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陸地上與奈米比亞、波札那、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接壤。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37大經濟體,2019年南非的GDP為3713億美元,約合2.4萬億人民幣;人均GDP為6341美元,約合 人民幣41500元。
南非的財經、法律、通訊、能源、交通業發達,擁有完備的硬體基礎設施和股票交易市場,黃金、鑽石生產量均佔世界首位。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國際事務中南非已被確定為一箇中等強國,並保持顯著的地區影響力。
南非擁有三個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為比勒陀利亞(現已更名為茨瓦內),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議會所在地)為開普敦。
南非聞名於世的礦產資源
南非礦物資源十分豐富、舉世聞名。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其礦產歷來以品種多、儲量大、產量高而聞名於世,南非號稱世界第二富含礦產的地質構造,世界上幾乎可探明的所有礦物在南非都有儲藏,而且很多礦藏的儲藏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據統計,南非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總價值約2.5萬億美元。特別是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矽、鋁酸鹽的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黃金儲量佔據全球的60%,蛭石、鋯、鈦、氟石位居全球第二位;磷酸鹽、銻位居全球第四位;鈾、鉛位居全球第五位;煤、鋅位居全球第八位;鐵礦石位居全球第九位;銅位居全球第十四位。
從地理分佈上看,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脈。位於西北省和姆普姆蘭加省的灌木叢林地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鉻礦和錳礦區,礦藏分別佔到全球儲量的50%以上;世界上 80%以上的錳礦儲藏分佈在川斯瓦(瓦爾河以北)一帶。
南非的北方省屬於礦業大省,有豐富的銅礦、石棉、煤礦、鐵礦、鉑金、鉻、鑽石。姆普姆蘭加省的西南部則是非洲地區 最大的煤礦產區,而該地區的 3 個煤電站是南半球最大的發電站。南非電力的 90%來自煤電,6%是核電。南非是世界煤炭的主要生產國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南非還是煤的合成燃料和石油化學產品的全球最大生產國。
南非還是世界寶石級金剛石的重要產地。
南非的鑽石、石棉、銅、釩、鈾以及煤、鐵、鈦、雲母、鉛等的蘊藏量也極為豐富,黃金、鑽石、釩、錳、鉻、銻、鈾、石棉等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南非無論是礦產資源還是非礦產資源都極為豐富。在礦產資源方面,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另外四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特別是鉑族金屬、氟石、鉻的儲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釩、錳、鋯居第二位。
據南非礦業部統計,2011年已探明礦藏儲量:黃金6000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1.8%),鉑族金屬6.3萬噸(95.5%),錳1.5億噸(23.8%),釩364萬噸(26%),蛭石(蛭石是一種天然、無機,無毒的礦物質,在高溫作用下會膨脹的礦物。它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礦物,屬於矽酸鹽)1400萬噸,鉻31億噸(85%),鈾29.5萬噸 (5.5%),
煤301.56億噸(3.5%),鈦7130萬噸(10.3%),鋯1400萬噸(27%),氟石4100萬噸(17.1%),磷酸鹽15 億噸(2.1%),銻2.1萬噸(1.2%),鉛30萬噸(2.1%),鋅1400萬噸(3.3%),銅1100萬噸(1.6%)。
南非由於依靠極為豐富的資源,因此,礦業產業成為南非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南非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黃金、鉑族金屬和鉻生產國和出口國,鑽石產量約佔世界9%,南非德比爾斯(De Beers)公司是世界最大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200億美元,其營業額一度佔世界鑽石供應市場90%份額,目前仍控制著世界粗鑽石貿易的60%。
在白人統治時期,南非建立了世界上少見的、門類極為齊全、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製造業,覆蓋了鋼鐵、金屬製品、化工、運輸裝置、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產業,其他技術,比如煤炭液化等並且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憑藉於此,在白人統治時期的南非GDP佔整個非洲大陸的1/4。
南非礦業產值前三名是煤炭、黃金、鉑金。南非礦業僅僅創造百分之十左右的GDP,按道理擁有大量“真金白銀”的南非應該很富裕了,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個國家居民窮富是一個財富分配問題,並非是一個財富總量問題。南非的窮人的日子比很多非洲國家的貧民的日子還是好很多。比如非洲實施的是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住房、免費水電。全國5777萬人口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居民領取南非政府的福利。
一、南非的鑽石業
鑽石Diamond,一詞出自希臘語Adamas,意思是堅硬、不可馴服。鑽石號稱“寶石之王”,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寶石。
鑽石其實就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長期的高壓、高溫環境之下而形成的一種由碳 (C)元素構成、具有立方結構的天然白色晶體。
鑽石更多具有象徵性意義,比如擁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懼,又具有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因此,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更多的是象徵。
鑽石是天然礦物中硬度最高的,但其脆性也極高,假如用力碰撞依然會碎裂。鑽石在古希臘語Adamant,意為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因此,鑽石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是寶石中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於等軸晶系。鑽石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含量影響到鑽石的型別和性質。純淨的鑽石是無色透明的,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表現出不同顏色。最硬的金剛石,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鑽石具有發光性,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能夠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十分穩定,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南非的鑽石開採開始始於1870年。據說一個名叫阿德里安 . 範 . 維克的農民在北開普省金伯利(Kimberley)附近農場,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孩子玩的幾塊白色石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經過鑑定竟然是鑽石。此訊息很快傳遍世界各地,造成大量的淘金人蜂擁而至,金伯利岩從此而聞名天下。
金伯利岩,屬於岩漿活動十分劇烈,但仍然沒有噴出地表,而使得覆蓋岩層形成爆破角礫岩筒,岩層中恰好含有碳質巖,因此,在超高溫、超高壓環境中形成鑽石(比如人造鑽石就是將石墨礦利用高溫爆破形成)。
金伯利地區就幾個金伯利岩洞,南非當地人稱“大洞”,最大的佔地17公頃,挖深達215米,已挖掘2200萬噸岩土,並出產14504566克拉鑽石。
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發現一顆重達3106克拉的大鑽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鑽石。
二、南非的黃金產業
南非的金礦儲量和產量都是世界最大的,歷經100多年開採其儲量仍有6000噸以上。黃金已經在地球上被開採了40%。
黃金在地殼圈中的分佈非常稀少、而且又分散,因此,平均稀少到約為十億分之五,也就是說每噸才區區5毫克。全球有開採價值的金儲量曾經不過3萬1千多噸。
南非黃金儲量得天獨厚,在全世界黃金儲量中,最高時竟然達到佔比60~65%,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儲金國。南非的金礦主要分佈在奧蘭治河的支流瓦爾河流域,幾乎形成一半的圓形,延伸500公里,歷來素有“金弧”之稱。
世界最大的金礦是南非蘭德金礦。該礦是1866年發現的,發現後不久就投入開採。目前已有130多年曆史,已開採出黃金達3.5萬噸,現在仍然有儲量1.8萬噸,佔據全球黃金總儲量的52%。該礦1970年產金達到1000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此後始終保持年產650—700噸之間,佔世界黃金產量的50%。
蘭德金礦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名符其實的世界上最大金礦。蘭德金礦含金品位之高為全球罕見,開採至今仍保持有7—20克/噸,達到平均10克/噸。 比如1960年黃金產量近700噸,1970年黃金產量達到1000噸。直至達到1000噸,因此,黃金年產量依然是世界之最。
南非金礦的形成。在30億年前,屬於元古宙原始地臺坳陷及原始地槽坳陷,石油與鈾金屬包裹金離析、富集沉積,20億年前,經過岩漿熱液體的活動,板塊碰撞而地坳和地槽抬高,含金熱液進一步侵入、改造,金礦形成且品位提高。
南非黃金儲量的98%都在德蘭士瓦省與奧蘭治自由邦和威特沃特斯蘭德接壤的三角區內。從1852年發現金礦,世界各地的淘金冒險家就雲集於此,誕生了南非最早自然形成的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而1866年發現最大的蘭德金礦區,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金礦區。
三、南非的鋼鐵產業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工業國,同時也是“金磚五國”之一,並以其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而享譽世界,被稱為“彩虹之國”。南非在非洲地區的鋼鐵、汽車、石油化工等領域的產值比重均超過50%。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非洲最高基建水平,因而曾經是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量最大的非洲國家,外資企業更樂意將其作為進入非洲市場的橋頭堡。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南非積極響應,有望成為未來10年裡5個重點獲益國家之一。
南非屬於非洲經濟發展的第一主力,經濟、工業基礎良好,鋼鐵需求量十分強勁。特別是南非的礦業、建築業和通訊等行業發展迅猛。據統計,截至2016年,南非人均鋼材消費量僅為97.1千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南非的鋼材消費總量仍偏低,意味著擁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鋼鐵工業是南非製造業的支柱,擁有六大鋼鐵聯合公司、130多家鋼鐵企業
南非是全球第四大海運鐵礦石出口國。南非的鐵礦石供應完全可以滿足本國市場的需求量,同時是繼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之後的第四大海運鐵礦石出口國。南非擁有:昆巴(Kumba)、阿斯芒(Assmang)、耶弗拉茲海維爾德鋼釩(EvrazHighveld)三大礦業公司,同時還包括力拓集團投資參與的礦業公司。
昆巴鐵礦石公司是南非最大的鐵礦開採企業,年產能3940萬噸。阿斯芒是南非第二大鐵礦企業,非洲彩虹礦業公司和Assore公司分別持有其50%的股權,礦山年產能總計達650萬噸。耶弗拉茲海維爾德鋼釩公司擁有馬坡茨釩鐵礦,年產能約200萬噸
鋼鐵工業是南非的支柱產業之一,佔南非GDP的比重為16%,鋼鐵冶煉和鋼材製造等相關從業人員曾經達19萬人。
四、南非的農業
南非農業主要的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甘蔗、大麥等。蔗糖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南非的葡萄酒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畜牧業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國土。牲畜種類主要包括牛、綿羊、山羊、豬等,家禽主要有鴕鳥、肉雞等。主要產品有禽蛋、牛肉、鮮奶、奶製品羊肉、豬肉、綿羊毛等。所需肉類85%自給,15%從奈米比亞、波札那、史瓦濟蘭等鄰國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及一些歐洲國家進口。南非的綿羊毛產量十分可觀,是全球第4大綿羊毛出口國。
南非曾在上個世紀創造過非常的經濟神話。、尤其是1994年,GDP曾經雄居非洲第一,排名世界第29名,南非經濟在非洲獨佔鰲頭,並且和埃及一南一北屹立在非洲大陸。 南非當時在財經、法律、通訊、能源、交通業都比非洲任何一個國家發達,南非不僅擁有十分完備的硬體基礎設施及股票交易市場,而且黃金和鑽石生產量曾長期佔全球首位,特別是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南非也由此被確定為一箇中等經濟強國,在非洲擁有獨一無二的地區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南非早在1970年代就研發出了核技術,製造了核武器。
南非經濟最好時期正是白人政權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之時,而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的時期也正是黑人民權領袖執掌國家政權之時。由此,有人認為是黑人領袖搞砸了南非經濟,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經濟的衰落是很多因素形成的,但也引起一定的反思。
1994年,曼德拉領導的非國大執政以後,南非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種族隔離,黑人從此走上歷史舞臺,但從這個時期開始,南非的經濟迅速下滑。比如2016年資料顯示,奈及利亞、埃及在此時期經濟超過南非,南非淪落為非洲第三。南非這一時期無疑轉型失敗,後來學界稱之為“迷失在轉型中”。
根據2010年南非統計局資料顯示,南非人口近5239萬,黑人佔總人口的79,6%,而白人佔總人口的8.9%;其他有色人種佔總人口的11.5%。
南非黑人執政水平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後,結果不盡人意。當然,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政策是正確的選擇,問題是提升管理水平、把經濟搞上去是當務之急。
特別是2018年1月,南非外幣債信評級被降至垃圾級,國際信用評機構標普再將南非本幣債信評級打入垃圾級,媒體形容這相當於把南非的本外幣的信用評級雙雙打入“天牢”。
南非抱守著“金山銀山”和“金剛鑽石”,為什麼經濟倒退至“垃圾級”?
首先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後,擁有共同目標的團體四分五裂,當時,南非有15個政黨,每個政黨都有自己的勢力地盤,擁有自己的政策。無疑,非洲人國民大會雖然是最大的中央權力,但在南非的地方則失去控制,比如像開普敦、約翰內斯堡、茨瓦內、曼德拉灣市四大都市幾乎在別的黨派控制中。
其次是腐敗及任人唯親。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廢除後,底層民眾並沒有獲利感,比如像土地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相比部分精英階層翻身後不斷爭權奪利,甚至在市政工作崗位上安排自己的親朋好友撈取好處,讓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因此,各種不公正現象屢禁不止,各種衝突不斷,社會動盪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再次,南非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其經濟結構具有突出的殖民特徵,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特別是工業裝置十分老舊、缺乏熟練的產業技術工人,因此,最終產品沒有沒有競爭力。所以,礦產資源出口就成了南非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再加上各大礦產公司基本都控制在英美公司手中,南非獲得的收益十分稀少。比如南非德比爾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總資產達到200億美元,特別是營業額一度佔全球鑽石供應市場90%,控制著全球毛坯鑽石貿易的60%,但早已經就被英美公司所兼併自己的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