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投資者感覺到,似乎指數並不能體現股民手中個股的漲跌了,而時間來到了年末最後一週,也有一些資料能體現真相的。

指數漲跌交替間的真相

  過去一週指數是周星線,而12月如今也是月星線,而我們卻發現,最近四周來的周線就是一個漲跌交替的過程;更有意思的是,最近一週來每個交易日,也是一個漲跌交替的走勢,從周線角度振幅並不大,但單日的振幅有一個擴大,中陽中陰的交替,形成明顯的切換。從這個角度,大機率市場維持這種震盪走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其實,這裡面關鍵的因素是權重的交替,白酒、金融等都不單單是行業本身,而是還是指數權重的因素,尤其是類似高階白酒,萬億元市值沒錯,但實際上流通的市值並不大(大股東等股份是不動的),所以每次其實主力不需要太多量能,就能撬動這種指數的大槓桿(不僅主機板,創業板更加明顯,就是前五大權重股的作用),年末年初指數是這樣相對的穩定,震盪拉鋸,但個股分化嚴重

  市場中陽的時候,個股小漲,但指數調整時,個股漲跌比往往1:4、1:5左右,且跌幅往往高於指數,這樣就導致股民感覺賺錢效應與指數不同步。資料統計,2020年7月底的時候,市場平均盈利是30%左右,但12月份,市場平均盈利歸零了。也就是說大量股民其實將賺的錢虧回去了,而且由於下跌時基數高於上漲時,所以往往會盈轉虧。這其實才是值得股民思考的。

年末最後的交易日資料

  2020年還剩最後一週,A股市場上的“年末最後一週效應”,如何?資料來看,代表大盤股的上證50指數上漲機率達六成,平均漲幅為1.48%(和近期權重股因素吻合)。代表小市值個股的中證1000指數上漲機率僅為四成,平均漲幅為0.05%,這就是和股民感受到個股“漲少跌多”,與指數不同步的原因。

  從指數角度,7月中旬之後,包括明顯的震盪拉鋸走勢,儘管12月2日3465點重新整理了7月3458高點,但是一次假突破,很快又回到了區間震盪走勢了。而且這期間,個股也是兩極分化的。甚至出現了3000點買股,3400點虧錢的情況非常明顯,6成個股跑輸市場,甚至年度為負值。註冊制時代,熱點集中,結構性分化常態,新能車、光伏、白酒、醫藥、科技等成為主要熱點,但這些熱點之間也有切換和調整週期。

  比如說本週的白酒股就是典型的,3-4線白酒和跟風股的跳水,而高階白酒股則調整有限,這種走勢,在醫藥和半導體板塊也很典型,如今恆瑞-醫藥、長春-高新為首的醫藥股上週活躍後連續調整後,週末又再度活躍,但壽-仙-谷、一-心-堂等則近期則持續下跌,毫無起色,這種板塊內的分化也非常明顯,這是投資者要小心的。接下來,進一步剖析這種分化走勢,結構性熱點情況,還有業績窗口出現的個股特殊走勢,以及資金手法,供大家參考。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俄羅斯央行副行長:數字貨幣或挑戰美元SWIFT國際支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