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商業市場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著成系統運作的套路的。其中商業市場的試錯行為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功能,看似是每個商人的事,其實是整個市場的事。

商業試錯就是要試試市場的接受度,看供需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做到資源的有效搭配。從商品的研發到投入商用有一個過程,只是研發出來還不行,還要計算成本,計算研發費用,計算量產的費用,計算人們的購買力,計算持續產出的費用,這些都算好了才會投入商用。而投入商用之後,商人們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也是要試錯的。先生產一些新品投入市場,看人們是不是能夠接受。或者實行搶購,以很低的價格出售,等於做了廣告。讓人們認識這種商品,並對這種商品產生好感。當人們對這種商品產生認同感之後,商人就會加大生產力度,同時不斷研發新品,進行迭代更新,還要培養人們對於品牌的忠誠度。而人們對於商品質量和價格總是瞭如指掌,透過比價大體可以知道新品的價格。而新品質量太差或定價過高就會影響銷售,造成商品積壓。這時,商家就要分析這種買賣過程中的毛病,嚴格把控商品質量,調整銷售策略,把積壓的貨賣出去。

也就是說,不僅新品釋出的時候有一個試錯的過程,而且商品在大量銷售的時候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商家要時時盯緊市場變化,尤其是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領域,新品研發不斷,更新換代迅速,價格變化忽高忽低,就要更加關注試錯成本了。不然,把整個廠房都得賠進去,還要負債累累。手機領域就是如此,新品頻頻釋出,刺激人們的購買慾望,畢竟人們只要正確使用,手機並不是那麼容易壞的。手機廠商要想持續獲得利潤,就要不斷搞研發,搞新品釋出,還要不斷試錯,不斷和友商競爭,不能一意孤行,到時候就悔之晚矣。錘子手機不是賠了個底兒掉嗎?還有360手機、酷派手機等等都相繼倒下,畢竟它們跑不過競爭對手,在試錯的時候有些環節跟不上了,掉了鏈子,也就死掉了。

商業試錯也是一個銷售過程,先把商品投放市場,看看市場反應,再決定是不是大批次生產。有的商品賣不動,利潤不好,也就不生產了;有些商品供不應求,利潤高,廠家就開始大批次生產,直到市場接受了,並持續生產,持續盈利。那些衛生紙、牙膏等日用品生產商就是如此,投入產品,讓人們認可了,也就持續生產了。把新品投入市場的試錯並不危險,可以大大節約成本,避免大批次浪費。而把這種試錯應用到正常銷售過程中也是一種謹慎的行為,起碼可以避免商品大量積壓。但是,商人們並非都要搞市場調研的,也不是都會大資料分析的,只是顧及商品銷售賺錢卻不專注於供需關係的平衡,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雖然從大的方面來看這種浪費也是一種市場試錯行為,可以重新調整供需平衡,但浪費的東西確實讓人覺得可惜。

商業試錯充滿了整個生產和銷售的過程,商人要善於掌握關鍵市場資料,而不能誤打誤撞了。在市場資料分析面前,一些大網路公司的資料還是做得不錯的,只不過有時候對個人隱私不是太注重,但已經沒人在意了……

那麼,在個人隱私和法律管控之間,大資料分析是不是也只一種商業試錯行為?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舊家電裡藏新商機:這塊“香饃饃”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