並不包含留學、出國遊帶來的一系列跨境支付。

而援引麥肯錫資料測算,引入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每年可使跨境支付節省約 40 億美元。

易寶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DCEP有助於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從支付功能看,通過運用法定數字貨幣,可以使法定貨幣流通的網路極大扁平化,實現支付系統底層全面的互聯互通,大幅度減少兌換環節,提高跨境資金的流動性,解決傳統的跨境匯兌鏈條長、到賬慢、效率低等問題。”

03 結語

事實上,作為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應用代表,Libra以及 Visa早已瞄準了跨境支付市場的巨大蛋糕。

此時,央行推出DCEP,顯然對搶佔跨境市場(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但,我們的焦點不應過分停留在降低成本上。目前各主流國家對數字貨幣,還停留在研究階段時,央行已經小有成績,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而無論是夯實數字金融支付生態,還是促進實體零售交易,數字貨幣有更豐富的內涵與前景。

數字貨幣,雖只是元年,但卻開啟了一個時代。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傳統物流人的網際網路創業,是要革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