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是戰鬥機的靈魂,也是中國軍工行業長期受制於人的痛點。為了加緊追趕世界先進水平,2016年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立,這裡彙集了六名院士、200多名航空專家、數十萬的職工,資金投入也達到1000億元之多,向世界宣示中國要締造航空發動機強國的雄心。
2018年11月珠海航展上,中國產戰機殲10B的飛行表演驚豔全場,“眼鏡蛇”、“落葉飄”等完成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動作,似乎顛覆了物理學定律,其背後的奧祕就在於:殲10B裝備了一種新型的航空發動機——向量發動機。 簡單來說,以往的發動機噴口只能朝一個方向產生推力,而向量發動機的噴口可以朝不同方向產生推力,這就讓戰機的機動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向量噴口技術的國家。
這項令人振奮的成就,是否標誌著中國邁入航空發動機大國之列?在軍備中國產化浪潮中,還有哪些領域蘊藏著機會呢?
悅加財經創始人李悅,對話華泰證券軍工首席王宗超,解讀《軍備中國產化“藍海”將至》的機遇。
中國產軍備“代差”已顯著拉近李悅:早先我們聽到有一種說法,就是中國的發動機落後歐美至少30年,現在的代差拉近了多少呢?
王宗超:在2018年的航展上,我們的殲10B中國產的戰鬥機配套渦扇10B太行發動機,進行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表演。超機動表演雖說在美俄早已有之,但在我們用中國產發動機配套單發戰鬥機完成還是第一次,因此反響非常巨大。
我們的太行發動機,基本上和美國的F110是同等水平,但離美國的F119還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國發動機和美俄三代機配套的發動機水平是一致的,和美國最新機型的還是有點差距,但除了發動機以外,中國產戰鬥機、運輸機等各種型號的軍事裝備,基本上和國際是一個水平。
發動機中國產化率正迅速提升李悅:我們就以殲10B為例,分析一下我們發動機的中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什麼樣水平?
王宗超:發動機的中國產化比例並沒有對外公佈,但我們可以從公開資訊了解到,像殲10、殲20最早採用的都是俄羅斯發動機,如果太行發動機在殲10上也開始批產的話,我們發動機中國產化率至少在80%,實際比例應該更高。將來我們更多中國產的飛機使用我們中國產 的發動機,我們認為在3-5年內完全實現中國產化。
軍用發動機中國產化程序更快李悅:那我們中國產發動機下一步的突破目標又是什麼呢?
王宗超:中國產航空發動機,分為軍用和民用。軍用主要是渦扇15,它是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新技術比較多,難度比較大,主要在材料上、可靠性、實戰性等方面需要突破;民用的像長江1000的技術需求,需要攻破的比較多,民用飛機的重複性和飛行時間特別長,這一部分的突破可能時間更長,甚至要5到10年,但軍用發動機可能在3到5年就能實現大的突破。
海空軍多項裝備已臻世界先進水平李悅:除了發動機之外,我們其他中國產化的軍事裝備,有哪些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呢?
王宗超:在軍事裝備方面,我們的殲20、運20、大型驅逐艦、航空母艦、預警雷達等是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甚至部分超越世界先進水平。像大型運輸機是和美國C17、俄羅斯伊爾76在一個噸位上的,但是它的資訊化水平超過俄羅斯的伊爾76,因為我們的電子水平發展非常快。
此外,我們主要的先進裝備都是近20年開始大力研發投入,我們有一定的後發優勢,很多技術在科技含量上更高,像我們的殲20,領先俄羅斯進行了列裝;我們的大型驅逐艦055的水平是12000噸的排水量,是亞洲最領先的,僅次於美國15000噸級,但它也不批產,所以我們12000噸的055是世界級領先水平。
我們批產能力和規模化生產速度非常厲害,技術迭代水平越來越快。中國工程師的人數有優勢,人才優勢很明顯,因為每個型號的裝備都需要兩三千科研人員的投入,只有大國才能進行這樣的比拼。
中國產化需“自強”與“合作”並舉李悅:在發揮優勢方面,我們成立了航發集團,集中力量辦大事,那麼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發展模式呢?
王宗超:航發集團的成立,確實加快了中國產發動機的研發程序。2016年航發集團成立,2018年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10B就進行了超機動飛行表演,大大提升了我們核心裝備的進度。
但是我們從高鐵和航母的經驗來看,目前的生產方式比較單一,競爭對手相對不足,還可以通過適當的外部技術引進,去促進中國產技術的迭代。因為我們的民用航空發動機過去幾乎一窮二白,我們軍用發動機主要由航發集團來承擔,每個型號基本上是一家設計單位,它的生產和設計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以和歐洲一些老牌航空航天強國進行合作,把他們的人才和過去的經驗引進來。
其實,我們在80年代引進過一款英國的斯貝發動機,在殲轟7上用的還是不錯的。再比如航空母艦,它有上千萬個零部件,瓦良格號拉回來的時候其實就是個空殼,但我們中國產化航母推進非常快,也是因為我們借鑑、消化、吸收了俄羅斯最先進的航母技術。
因此,如果發動機也進行一些外部的基礎合作,可能會加快中國產化的進展。航空發動機是一個技術和經驗綜合的產品,單純靠資金投入還是不夠,更重要的是人才和技術的迭代,如果我們能進行國際合作,把先進的技術經驗和優秀人才適當引進,更快地解決我們的短板和弱勢,我們的綜合技術水平、可靠性包括一些材料技術可能會突破得更快。
民參軍企業迎來“中國產化”紅利
李悅:在投資領域,和裝備中國產化相關的上市公司,目前重點追蹤的有哪些?
王宗超:民參軍企業,我們重點追蹤的有巨集大爆破、高德紅外、火炬電子、航新科技、瑞特股份等上市公司。
像巨集大爆破和高德紅外,是這兩年民參軍企業中少有的能做系統級武器的企業,巨集大爆破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進行了超音速導彈展示,高德紅外的反坦克導彈系統和紅外小型化晶片做的非常好,火炬電子看好它的新材料,航新科技主要是裝備資訊化和自動化走在前列,瑞特股份給船舶配套,這部分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未來的市佔率和新產品的突破都會越來越強。隨著民參軍政策力度的加大,會有更多的優質企業湧現出來。
民參軍距離良性閉環仍有差距
李悅:軍工行業是個很有情懷的事業,但從企業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最終還要看收益,這樣才有可持續性。目前民參軍行業是否已形成良性的閉環呢?
王宗超: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我們很多的民參軍型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的投入,但離良性閉環還有一段距離,因為和軍工集團巨頭相比,民參軍企業還像個孩子。這就需要國家更多的支援和扶持,只有這樣,民參軍企業的投入才能形成閉環。
同時要要培養、要幫助、加大采購,這樣民參軍企業的投入才能變成產品,才能變成營收和利潤,也能促使更多軍工的產業資本入場,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加快軍民融合進展。
我們需要從一個小的國防軍工體系,轉到一個大的國防體系,這需要我們中央和地方的軍企、民企共同努力,包括我們的產業資本都融合進來,這樣才能走出一個閉環,才能持續快速的發展。
軍工股估值迴歸 迎來佈局機遇李悅:軍工股經歷了將近兩年的低潮期,現在是否到了重新佈局軍工股的時候?看好的佈局方向主要在哪些領域?
王宗超:在2016、2017年,軍隊改革影響了我們一部分新產品的採購。2018年,我們的採購逐步加速。軍工從過去的一個週期行業,有望變成一個成長行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一部分非常值得投資。
同時,經過這幾年的調整,軍工板塊的估值、業績、增速更加匹配,我們認為在目前的位置有很好的佈局機會。重點關注主戰裝備企業、新材料高精度導航、資訊化、晶片中國產化等方向,前景非常巨大。
確實,軍工行業過去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成本加成的限制,造成企業利潤比較低,資產證券化的水平也不高,因此軍工板塊佔整體市值比例非常小,但在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外部壓力越來越大,升級轉型越來越緊迫,而我們的軍工行業有二三十年的技術積累,科技含量非常高,因此我們有很大潛力進行軍轉民的進口替代,軍工行業未來會擔當更多的重任,它的產業發展前景和空間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