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雷/文
當前約84%的養老需求未得到滿足,2020年康養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7萬億元。建議完善康養產業市場競爭機制與系統性相關政策配套,研發具有康養產業特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實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康養產業在科技、資本以及政策的支援下催生"銀色產業"、"銀色經濟",其蘊藏著發展的潛力與空間,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
世界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使全球經濟發展加快轉換升級,康養產業成為經濟的新動力、新增長點。
康養產業的發展趨勢當下我們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人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未富先老、已成不爭的事實。
中國從2000年開始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近些年,中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呈快速增長之勢。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2018年,中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5年間增長了3497萬人,年均增長700萬,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分別增長828萬、827萬,2018年中國老齡人口達到1.67億人。在老齡人口大幅增加的同時,還面臨勞動人口的大量減少和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的走低。2013 年-2018年,5年間,中國勞動人口總共減少1225萬人,年均減少245萬,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分別減少431萬、472萬。由於勞動人口的大量減少,疊加老齡人口的大幅增加,中國老年撫養比快速攀升,由2013年13.1增加到2018年16.8。而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2018年分別為10.94、3.81,雖然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但也都是1978年以來的最低點。
根據相關預測,2022年開始中國老齡人口迎來新的增長高峰,增長數量遠超過2013年-2018年的增長速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帶來了諸多挑戰甚至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另一方面也蘊含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康養產業將有機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藍海和新動力。
與傳統產業不同的是,康養產業是可以輕鬆實現遠距離異地供給的產業,其為許多欠發達地區帶來了發展機會。對於當地養老資源豐富但需求不足,自然資源稟賦較好但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的地區來說,通過充分挖掘當地文化、生態和勞動力資源,進行整體的、系統的、綜合的規劃,不但可以緩解城市居民養老資源的不足的問題,而且有利於帶動城鄉融合,推進鄉村供給側改革,解決養老產品與服務供需結構性矛盾。
據估計,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將超7萬億元,老年人消費潛力將達到9萬億元,康養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將高達20萬億元。
與巨大的市場潛力相比,據不完全測算,當前每年為老年人康養生活提供的產品只有5000億-7000億元,有近84%的老年需求還未得到滿足。可以說,人口老齡化催生的"銀色經濟"擁有高增速、大增量的萬億市場空間。
康養產業發展存在面熱實冷中國康養產業整體起步低,面熱實冷,雖然近年來在國家高度重視與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較大進步,但與老齡人口的需求和康養產業巨大的市場潛力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一)認識理解不到位。中國近20年的老齡化社會程序,人們對老齡化都很熟悉,對老齡化帶來的康養概念也不陌生。但是大多數僅僅停留在概念性的認知裡,對康養產業內在規律,發展條件,產業特點研究並不全面深入。關於康養產業,我覺得有四個認知需要強調:一是不能把政府主導的養老事業當作康養產業。養老事業由行政主導,發展主體是政府,首要目標是公益,而康養產業由市場主導,發展主體是企業,首要目標是利潤。以傳統發展養老事業的手段發展康養產業,就會事倍功半。二是康養產業要把老齡化危機轉化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人口老齡化既帶來了社會負擔,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主體和市場規模。三是康養產業的機遇需要相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康養資源。我們常說的"未富先老"實際上就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對康養產業的阻礙因素。而當前城鎮化、市場化的縱深發展則促使潛在的養老服務市場需求逐漸轉化為有效剛性需求。四是康養消費具有區域時空的可轉移性。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這也是康養資源。也就是說生態環境好的地區,可以通過康養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引導,承接發達地區的康養消費需求。
(二)政策支援不配套。近幾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大量康養產業相關政策,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基本規範》《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以及最近出臺的《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等,並且在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方面也給予一系列優惠,國家政策對康養產業發展支援不可謂不多,但是距離一個完整的、有規模影響力的養老市場和產業還很遠。原因如下:首先,有關康養產業政策法規的推出往往落後於實際發展速度,未能很好地發揮出政策預見性和行業指導性作用;其次,有些政策比較籠統抽象,不夠具體細化,操作性不強;再者,政策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增加執行難度,缺少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使得政策難以真正落實到位;最後,受部門利益或概念理解差異的影響,落實主體不願執行或難以界定而不予執行,而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無法疏通,康養產業的政策的紅利就難以充分釋放。
(三)產融銜接不充分。融資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意願,成為促進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領域的主要瓶頸。康養產業具有成本高、投資回報期長、運營過程中不確定性較多等特點,產業的特殊性對資本市場、融資方式也提出了特殊性要求。中國康養產業起步晚,市場化水平偏低,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融資體系建設也處於初始階段。目前從區域性上看,各個支援康養產業的融資方式均有待完善;從整體上看,關於康養產業的融資系統性建設亟需加強。當前康養產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大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貸款。
(五)有效投資不足。發展康養產業的基礎設施還很薄弱,需要投資,康養產業作為消費性產業,也需要投資作為支撐。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康養產業是當前發展的重點。民間資本與社會力量的進入有利於促進康養產業多元化發展、促進創新以及提供持續發展動能,而吸引有活力、有潛力的社會資本進入康養產業的前提是市場化競爭機制的完善。
發展康養產業的對策政策養老、企業養老、社群養老等傳統養老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今老年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提出以下五條建議:
(一)強化資源整合與頂層設計。康養產業是具有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產業鏈條長等特點的複合型產業,其涉及範圍廣、涉及部門多。因此,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均需站在整合全社會生態資源、醫療資源、生物醫藥等資源高度的基礎上,將康養產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重要戰略的地位,建立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二是在體制機制改革、標準制定、平臺構建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工作,並實時評估、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著手統籌好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康養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在內的各方面力量,構建全方位養老服務體系;三是在發展佈局層面上,對養老服務產業和專案要有所偏向,在市場準入、土地政策、融資支援、人才支撐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援與引導康養產業的發展,實現與人口政策、社會保障、老年醫療等的協調發展。
(二)完善政策配套,強化政策落實。一方面,應加強土地、稅收、信貸、財政等配套政策的支援,研究和制定康養產業發展的投資支援政策,特別是在影響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如用地、水電、稅收及各種補貼上出臺更加詳細並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先支援。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地方保障支援政策與措施,抓好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完善地方土地政策、創新融資政策、強化人才支撐四個環節,將國家政策具體化,根據地方發展情況因地制宜。
(三)完善市場機制。通常由政府主導提供的康養服務,相對有保障,但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由市場提供的康養服務,規範性相對弱一些,但效率非常高。在康養產業中政府應當起主導作用,市場發揮主體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四)拓寬融資渠道。從整體上來說,要打造康養產業完整金融生態系統,拓寬服務門類,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融支撐體系,積極探索應收賬款、動產、智慧財產權、股權等抵押貸款創新,大力推動養老專項債務融資工具、養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養老信託計劃、養老設施租賃等服務平臺建設,突出保險業支援養老服務業發展創新,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給予綠色通道上市融資,以及強化技術創新,開發現代融資和支付工具,加快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另一方面各融資渠道也要著力提高康養產業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把握康養產業高投入、低收益、回報週期長等特點開發差異化產品,積極研發具有康養產業特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五)注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當前中國康養產業的發展明顯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單純依賴政府難以補齊短板,需要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與積極性,實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康養產業與PPP模式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康養產業和PPP模式都具有投資金額大、回收週期長的投入與產出特徵。PPP創新機制能夠為康養產業提供專業化、低成本和優質的服務,而且參與康養產業PPP專案的社會力量主要還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具有經營機制靈活、成本控制能力強等優勢,有利於康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要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老年健康服務業,促進服務水平的提高,形成政府財政和民間資本間互相協作、互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養老問題提供根本出路。
(作者為中國投資諮詢公司原首席經濟學家,新疆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院長;編輯王延春 何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