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據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貴人鳥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7.2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5837.07萬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69.59%。

這家從“鞋都”晉江走出來的名牌企業,市值從400億跌至40億,深陷經營困境,到底是什麼讓貴人鳥“貴氣”不再?

一代鞋王的“飛翔時刻”

貴人鳥由林天福在1987年創立,地點在晉江,是一家典型的福建家族鞋企。

晉江是全球聞名的“鞋都”,貴人鳥佔盡“地利”的優勢。然而,它並沒有馬上嶄露頭角,而是選擇了穩紮穩打的路線。

這一蟄伏就是15年。

2002年,貴人鳥“羽翼豐滿”,開始佈局全國,一出場就是“大手筆”。

它找來天王劉德華做形象代言人,開始進軍全國市場。

憑藉猛烈的營銷攻勢,外加贊助《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等現象級節目,貴人鳥在消費者心智中,很快佔有了一席之地。

品牌知名度具備了,價效比具備了,市場打開了,貴人鳥迎來自己的“飛翔時刻”。

巔峰時期,貴人鳥的門店數量高達5000多家,與本土企業安踏、李寧一起與國外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分庭抗禮。

2015年,貴人鳥的市值高達400億人民幣,遠超361度、李寧等國內知名品牌,當年,董事長林天福也憑藉190億身家,成為了當地的首富。

本應延續輝煌的貴人鳥卻在2018年首次出現虧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該公司實現營收28.12億元,同比下滑13.52%,歸母淨利潤虧損6.86億元,同比下滑536.01%。

於是,貴人鳥在這一年關停了2294家門店。

至2019年,貴人鳥上半年營業成本5.2億,同比下降50.2%,經營性現金流由5.5億下降至-1959.6萬。

可見,貴人鳥已經處於“血流不止”的狀態。那麼,到底是什麼“痛症”讓貴人鳥陷入經營困境?

轉型失敗,痛症難消

近年來,由於鞋服行業持續低迷,很多國內運動品牌紛紛走上轉型升級之路,貴人鳥也不例外。

只是,它的轉型之路,格外艱難,甚至慘烈。

尤其在網際網路電商的衝擊之下,貴人鳥的銷售停滯不前,深陷泥潭,轉型自救,似乎是唯一出路。

1.轉型失敗

自2014年上市後,貴人鳥就開始嘗試轉型,試圖從“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向體育多元化轉型。

*2015年,貴人鳥斥資2.4億元間接參股虎撲體育;

*2016年,貴人鳥投3.83億元控股體育用品零售商傑之行;

*2016年8月,貴人鳥以3.825億元收購廈門名鞋庫51%的股權;

*2016年,貴人鳥還投資了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

此外,貴人鳥還涉足了體育保險業務。

經過林天福近十幾次的資本運作,其足跡幾乎遍佈網際網路+體育、體育經紀、賽事主辦、體育保險、體育健身等眾多領域。

接連的參股與收購,貴人鳥的“如意算盤”是怎麼考慮的?

據業內專家分析,貴人鳥投資虎撲,意在佔領線上體育營銷高地,把握消費者意見領袖的風向;收購線下運動鞋服零售商傑之行、線上零售商名鞋庫,意在整合零售短板;收購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意在推進國際化測試。

貴人鳥希望通過整合優質資源,能實現多品牌、多市場、多渠道的戰略佈局。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依然骨感。

除了與虎撲的合作還算順利之外,其餘的投資活動均摩擦不斷,甚至戛然而止。

好景終不長,至2018年8月,貴人鳥售賣了子公司康湃思體育和虎撲體育。

經過一番大開大合的折騰後,貴人鳥非但未能成功轉型升級,其生產要素與營業成本均上漲,資金週轉也面臨較大壓力。

2.外部壓力

除了轉型失敗之外,貴人鳥的外部壓力也是一大“痛症”。

貴人鳥的定位主要是三線及以下市場,重點佈局三、四線城市。

截至2018年三季度,貴人鳥零售終端數的分佈情況為:

一線城市430家、二線城市784家、三線城市1419家和四線城市809家,貴人鳥在三、四線城市的合計零售終端數佔比達到65%。

近年來,城鎮化的發展,給三四線城市帶來可觀的消費力的增長,這樣的增長吸引了不少大牌的目光,如耐克、李寧及新百倫等紛紛下沉,進行佈局。

這樣一來,原本主打三四線城市的貴人鳥,其市場空間必然受到嚴重擠壓,市場份額也難以樂觀。

同時,產品的創新速度加快,新一批的運動品牌不斷湧現。

貴人鳥面臨前有狼,後有虎的困境,一時間在業績上遭遇重創。

對於貴人鳥的兩大“痛症”,有專家認為,貴人鳥泛體育的資本佈局,錯失了聚焦資源主品牌的轉型升級。此外,貴人鳥的價格策略、使用者體驗、渠道推進等方面遠遠未達到市場需求,出現業績不佳,也是自然的結果。

頻頻關店,業績下滑,轉型失敗,“痛症”纏身的一代鞋王能否找到良方,實現自救?又會以怎樣的方式逃出泥潭呢?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磅!央行嚴管大額現金出境:累計10萬人民幣外匯就要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