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集聚者,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中國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近日,由省工信廳、省國資委、省統計局、省工商聯、省企業聯合會、省企業家協會共同組織釋出了我省“民營企業50強榜單”。這是我省首次對民營企業進行排名,也是省委省政府對全省民營企業發展高度重視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為激發非公經濟市場活力,我省根據省情連續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實施多項幫扶舉措,青海大地上一批批民營企業在“春雨”澆灌下茁壯成長、各具特色,同樣也使得我省經濟市場百花齊放、多姿多彩。
50強:民營企業不示弱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是國民經濟基礎細胞,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過去一年,各種風險交織疊加,企業發展可謂一個“難”字可以概括。
拿到青海首發的“民營企業50強榜單”讓人頗為欣慰。位列第一的遠東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實現了175.11億元的營業收入,不僅在民營企業發展榜單中獨佔鰲頭,更在全省企業中位居前列。而榜單的入圍門檻則為2.1億元。
青海深處內陸,企業發展較為滯後,但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業家的不斷努力探索下,青海民營企業正在努力實現“身強體壯”。在50強榜單中可看到,企業“體質”較好,平均利潤率保持在10%左右。
近年來,我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不再單一,已逐步實現了綠色發展向中高階邁進。在榜單中,有智慧電力產品、新能源動力電池、高新電子材料、光伏、光纖預製棒、風力發電機組等企業。回想5年前,我省很多新興產業還是空白,現在新入駐的企業不僅成為我省民營經濟的主體,很多還在技術與規模中引領全國乃至世界相關產業發展。
在榜單中,還可以看到如青海華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新綠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晶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裝備製造和藏醫藥企業,均為我省優勢產業。可謂強者愈強,這些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排名靠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因此,我省民營經濟要不斷髮展壯大,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創新帶領,企業逆勢而上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行業的高增長紅利逐漸消退。是繼續走依靠加大資金、物質、資源要素投入的傳統發展之路,還是走技術創新、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之路?市場倒逼企業必須做出抉擇。優勝劣汰,市場法則,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發覺苦練內功、科技創新才是企業成長的不竭動力。
——創新引領技術持續突破。
在青海,有這樣一個明星企業——多晶矽產能全國並列第三、全球第七,光纖級四氯化矽產能全國第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這便是位居榜單13名的亞洲矽業(青海)有限公司。公司副總工程師宗冰介紹:“企業2015年建成國際首條全部由48對棒加壓還原爐構成的萬噸級多晶矽單體生產線,專案技術水平2017年經省科技廳鑑定達到國際領先。專案投產後,首次實現了電子級多晶矽的低能耗生產,年產15000噸多晶矽天然氣消耗比年產5000噸時不升反降,這絕對是一個奇蹟。投產至今,累計節能摺合標煤約12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624萬棵。”
截至目前,該企業共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研專案32項,獲科技獎勵28項;獲得大批專利授權,其中近半數為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主導或參與行業標準制訂、修訂13項,已釋出標準6項。
這僅僅是我省民營企業的一個縮影。在榜當中,50家企業中40%的企業在生產中都有科研投入,企業科研費用總額達到6.35億元,至少6家以上的企業研發經費超過千萬元。其中,位居第一的遠東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達到2.4億元,用事實證明了高科技投入與高產出的良性發展規律。
——創新堅持主業發展高階化。
在榜單中排名第7的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於2010年入駐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公司依託北大先行和北京大學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以及青海鹽湖資源,開始了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新能源材料和動力電池的探索。
2016年,用了整整一年,泰豐先行的技術人員通過對高能量型奈米磷酸鐵鋰材料合成與改性技術的研究,提升了磷酸鐵鋰材料的電子電導率,改善了電化學效能。同時優化了合成技術,低溫效能零下20℃的容量保持率達到常溫放電容量的77%。
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副Quattroporte馬軍說:“現在的泰豐先行,高能密磷酸鐵鋰已在寧德時代、力神等客戶的生產中批量使用;三元素產品成功應用於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客戶的動力電池生產,實現了電池級一次性下線。並且產品的高階化使得企業在行業內越來越有話語權。”
如同泰豐先行,上榜的每一個企業都在自己的行業精心耕耘,有所突破。並且,其中參與制定行業標準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是創新為企業贏得了話語權,是“創新”催使企業登上榜單。
——創新促使企業發展智慧化。
5G時代已經來臨,而其中重要支撐的就是光纖行業,在榜單中位於第39名的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將是中國整個5G佈局的供應商之一。
近年來,該企業啟動智慧製造專案。
如何組建核心技術團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降耗、發展迴圈經濟是擺在企業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在這個企業,無論哪個車間你都看不到扎堆的工人,全智慧化、高科技成為企業的代名詞。
“整個企業只有300餘員工,裝置都是智慧化的。這不僅節約企業成本,避免重大安全事故,更能提高企業效率。智慧化發展不僅僅是我們企業自身的要求更是整個行業和市場的內在要求。”企業負責人謝康說。
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近年來,我省通過促進民間投資、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信用環境、創新驅動提升品質、搭建融資對接平臺等一系列手段措施,不僅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援,也為民營企業在發展中解決了“燃眉之急”。
優化營商環境、高效服務非公企業發展,我省把“放管服”改革作為重要內容。
目前,大力精簡審批手續,對省級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集中清理,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逐步消減,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清零”,並調整取消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同時,全力推進“一站式”審批,省州縣行政服務中心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有效降低了企業辦事時間和成本。
各級政府傾力支援,使民營企業發展獲得較好機遇,享受政府紅利,企業快速發展。
但是機遇與挑戰並行。“與國內和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省企業引領發展的能力還不夠強,在全國供應鏈主導權、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行業話語權、效益效率、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許多技術還處於被壟斷地位。青海民營企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省工信廳權威專家分析。
2019年已接近尾聲,期待明年青海民營企業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