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文:Durandal

12月16日,愛奇藝宣佈發行8億美元可轉債和4000萬ADS,向公開市場籌集16億美金。當天愛奇藝股價創下歷史最大跌幅18.8%,收盤價18.10美元。隨後幾天,愛奇藝股價也繼續呈現下跌趨勢,截至圈裡GeeWhy發稿前,愛奇藝的股價已經下跌至17.44美元,市值約合847億人民幣。

(愛奇藝股價日K圖)

愛奇藝公佈融資訊息,意味著其和騰訊影片合併的可能性降低了,中國流媒體市場格局將繼續充滿變數。事實上,愛奇藝年中的股價大漲,正是因為和騰訊的傳言,彼時很多人都相信,這會是中國流媒體市場迎來“終局”的訊號。

儘管愛奇藝會員數早早突破1億、穩坐國內流媒體第一梯隊,但是從證券市場的表現來看,愛奇藝卻被甩在了一些二線流媒體身後——資本的態度十分值得關注。

B站股價自去年跨年夜後就一路高歌,從年初不到20美元漲至如今82美元,市值逼近1900億人民幣,是愛奇藝的兩倍有餘;芒果TV背後的芒果超媒,股價年內翻倍,一度超過了80元,如今市值也仍高達1200億元。

(B站釋出的《後浪》成為刷屏爆款)

流媒體的戰事顯然不會那麼快落幕,雖說影片網站“三國殺”的局面,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正式確立,可是到了今天,行業並也非趨於整合,而是越發“動盪”。

不過老牌勢力們並不打算坐以待斃。

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8月,芒果TV日活使用者已達5355萬人、超越阿里系的優酷躍居行業第三,但不久之後就訊息稱阿里創投有意投資62億入股芒果超媒。12月14日,該交易獲批、阿里成為芒果超媒第二大股東。

愛奇藝和騰訊影片方面,也紛紛在前段時間宣佈調高或計劃調高會員費,來應對會員增速放緩、豐富平臺貨幣化手段。

不管是芒果TV還是愛奇藝,在此時引入新投資者或積極融資,都意味著平臺迫切地希望擁有更多彈藥儲備;而就騰訊、阿里的投資動向而言,網際網路大廠也都還沒有放棄搶奪長影片這塊蛋糕的打算,並且比起當下手中所有,它們想要的其實更多。

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不久之前的一次講話,則更直白地突顯了大廠對於這場戰事的態度:除了真心,我們還有錢,(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000億元——而此前據媒體的估算,優愛騰三家平臺,過去十年間累計也才燒掉了1000億。

可見錢還得繼續燒,優愛騰芒B誰會掉隊誰能接力,還沒有定論。

從海外看未來,流媒體戰事難落幕

流媒體戰事不會很快結束,這點在產業更發達的北美市場其實已經得到印證。

儘管多年之前Netflix就已經坐穩了西方流媒體頭名的位置,但它卻沒有實現贏家通吃,反倒是激起了很多傳統娛樂巨頭的鬥志——隨著迪士尼、華納、康卡斯特等巨頭在近兩年裡先後入局,整個市場陷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大混戰裡,市面上頗具實力的玩家就有六七家之多。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受眾和資本都有各自的需求。

企鵝智庫2019年的資料指出,中國平臺使用者裡,僅有22.4%只使用一個影片APP,而持有2家或以上影片會員的使用者則接近35%。理論上來說,由於使用者的需求複雜多樣,所以只要資本願意砸錢去買入、生產足夠的獨家優質內容,就有機會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Disney+和芒果TV的崛起過程皆證明了這點:Disney+依靠迪士尼的獨家內容,上線初期曾一度保持了每日150萬+的下載量,但是Netflix同期的下載量卻並沒有受到影響,Netflix曾表示,新競爭對手的成功不會以分流Netflix會員為代價;而芒果TV能在今年快速吸睛、迅速出圈為更多人所熟知,也是依靠《乘風破浪的姐姐》等自制內容。

資本有繼續打造新平臺的訴求嗎?

當初華納耗資5.83億美元、收購10%Hulu股份時,曾明確表示過,不希望Hulu的低價套餐裡,包含過多電視臺上的最新內容,從而導致使用者取消有線電視服務。華納的態度,正反映了當時很多資本當初對於流媒體的態度:本質上,流媒體還是傳統內容渠道的一種補充。

但到了今天,昔日保守的華納卻成為了流媒體行業裡“最激進”的玩家。今年以來,華納進行了多輪管理層重組、部門合併和人員裁撤,公司的高層指出,此舉“增強華納傳媒在流媒體戰場的戰鬥力”。作為加磅流媒體的“宣言”,不久前華納正式宣佈,其2021年17部新片都將院網同步播出。

其實在華納之前,迪士尼就已經宣佈過進行業務整合,將更多資源傾斜到了流媒體上。對此,迪士尼的CEO查佩克表示,這不僅是對於疫情的迴應,線上化是“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事情”——就在華納扔出王炸後不久,迪士尼也在12月10日的投資者日上,宣佈將有海量影視內容投入到流媒體中。

因此無論是對媒體巨頭,還是網際網路大廠,伴隨著年輕使用者的崛起,流媒體早就從一種“補充”演化成了主戰場。而發力流媒體平臺業務,其意義也絕對不限於多一種變現手段,藉此貼近、留住使用者,為更豐富的商業模式提供流量入口和消費場景,或許才更具備想象空間。

簡單來說,只有當看流媒體的消費者也看“米老鼠”時,迪士尼的生意經才能維繫下去。正如艾媒諮詢集團創始人張毅所言,“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看,優酷未必是一個定位為盈利的產品,主要任務還是保持使用者的年輕度,為其他電商產品或金融產品續流引流”。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短時間之內,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市場,流媒體的戰事都很難落定,甚至會有更多差異化的平臺湧現、參與搏殺,進一步衝擊現有的格局。面對這樣的局面,想守住優勢的老平臺、想要後來居上的新平臺,全部繞不開同一個話題:繼續燒錢。

按照計劃,HBO Max將在2020年推出長達10000小時的電視節目,這一服務會耗資40億美元,而Disney+的燒錢速度更是遠高於此。反觀Netflix,這幾年的內容成本投入也一直是在節節攀升,以華爾街的預測,2020年Netflix將在內容上燒掉170億美元,比2019年高出20億美元。而到2028年時,這一數字甚至有可能直衝260億美元。

中國流媒體:邁向D2C時代

國內的燒錢之戰,同樣在愈演愈烈。

一個佐證就是,先前一直“輕裝上陣”的B站,如今的整體運營成本也在提高。受發力自制綜藝和劇集影響,B站今年第三季度運營支出達到了18.8億元,同比增長138%,導致公司Q3淨虧損11億元,淨虧損同比擴大了171%。B站尚且如此,動輒釋出數十上百個片單的大平臺,成本壓力可見一斑。

“現在很多平臺都在壓縮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我認為短期內平臺支出會趨於穩定,很難有大的變化了。”某影片平臺從業者向圈裡GeeWhy表示。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在不久前的Q3財報會議中也提到,內容成本下降受到偶然與趨勢性因素影響,但長遠來看,內容成本整體不會持續大幅下降,將會是波動狀態。

而對於中國流媒體而言,燒錢大戰中有個繞不開的話題:怎麼燒?

2019年,愛奇藝和騰訊影片先後宣佈進入億級會員時代,截止到目前,兩家平臺累計擁有接近2.3億的付費使用者(有重合),業內普遍認為頭部平臺會員數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平臺必須儘快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面對這樣的局面,龔宇曾不止一次提過,流媒體行業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使用者、收入)的增長要在“每一個縫隙裡”收割。

類似的合作在電影領域已經十分普遍,某平臺電影業務的從業者告訴圈裡GeeWhy:“電影這塊大部分內容都涉及優愛騰三家的聯合採購,對於一些小點的院線片,每年會分好誰採購哪些,再分銷給其他家。這樣防止了惡性競價,大家成本都降低。但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各家內容差異度會減少。

同質化問題,對於想要進一步“收割”的平臺來說,絕不是好的訊號。

在這個時間點上,較為頭部的平臺給出的答案都是相似的:當多數內容重合度較高時,以自制內容為代表的少部分“獨家”,將決定使用者的選擇。正如Netflix有《紙牌屋》《後翼棄兵》、Disney+有漫威一樣,成熟的流媒體產業裡,足夠優質的自制內容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愛奇藝公佈的資料,包含了《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高分熱播劇的“迷霧劇場”,今年累計吸引了6800萬的愛奇藝會員觀看,這一數字超出了愛奇藝會員總數的一半。

這意味著,平臺更垂直化和分眾化的策略,成功擊中了平臺會員的訴求,如果能夠持續輸出相似的內容,便可以極大程度上保持會員的忠誠度、黏性,同時不斷向外輻射,吸納更多的懸疑劇愛好者。

而在此基礎上,一些玩法的更新也變得順理成章。去年《慶餘年》的超前點播實驗曾掀起過爭議,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者培養,到迷霧劇場階段,“搶先看完《隱秘的角落》”已經成了一種潮流,有相當一部分平臺使用者,選擇為劇集的點播內容付費買單,直接用腳為喜歡的內容投票、買單。

這些變化,如今都被總結、歸納到了D2C(Direct to Customer)的模式裡,字面意思就是“直接和受眾連結”。

過去平臺的模式更多還是傳統電視臺的2B模式,平臺負責採購內容、決定使用者看什麼。這樣的邏輯下,多數使用者並非直接為某部作品買單,這直接導致平臺會員費一直相對較低、使用者付費意願不強。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今天購買平臺會員後,下個月、下半年是否能繼續看到“符合預期”的內容。

反觀Netflix,不久前剛剛經歷了2010年以來的第五次提價。這份“底氣”的背後,是其已經被充分驗證的內容產出能力。使用者相信在下一個十年裡,可以在Netflix上看到更多的“紙牌屋”,進而願意為大機率能夠滿足自身預期的內容“提前”買單。

某種程度上來說,Netflix的使用者就像“投資者”,他們信任Netflix的能力併為之投資,以求換來更多更多優質內容作為“分紅”,並且內容的種類正在變多、正在細分化。

對於平臺來說,只有真正進入到類似的模式當中,才有機會擴大收入的天花板——不管是提高客單價(會員費)還是豐富貨幣化的手段(單點付費等),若是平臺能像電影市場一樣由使用者買單,那直接決定“票房上限”的其實是好內容的數量和核心人群的觀影熱情,而非核心消費人群的人數。

在今年的第八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龔宇首次提出流媒體將會迎來D2C時代,“由消費者直接決定供給方是好還是壞,這是優勝劣汰、最公平的交易方式”。在人口紅利期步入尾聲的今天,依託於海量使用者的精細化運營和價值、需求深挖,顯然才更有價值。

此前各種電影線上付費點播的嘗試、愛奇藝和騰訊影片對於會員費漲價的“試探”,都是影片平臺邁向D2C時代的必經探索。而放眼各大平臺的釋出會,大體量、高品質的自制內容和垂類劇場建設,以及普遍被提及的“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早已將是平臺戰略的核心了。

在未來,最理想的商業模型,其實是更偏向於Netflix式的正向迴圈:片庫守住基本盤,優質自制內容拉動使用者客單價的提升、推動平臺盈利,相關收益能反哺內容創作、生產更多高溢價且分眾化的內容。

而當用戶心智足夠成熟、平臺品牌足夠強大、消費場景足夠成熟後,平臺們便有機會去暢想“線上”的迪士尼,探索更多的貨幣化可能性。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燒錢怎麼燒?答案顯而易見——讓你的消費者更加滿意。

誰能彎道超車?

當優質自制內容成為核心競爭力、各家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時,行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就會員體量、內容儲備和自制能力而言,會員雙雙破億的騰訊影片和愛奇藝,短時內不易被超越,要是繼續保持當下的狀態,兩強格局便很難被打破。不過考慮到包括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和騰訊在內,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都與愛奇藝之間有過接洽的訊息,因此一旦愛奇藝“易主”,那勢力的天平隨時會有所傾斜。

之前最有可能和愛奇藝牽手的,是擁有另一大影片巨頭的騰訊,從今年愛奇藝股價的起落來看,資本顯然也希望這兩大巨頭可以合併。因為即便短時間內內容成本無法壓縮,資源上的集中都會讓平臺的話語權更強,頭部平臺的會員費上漲勢在必行,能極大減少經營壓力。

但拋開愛奇藝近期的融資動作不談——雖然這筆錢和大廠輸送給對手的彈藥相比並不算多,仍然有不少人相信,二者“潛在”的聯合不會很快發生,況且即便成真雙方會以何種方式進行整合也還存在多種方式,不排除雙平臺模式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二者在綜合實力上還是要領先於其他對手的。

如果說誰有機會打破這種雙雄模式的話,位元組系可能會成為X因素。

從發力的積極性來說,位元組跳動渴望打入長影片領域的野心已經表露得很明顯了。而位元組系本身在流量、資本上的巨大優勢,也讓很多人對其發力新業務充滿期待。

然而也不止一位接近位元組跳動的從業者和圈裡GeeWhy表示過,在長影片內容方面,位元組跳動還沒有展示出較清晰的規劃。相比於已經比較成熟的平臺,位元組系目前更多的動作還是放在了版權採買、合作方面,在自制內容上還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實力,還需要一些真正過硬的自制作品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至於原本同處第一梯隊的優酷,從近兩年的資料來看,確實已經是掉隊了,即使每年都能奉獻出《這!就是街舞》等一些高品質作品,但並不足以徹底扭轉其行業位置。不過就媒體報道來看,雖說一直有位元組跳動有意優酷等相關傳言存在,但阿里方面看起來沒有放棄這塊業務的打算,而入股芒果超媒也更貼近戰略投資,短期內並不會實際影響優酷的位置。

可從蝦米音樂的命運來看,這種局面是否會維繫還是未知數,前愛奇藝副總裁、GIG文化產業諮詢專家李文就表示,“阿里此時介入不排除未來把優酷和芒果合併的可能”——如果這種設想成真,那得到阿里支援、擁有兩家平臺內容資源的新平臺,必然將會擁有彎道超車、殺入第一梯隊的實力。

而即便沒有和優酷合併,芒果想要更進一步的“野心”也是肉眼可見的。

在此前的綜藝年度盤點中,圈裡GeeWhy提到過某綜藝從業者的觀點:“芒果TV為什麼之前沒做說唱節目,今年卻做了?首先肯定是搶奪特定的粉絲群體,此外隨著芒果超媒上市,平臺也有足夠多的資金嘗試新領域。”

根據公開招商資訊,芒果TV計劃在2021年上線53檔綜藝,是騰愛優等平臺公佈上新節目數量的兩倍。畢竟面對大局未定的流媒體產業,固守一畝三分地不會是任何一家影片平臺的終究理想,而只要存在出圈的可能,賽道搶奪就一定不會停止。

對於B站來說也是如此。今年夏天以來,B站入股了歡喜傳媒、發力自制綜藝《說唱新世代》、推出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再加上上半年刷屏的“後浪”和即將到來的新一屆跨年晚會,小破站永遠不乏話題、始終在尋找著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

雖然資本相對比較看好B站的前景和商業模式,但就目前的會員體量和內容規模來看,B站想要立刻躋身一線並不容易。可即便不能顛覆第一梯隊,這些位於第二、第三梯隊的影片平臺也並非毫無機會,因為從行業發展的需求來看,即使不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綜合來看,在國內流媒體格局方面,短時間之內騰訊影片、愛奇藝(或者二者的結合)將依靠會員和內容優勢,穩坐第一梯隊;芒果與優酷的聯合、位元組系的異軍突起,或許會創造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還有待探索;以B站為代表的二三梯隊平臺,即便從資料上看短時間內不太具備躋身一梯隊的可能性,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在自有賽道里發光發熱,更不妨礙資本對其的高預期。

當大量UGC內容撐起B站這樣一家市值近1900億的公司時,誰還記得就在十年前,土豆創始人王微還曾提過UGC是“工業廢水”的理論?

在流媒體的戰場上,一切皆有可能。

8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BTC再創新高,多頭趨勢明顯,是否能繼續持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