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阿里成為了“眾矢之的”。先是螞蟻金服的上市被突然踩剎車,然後人民日報點名“社群團購”,再到阿里被調查“二選一”問題。這直接讓阿里一夜之間付出了蒸發了7000億人民幣的代價。
阿里蒸發7000億消失兩個月的馬雲坐不住了,日前,馬雲召開緊急會議,從出場的眼神可以看出已經沒了往日的光彩。
大家都知道,馬雲去年就已經從阿里退休,也宣佈了卸任了阿里的董事局主席。除了還佔阿里的4.8%的股份外,馬雲已經沒有決策權。但是一夜間阿里蒸發7000億,相當於馬雲的身價也一夜間蒸發了336億。在這個危機的時刻,馬雲不得不站出來應對。
讓我們先梳理一下讓阿里蒸發7000億的螞蟻集團究竟是怎麼佈局的?
首先,螞蟻用自己的30億向銀行貸了60億,透過花唄和借唄形成90億借條,然後打包成ABS(資產證券化)。用未來的收入作抵押,拿到180億繼續放貸,又形成借條。再打包成ABS,這樣90億迴圈40次,最終變成3600億的“大螞蟻”。
君瀚和君澳兩家有限合作企業,一共持有“大螞蟻”51%的股份,而以1000萬註冊的雲鉑公司,透過1%的股份就掌握了這兩家公司。馬雲在雲鉑公司佔有34%的股份,並和其他股東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就這樣馬雲實際掌控了“大螞蟻”的51%股權,但是馬雲只需要承擔340萬的責任。
這就是高手的佈局,馬雲透過各種協議,出小錢掌大股,降低了風險。
增加槓桿,然後再把錢借給使用者,如果你足夠大膽,你幾乎可以無限期地玩下去。螞蟻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的增長模式,與早些年導致美國陷入次貸危機的模式類似。為了防止美國次貸危機悲劇在中國重演,國家最終決定阻止螞蟻金服上市。
那麼現在無論是螞蟻還是阿里巴巴,所面對的問題非常嚴峻,如果處理不好的話,馬雲的命運就很難說了。
“對錢不感興趣”的馬雲該如何應對呢?最近很多年輕人的花唄被降額了,這就是螞蟻集團開始整改的訊號。而螞蟻對此迴應稱,花唄近期正在調整部分年輕使用者的額度,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對於阿里和螞蟻集團的及時蛻變還不算晚,只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要求去實行,那麼馬雲就有可能度過這次危機。
筆者認為,這場“金融”鬧劇最終還是要看馬雲的態度,如果馬雲積極配合國家監管部門,對所有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那麼馬雲說過的“如果要坐牢,我去!”就會不會實現。
寫到最後事實上,看任何企業的發展歷史,壟斷市場後,不考慮如何繼續創新,而是露出資本的“獠牙”,不斷壓榨消費者的利益。在擁有市場絕對的支配地位後,有恃無恐。對於這樣的企業,反壟斷勢在必行,不能讓資本為所欲為,國家該出手的時候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