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訊息很多,比如說前段時間央行準備釋出數字貨幣,這個訊息可以說大部分數字貨幣投資者都知道了,其實央行在貨幣數字的準備上已經耗費了好多年的時間,為了數字貨幣的研究,央行更是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喜歡期權的投資者可以關注“期權投教中心”。
對於央行如此“用心”的舉動,很多人都開始擔憂起現在已經被廣泛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微信倒還好,因為它本身就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平臺,但是支付寶就不一樣了,從一個僅僅有支付功能的軟體,逐漸發展成一款家喻戶曉的金融APP,餘額寶成為了新人理財的入門產品,螞蟻花唄成為了很多年輕人借貸的第一選擇。
數字貨幣更具優勢?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很可能會極大程度限制支付寶的發展。與網銀支付不同的是,央行釋出的數字貨幣本質就是鈔票,並且有國家信用支援,它具備貨幣的屬性,相比之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只是利用銀行賬戶或者餘額進行消費,即便是支付方式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還是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今年央行的動作有點大,先是樓市調控,央行降準釋放大量資金;近日央行降息調整;對於第三方支付,央行當然也沒有鬆懈。
徵收13000多億備付金
今年小型借貸平臺接連暴雷,國家對P2P平臺加強管制,不僅如此,對於社會上氾濫的“老賴”,不乏企業等都加大了管轄力度。要知道支付寶和微信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雖然開啟了支付方式的變革,但是銀行作為行業大佬,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一直以來,大家都習慣了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是作為第三方支付軟體,他們本來就是作為銀行的對立面存在的。2014年的時候,四大行就對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政策實行了“封殺”機制,理由是為了保護使用者的資金,隨後還下調了快捷支付的額度。從今年開始,央行開始收回將近13000多億元的備付金,可以說對支付Bora說,很可能是一記暴擊。
支付方式也在悄然變革
支付寶 2018年底推出了刷臉支付,隨後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雖然銀聯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但是今年十月份推出“刷臉付”之後,就聯合了六大行等60多家機構開展布局,可以說行動力確實一流。但是刷臉支付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沒有完整的法律約束的情況下,刷臉支付還是存在著洩露資訊的風險的,在大街上無緣無故被刷臉就像是身份證資訊被洩露一樣有危機感。但是不得不說,成熟的熟練技術確實算是支付行業的一大變革。
目前來看支付寶所受的衝擊並不大,但是在未來,央行和其他銀行聯手之後,支付寶的地位就不好說了。但是支付寶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例如提前佔據了支付市場的先機。不知道是機遇還是危機,或許支付寶的風暴要來了吧!大家的支付寶還有多少花唄沒有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