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娃哈哈曾市值千億?到目前為止娃哈哈都還沒上市,談不上什麼市值的問題,只有估值。那麼曾估值千億,讓他的老闆宗慶後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的企業集團,現在又如何呢?

這是網上看到的關於娃哈哈近8年的銷售額資料圖,看圖會直觀的看出目前娃哈哈的狀況。

輝煌的業績出現在2013年,年銷售額達到783億,近800億,但自那之後娃哈哈的銷售額就一路下滑,圖中的資料是截止2016年的,銷售額是529億。

另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是456億,2018年是468.9億,較2017年增長了4.3億,增速不到1%。

有人說,娃哈哈現在正在走向衰落,事實確實如此。不過,即便是業績連續下滑5年後,營收依舊還有近470億,整個營收已經可以碾壓一眾A股上市公司了。

以營收規模論,近470億的營收在目前A股3730多家上市公司中,與浪潮資訊去年469億營收規模相當,在上市公司營收排名第145位。

所以,即使娃哈哈當初的輝煌不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商場如戰場,有輝煌有失意,這很正常!

娃哈哈“失意”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點:銷售模式老舊和產品創新不夠。

成也“聯銷體”,敗也“聯銷體”

無疑!娃哈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創新”銷售模式——聯銷體。也就是聯合銷售網路,把銷售渠道的利益繫結,讓大家都能賺錢。

這種“創新”的銷售模式,不僅大大降低了娃哈哈市場的匯入成本,而且充實了娃哈哈的流動資金。一直到今天,娃哈哈都還是始終堅持“款到發貨”,以此杜絕大量應收款、催收等問題。

關於“聯銷體”的創新,筆者加了兩個引號,因為這一套銷售模式在今天似乎顯得有些老套、不適用。

在娃哈哈初創的90年代以及本世紀初,中國城鎮化遠沒有現在發達,而娃哈哈的“聯銷體”銷售模式覆蓋三四線城市,通過下一級經銷商直達銷售終端,這是娃哈哈當時的優勢。

而現在,隨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湧入一二線大城市,隨之帶走的是以前三四線城市的購買力。也就是說,娃哈哈之前精心打造的銷售模式,可能不再適應目前的城市消費結構。

特別是電商的出現,對這種線下重資產的模式更是打擊。

產品創新不夠,一直在模仿

趣味的發現,原來娃哈哈還有一個“外號”叫“飲料界的騰訊”,因為一直在模仿。但不同之處是,騰訊從未被超越,而娃哈哈已經被別人甩了好幾條街。

其實,提起娃哈哈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瓶娃哈哈礦泉水,可是就連這個最有娃哈哈品牌印象的拳頭產品,也被後來的農夫山泉給超越了。

最典型的區別就在價格上,可能大家還有點印象,康師傅礦泉水1塊錢一瓶,娃哈哈礦泉水是1.5元一瓶,而後來的農夫山泉上來定價就是2.5元一瓶。農夫山泉價格比娃哈哈貴,但買的卻比娃哈哈好,因為有一段時間“農夫山泉有點甜”確實挺流行德,非常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理念。

除此之外,娃哈哈模仿紅牛的啟力,後來又被樂虎、東鵬特飲超越;模仿可口可樂推出“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非常可樂,賣了幾年也不見蹤跡了。

娃哈哈上市

的確,娃哈哈在輝煌之後再談上市,時機可能已經晚了,輝煌過後走向衰落的時候你說要上市,不免讓人質疑上市的初衷。

但是,老實說,讓一個已經輝煌的娃哈哈上市,要比讓類似樂視、暴風、康美藥業這些公司上市好的多。

娃哈哈目前員工近30000人,如果上市融資時為了繼續發展,從新做大做強,即使不再有曾經那樣的輝煌業績,至少能解決上萬人的就業問題。

而且,宗慶後算是老一輩做企業比較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了。當然,也有人說,宗馥莉從國外留學回來跟親近資本市場,也許是因為她意識到資本市場對企業成長的推動力,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

但是,有一個小故事讓筆者覺得,至少在宗慶後掌管下的娃哈哈的管理層還是值得信賴的。

有一次,走訪完經銷商的宗慶後剛準備上車,又返回市場的小攤上買了一套老年秋衣,他說,“不到30元,還挺暖和”。

我們在談娃哈哈的時候,其實應該更多的談一談宗慶後這個人,因為他才是娃哈哈的靈魂。宗馥莉曾直言,沒有宗慶後的娃哈哈等於零!

最新評論
  • 1 #

    人家是實打實的的財富,上市公司都他騙老百姓的錢

  • 2 #

    是實體的榜樣!不過也要與時俱進。

  • 3 #

    問我怎麼看?躺著看

  • 4 #

    娃哈哈應該開發原生態健康新品

  • 5 #

    比那些上市圈錢的偉大多了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甘肅銀行為我省綠色產業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