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期,央行釋出《金融科技(Fin Tech)發展規劃(2019-2021)》(下文簡稱《規劃》),對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做出頂層設計,為加大科技賦能支付服務力度發力。《規劃》指出,央行打算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這意味著二維碼互聯互通,將被實現,所謂的“一碼通用”,也不再是小型第三方金融機構上的小打小鬧了。

何為“一碼通用”?

舉個通俗的例子,大部分消費者線上下購物掃描二維碼支付時,通常商戶櫃檯上會擺上“銀聯雲閃付”、“支付寶”、“微信”等數個二維碼供消費者選擇使用。如果央行規劃中的“一碼通用”計劃被實現,這就意味著往後的交易活動中,商家只要在櫃檯上擺上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開啟任意一個APP,都能實現支付行為。

事實上“一碼通用”並不存在非常高的技術壁壘,甚至目前在市面上已有小部分的金融機構以聚合支付的方式,將幾個福斯常使用到的支付平臺整合一起,例如“收錢吧”將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支付等APP聚合一起,消費者開啟任意一個APP進行支付,“收錢吧”都能在後臺中自動識別,將頁面跳轉到相關的支付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家和消費者在收付款上收款點冗餘與支付APP過多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央行還要出臺“一碼通用”的政策呢?

一方面,聚合支付並不能解決特殊場景下,消費者被強勢支付工具捆綁的問題。當消費者面臨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二選一的排他性選擇時,例如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只接受支付寶支付與現金收款,不接受其他支付方式,聚合支付的存在就顯得有些意義不大了。

另一方面,目前聚合支付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二清”。所謂“二清”,就是沒有清結算資質的機構,卻提供清結算服務。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聚合支付服務商是沒有支付和收單牌照的,整個市場魚龍混雜,容易出現違規操作。現在全國大概有2萬多家聚合支付服務商,大量虛假商戶入網,亂象叢生,由於費率低,競爭殘酷,一些供應商甚至不惜為了逐利為電信網路詐騙、賭博、涉黃提供支付通道。顯然,選擇聚合支付,在安全性上存在著重大隱患,並非長久之計。

所以,即便聚合支付為推廣“一碼通用”奠定了基礎,但央行出臺規範性的“一碼通用”政策,顯示是必行之舉。

“一碼通用”實行的障礙,實際上是幾個支付巨頭之間的博弈

“互聯互通在技術上一點難度都沒有,難的是各方怎麼達成共識,且願意去執行。最大的阻力,就是兩個支付巨頭是否願意配合,因為互聯互通意味著從技術上打破兩大支付巨頭的壟斷。”面對央行此舉,一位銀聯人士評論道。

收付款碼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同時意味著幾個支付方可以把競爭對手手中的客戶搶過來。據業內人士透露,一碼互通對於微信來說,也許並非什麼好事,目前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的線下部分,佔據近80%的市場份額,支付寶則在線上直接佔據了壟斷地位。

在二維碼互通前夜,也就是《規劃》釋出前,微信支付決定對商戶實行“斷間連”方案,強制其進行二次認證。此舉將微信的態度推向了曖昧不明的境地,市場在質疑它“過河拆橋”的同時,也在思考微信是否在為即將到來的條碼互聯互通條例增加手中的籌碼。

儘管部分業內人士對何時能實現“一碼通用”這一點並不看好,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就此塵埃落定,擊不起水花。記者從財新網了解到,微信支付與支付寶都向財新記者提供了官方回覆,均稱已積極參與到與監管部門和相關機構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規範的討論工作中,未來會根據國家標準的具體要求,為互聯互通從業務和技術層面做好準備。

最新評論
  • 1 #

    釋出了也白搭,總是慢一拍,支付寶現在開始刷臉了,他們還在考慮支付碼的問題

  • 2 #

    以後指紋、刷臉資料必須接入央行資料庫

  • 3 #

    銀行業這是被移動支付終端衝怕了,喊央媽來壯膽

  • 4 #

    這個好,防止支付方式被一兩家公司壟斷,支援!!

  • 5 #

    支付誰都可以搞定。關鍵是提現,收割手續費。

  • 6 #

    有競爭才能使價格合理,壟斷沒有一個不是漲價還服務差的

  • 7 #

    這才是央行應該乾的活

  • 8 #

    央行如果不插手支付寶,支付寶真的會改變銀行,再說這種一碼多用已經有了

  • 9 #

    央行這是在救雲閃付阿。

  • 10 #

    支付全都規支付寶就完了

  • 11 #

    意思就是,將錢先全部轉入人民銀行,再轉給你們各支付公司

  • 12 #

    支援,銀行一碼通,沒有銀行我們的數字還有用嗎。大家說對嗎

  • 13 #

    這才是央行應該乾的事。把紛雜的事規範化簡單化。

  • 14 #

    統一支付碼就是為雲閃付搶錢!

  • 15 #

    不要看它們怎麼說,看它們怎麼做就明白了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全球最具價值品牌前五(食品類),第四是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