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2月24日,一條重磅新聞曝出: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螞蟻集團也將於近日被金融管理部門約談。

阿里巴巴雖然也立刻釋出公告迴應,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並表示目前公司業務一切正常。

可是當天港股重挫8%,損失超3600億元人民幣,美股暴跌13%,市值蒸發超800億美金,要不是香港因聖誕節放半天假,估計還得繼續跌。

這相當什麼概念?若在A股,一個瀘州老窖,還不夠賠。

2020年12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釋出《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下稱《報告》),介紹我國2019年反壟斷執法和制度建設等情況。

《報告》查處的壟斷案件集中在醫藥、公用事業、建築和房地產、汽車、航空、資訊通訊、石油化工、港口及相關行業。由此可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並非以往反壟斷執法重點。

為何2020年反壟斷風突然轉向了網際網路平臺,阿里為何站在了風尖浪口上?

1.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二選一”。報告稱“二選一”歸列為新形勢下不正當競爭中的一種典型,具體指:平臺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採取不正當手段強迫經營者在平臺間“二選一”。

近幾年,很多電商平臺自經歷“燒錢補貼”後,逐漸從規模快速擴張期轉向資源掌控期。平臺間開始爭搶地盤,不規範的行業競爭也日益趨高。

有的平臺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依賴性,會迫使中小商家在平臺間“二選一”。

中小商家在平臺上是不具備話語權。

若平臺發現商家在其他平臺銷售,平臺會對商家進行懲處。

在2019年年底,《南方都市報》就有寫到,有商家爆料,電商平臺會透過流量遮蔽和搜尋降權兩種方式強迫商家“二選一”。

遭遇“二選一”的商家,除了斷崖式下滑,造成客戶流失,現金流緊張,不得不遣散部分員工外,更因法律上的證據缺乏,無法進行有效維權。

反壟斷風轉向網際網路並不是突然的。

2.

這幾年網際網路如此迅速,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援。

人民日報說:“我國平臺經濟、線上經濟能走在全球前列,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受惠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得益於政府部門鼓勵發展和創新的政策舉措。”

簡單翻譯一下:你們能發展壯大,全靠國家的支援,要拎得清。

3.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這幾年,阿里不再創新,而是不斷收購別的企業,膨脹已不止10倍,現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根據資料統計,中國人常用的APP中,幾乎不是騰訊系就是阿里系。

而且在以前,阿里是被人模仿追逐的物件,現如今阿里卻模仿別人,但凡有某個創新領域的公司,阿里就會火速收購,然後用自己人擠走原始團隊,最後導致這些被收購的公司發展都不盡人意。例如: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後,又棄之,到現在還一直半死不活。

難道只有阿里如此嗎?不是,像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哪一個沒有搞壟斷的意圖?

例如:線上外賣平臺,就會想到騰訊投資的美團。你以為美團只有外賣,其實還有美團酒店、美團單車等,可以說美團已經覆蓋了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雖然像巴菲特說的搞經濟的實質就是搞壟斷,為鞏固地位就得不斷收購、兼併,以至於壟斷,。但是高度壟斷,會延誤創新

4.

在中國,可以有企業家,絕不可以有寡頭,更不能有財閥。

例如,韓國的三星集團和韓國的關係就是財閥和政治,兩者之間相互輸送利益已成為韓國政壇秘而不宣的潛規則。

然而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因自身有市場優勢,仿若飄了,不清楚方向。

今年,阿里、京東、美團、騰訊、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大平臺聯合線下傳統超市,企圖以低於市場5%的價格來搶佔市場,導致社群邊的小菜販怨聲不斷。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群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對社群團購商品價格、市場壟斷、限制競爭、大資料殺熟等方面做出限制。

在大家普遍認為,新規的出臺有利於規範社群團購發展,促進公平競爭時,發現補貼並沒有停,繼續利用紅包、卡券等仍能夠獲得低價菜的變相降價。

這樣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和中國想要市場合理分配的發展背道而馳。

線上經濟必須依法規進行創新發展,若超越法律法規限制,放任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終將使整個行業無法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1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全球晶片掀起一股漲價潮!我們卻要當冤大頭:體會造不如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