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年,《財富》雜誌釋出的《2019 年世界 500 強榜單》(簡稱“榜單”)顯示,德國上榜29家,印度8家,日本52家,美國直接上了121家,這個資料佔到總數的24.2%,而中國則上榜了129家,佔到總數的25.8%,超過了美國,一躍成為世界500強最多的國家。

2019年,入榜的中國企業平均銷售收入665億美元,平均淨資產354億美元,平均利潤35億美元。華為(61位)、海爾(448位)、小米(468位)榜上有名,同時,小米也是2019年世界500強中,最年輕的企業,成立僅9年時間。

01

它們憑什麼進世界500強

我們拿2017年《財富》500強榜單為例進行分析。排名最靠前的依然是美中日的企業,美國沃爾瑪公司連續4年排名世界500強第一名,其營業收入達到4800多億美元。排名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分別是中國的國家電網、中石油和中石化,第五名是日本的豐田(見表4-1)。

都不是。其實從表4-1中就可以看出,世界500強企業是按照企業的銷售收入來排名的,換句話說,這個榜單上的公司就是世界上銷售收入最高的500家企業。

比如,2017年榜單上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公司全年的銷售收入為4800多億美元,超過了全世界160多個國家的GDP,可謂富可敵國。

第一份《財富》500強排行榜誕生於1955年,當時上榜的僅限於美國公司。自誕生之初起,《財富》雜誌的編輯就決定將銷售收入作為企業排名的主要依據。直到1995年,第一份包含了美國和其他各國企業在內的綜合榜單才正式問世,這也是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那一年,第一名是三菱商事,第二名是三井物產,第三名是伊藤忠商事,第四名是住友商事,第六名是丸紅,第九名是日商巖井。在前十名中,日本企業佔了其中的六席。在整個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日本企業共上榜149家,僅次於美國企業的151家。

如果想知道日本企業在沒落前有多麼輝煌,從這份榜單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不過那一年也是日本企業登榜數量的巔峰,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這一數字持續下滑。到2017年,只有51家日企仍在榜上,雖然豐田、本田、松下、索尼等知名企業仍居前列,可是絕對數量整整縮減了2/3。

在這二十幾年裡,全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2007年,蘋果手機上市,與谷歌的安卓系統共同帶動了智慧手機的普及,並且徹底顛覆了原有的產品體系。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也導致了美國和歐洲很多金融巨頭破產或被分割出售。加上企業併購的活躍,以及中國企業的崛起,很多十幾年前的全球500強企業已經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以2007年的榜單為例,比利時與荷蘭合資的富通集團在榜單中高居第20名,是歐洲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2008年更是躍升到了第14名。中國平安當時還曾斥巨資收購了富通集團的股權。但之後富通集團的業績急轉直下,股價大跌,集團被分拆出售給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企業,導致中國平安的投資血本無歸。

2007年,還有一家比利時銀行,叫德克夏集團,排名第36名,2009年上升到第16名。不過,由於該銀行大量持有希臘、葡萄牙等國的國債,歐元區債務危機後,榜單裡就見不到該銀行了。

最慘的要數美國的幾大投資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合稱美銀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則破產。

這麼多國際知名公司從世界500強企業的榜單上消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1995年,日企上榜149家,美企上榜151家,而中國企業只有可憐巴巴的6家,這裡還包括2家臺灣地區的企業和1家香港地區的企業。現在的我們肯定無法想象,在1995年別說追趕美國,就是討論趕超日本,都屬於天方夜譚。但是在2017年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日企上榜僅51家,美企上榜132家,而中國企業已經暴增至115家(包含港澳臺地區)。

除了《財富》500強外,《福布斯》和《商業週刊》同樣也有500強的排名,它們的區別在於:《福布斯》綜合考慮年銷售額、利潤、總資產和市值;《商業週刊》只把市值作為主要依據。另外,這兩家排名的影響力都不及《財富》500強。

由此可見,在商業社會裡,最受重視的指標非銷售收入莫屬,銷售收入同樣也是企業利潤表中最重要的元素。

02

企業是如何賺錢的

利潤表,顧名思義就是記錄一家公司利潤的表格。如果你認為這張表僅僅羅列了所有收入和支出的資訊,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張表最大的作用是告訴你,企業的利潤是怎麼獲得的?你的企業是怎麼賺錢的?(利潤表的簡要格式如表4-2所示。)

同資產負債表一樣,利潤表也有一個恆等式:

收入-支出=淨利潤

當收入大於支出時,企業才會有利潤,如果收入小於支出,那麼利潤值就是負數,我們稱之為虧損。利潤表裡最重要的專案是第一行的營業收入,這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源,也是企業利潤的來源。營業收入一般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1)主營業務收入,就是企業主要經營業務的收入。比如賣比薩的公司,銷售比薩所得的收入就是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

2)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主營業務之外的其他業務帶來的收入。比如公司有閒置的倉庫,把閒置倉庫出租給其他企業獲得的租金收入,則不屬於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它稱為其他業務收入。

在利潤表中,與收入相對應的,我們通常稱之為支出。支出在企業中往往被定義為兩部分:一部分被稱為成本,另一部分被稱為費用。

同樣是支出,為什麼還要分成兩個部分呢?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1)成本往往與收入是直接關聯和對應的。

比如一瓶礦泉水,它的成本就是你“看得見、摸得著”的礦泉水瓶和裡面的水,同時還包含著你“看不到”的但是與生產這瓶礦泉水直接相關的工人和機器裝置所應當分攤的成本。通常情況下,成本是和生產產品直接相關的支出。

在實務操作過程中,我們將成本分為“料”“工”“費”,即原材料、人工費以及製造費用(機器裝置的折舊、攤銷以及其他輔料成本等)。一瓶礦泉水的售價為1元,“料”(原材料)就是瓶子和裡面的水,生產瓶裝水的工人的工資及相關支出就是“工”(人工費),而因為生產瓶裝水所開動的機器成本以及能源支出、日常機器裝置的維護支出都是“費”(製造費用)。

2)費用與成本不同,費用往往與收入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

比如要把礦泉水銷售出去,就需要僱用銷售人員,同時要做廣告宣傳;銷售人員的工資、做廣告宣傳的廣告費等支出,儘管也是公司必不可少的支出,但因為這些開支並不與生產和製造這瓶礦泉水發生直接關係,不構成產品的成本,因此我們把它們定義為費用。在企業經營中,與生產製造無關的支出,我們稱之為費用。

按照性質和用途,我們又將費用分為三類: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比如把礦泉水賣出去需要支付的銷售人員的工資、銷售渠道的渠道費用、促銷費用以及為推廣產品所產生的廣告費用,這些都是典型的銷售費用。總的說來,只要和銷售活動直接相關的支出,我們通常認為其就是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同樣也是不直接和生產發生關係的支出。比如,每家公司都有總經理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員,如人力資源部員工、財務人員等,公司如果要正常營運,這些人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人和生產產品並沒有直接關係,他們的作用是幫助管理和維繫公司的營運,他們的費用支出不會因為產品銷售的變化而變化。這一類支出,通常被定義為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我們稱之為財務結算費用,就像我們通過銀行匯款時,銀行收取的匯款手續費等各種服務費。另一類主要是利息,我們為了支援企業的經營發展,需要足夠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通過向銀行貸款獲得,但需要向銀行支付利息,即使用這些資金的代價,我們也稱這部分利息為財務費用。

綜上,成本參與產品核算,而費用不參與產品核算(見圖4-1)。但無論如何變化,這兩者都是企業的支出。

03

三項原則,抓住利潤表的核心

收入減成本等於利潤,這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公司的賺錢能力:收入規模如何,成本控制能力如何,最終賺了多少錢。這是所有管理者和投資者都非常關注的話題。

在證券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只關注一件事,那就是利潤。然而利潤表裡往往暗藏著玄機,由於權責發生制的關係,收入和支出不一定要有真實的現金流動,只要發生了,便進行確認,因此有可能產生空有紙面利潤而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利潤表最易操控,也最為可疑,暴露的資訊往往是不重要的東西。那麼,如何發現利潤的支撐點和利潤表中的盤根錯節呢?

利潤表主要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方面的資訊。利潤表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的收入實現情況、支出耗費情況,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分析利潤表應該關注哪些要點呢?解讀和分析利潤表有三組關鍵專案,分別如下。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

毛利。

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只要把握這三組關鍵專案,就能抓住企業經營狀況的核心,企業是持續發展還是陷入困境,一目了然。

1、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這兩項就像孿生姐妹一樣,有匹配和對應的關係。企業沒有收入就無法生存發展,但是收入必然伴隨著成本的支出,兩者相輔相成。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一方面是從市場上找到機會,持續地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則發揮自身的優勢,持續地降低成本,最終達成企業發展壯大的目標。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不乏優秀的公司,企業在努力提高營業收入的同時,要不斷控制營業成本的增長,騰訊就是其中表現出色的公司。

2017年第三季度,騰訊的總收入為6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淨利潤為180億元,同比增長69%。也就是說,騰訊每天淨賺2億元!作為騰訊最賺錢的業務,智慧手機遊戲的收入增長受《王者榮耀》《魂鬥羅:歸來》《龍之谷》等推動。根據這份業績報告的資料,騰訊的營業收入相當於5家貴州茅臺,淨利潤相當於4家貴州茅臺。可以說,騰訊具有極強的盈利能力。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投資企業的第一步,就是要重點分析收入、成本以及兩者之間的邏輯對應關係。因為幾乎所有的財務造假舞弊的公司,都是為了做大營業收入,做小營業成本,尤其是主營業務。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通過做大代理業務、做大流通、虛擬交易、一次性交易等做大營業收入的。

2、毛利率

看毛利率,要緊緊追蹤行業水平,比較歷史水平,以及根據自身的上下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在目前這樣一個市場嚴酷競爭的環境下,毛利率這個指標對於企業投資者和管理者進行分析判斷而言極有價值。

管理好一家企業,往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企業的產品(服務),第二是企業的營運效率。產品(服務)是企業經營的根本,沒有產品(服務)的公司,通常叫“皮包公司”。如果一家公司有不錯的產品(服務),而且自身運作能力強、效率高,那麼就是一家好公司。所以毛利率是評判企業產品(服務)最為關鍵的指標。

根據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年報結果統計分析,毛利率最高的行業為酒店行業,超過85%;毛利率最低的行業是油氣鑽採服務行業,甚至出現了負數(-2.18%)。

我們通過分析過往10年的平均毛利率統計資料發現,在過往10年中,毛利率平均水平最高的行業是葡萄酒行業,超過65%;毛利率最差的行業是燃機發電行業。

其中,葡萄酒在中國屬於高階消費品,因此毛利率相對較高,而燃機發電行業則是消化產能的行業,和經濟景氣度極為相關,所以近年來毛利率逐年降低。通過研究毛利率和比較分析行業,有助於企業的戰略決策和佈局,幫助企業實現管理升級。

3、三項費用

所謂三項費用就是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三項費用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只要公司開門營業,不管是否生產,各種開支就會在這三項費用中產生。

很多公司往往把管理費用當成一個籮筐,將各種不知名的費用都往裡裝。而銷售費用和營業收入之間有邏輯對應關係,你肯定無法相信一個銷售額巨大的公司,卻沒有銷售費用,但這在上市公司中非常常見。

除了以上三組關鍵專案以外,管理者和投資者還要重視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所謂非經常性損益,就是與公司主營業務不直接相關的、偶然發生的一次性交易。這個資料對於投資者來說尤為有價值。

非經常性損益往往被上市公司用來當作救命稻草,一旦發現經營狀況不景氣,就通過變賣股權、出售資產、尋求政府補貼、稅收返還等方式和途徑,營造一個看上去漂亮,但充斥著泡沫的故事。投資者應該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就像企業健身一樣,保留肌肉,把一些脂肪剔除。

在中國,政府補貼某些企業常常會引發質疑,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壟斷巨頭,每年以“政策性虧損”的名義獲得政府鉅額補貼,就被公眾頻頻質疑。再比如,地方政府亂補貼ST公司,被質疑是在扭曲上市公司的真實業績,拿投資者的錢來挽救劣質資產。

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人體的骨骼,那麼利潤表就是公司的肌肉,肌肉是不是結實,是不是能夠有效地支援公司的經營,就看利潤表。利潤表就像人體的肌肉一樣,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動力。所以作為投資者,我們一定要關注哪些公司有脂肪報表;作為管理者,我們更要關注哪些資訊是公司報表中的脂肪。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阿里正式回港上市;騰訊財報有點“難看”;李佳琦又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