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中國談理財之前,首先要明白一點,中國是世界儲蓄率較高的國家,在前4大經濟體中儲蓄率排名第一。然後,從這一點上可以推匯出很多理財行業的問題。

好,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試著推導一下,中國儲蓄率高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儲蓄觀念導致的,只相信儲蓄一種投資方式;

2、居民風險偏好問題,很多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3、國內理財產品供需失衡,不能提供針對化的理財產品;

4、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與儲蓄存款差不多;

除了以上幾點外,事實上,在國內整個理財行業來講,還存在很多不規範的地方,很多線下理財公司明擺著掛羊頭賣狗肉,說好的理財產品到手就成了保險單,甚至有些大型銀行在業績導向下也玩起了這種把戲,名義上是在賣理財實際上卻在為某些保險公司導客流,以及各種飛單現象。

第一個問題:收益率

目前,人民銀行公佈的存款基準利率是,活期0.35%,一年前定存1.5%,兩年期2.1%,三年期2.75%,其他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下浮動。

打個比方,比如你現在拿100萬存工商銀行定存,1年利息是1.75萬,2年是2.25萬,3年是2.75萬,這個利息在你存入的那一刻就已經確定,到期直接拿到本息就可以。

再看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根據和訊網站資料庫統計的目前各銀行理財產品資料顯示,目前在售,預期收益率最低的是中國銀行的中銀匯增產品,到期日是2020年2月,到期收益率為1.75。

該產品屬於混合型產品,主要投向固定收益、貨幣、優先股以及外匯即、遠、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收益浮動,不保證本金和收益。

同樣,目前在售,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興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2020年11月到期,到期收益率10%。

該產品也是混合型產品,主要投向銀行存款、貨幣市場以及部分投資於與黃金、外匯、利率、信用掛鉤的遠期、期貨、掉期(互換)、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浮動收益,不保證本金和收益。

第二個問題:風險

可能大家也都看到了,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無論預期收益率高低,產品在配置資產的時候都會搭配的配置一些期貨、期權等高風險金融衍生工具。

特別是一些年齡大的人去銀行買理財,估計只聽到了預期收益比較高,但是對於自己所投資資金的去向就不大清楚,即使銀行的人給講了也搞不明白,只要收益高就行。

如果不是打包後取了個籠統的名字“銀行理財”,有銀行背書。但是,把這些產品一拆開會發現,資金投向的是一些連炒股的人都不願意碰的領域——期權、期貨等衍生品。

據艾瑞網研究分析,目前傳統銀行理財普遍存在供需不平衡、理財建議不可靠、嚴重風險錯配等問題。

但沒辦法,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相關資訊和建議只能從銀行工作人員獲取,他們說什麼是什麼,不客氣的講,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在業績的驅使下容易使投資者稀裡糊塗的購買了與自己風險偏好不對稱的理財產品。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資訊的公開程度越來越大,人們漸漸意識到這裡面的貓膩,對理財產品的信任度下降,以及在目前“去槓桿”、“去剛兌”的大經濟背景下,與其去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不如直接存定存來的安全方便。

綜合上述分析,為什麼人們更願意定存而不是買理財,這裡面應該不僅僅是收益率高低的問題,還存在風險承受度、對理財產品發行機構信任度等多種問題。

既然如此,何必那麼麻煩,收益率差不多又何必去承擔本不應該承擔的風險!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大利好:華為+5G,30分鐘主力砸1.7億,翻倍牛股在招手,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