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於釋出會上表示,10月份,從9月份的5.2%下降到5.1%,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在逐步好轉。“20-24歲之間的大專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失業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以上,所以對整體下降0.1個百分點貢獻非常大。”
而20-24歲間的高校畢業生,恰巧就是被貼上“一言不合就離職”的“95後”。工作兩年跳槽三次,第一份工作平均持續僅為7個月,關注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這些是網路評論中經常給“95後”貼上的標籤,並認為這些特徵也影響著這個群體在職場中的表現。網傳的“95後”辭職信也火出了天際。
但資料證實,事實並非如此。
“95後”在2017年、2018年開始大量步入職場,據麥可思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離職率為23%,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後離職率為42%。這種“閃辭”背後的不安分,以及青年一代的就業觀曾引發了公眾熱議。
但2014-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離職率基本保持穩定,約1/3畢業生有過離職經歷,這也表明,從離職率角度分析,“95後”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容易離職。
分專業來看,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流動性較強,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較高的5個學科門類中,離職率最高的學科門類為“藝術學”,離職率為31%,其後為“文學”“農學”,離職率均為27%。
2018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較高的5個專業大類中,離職率最高的專業大類為“藝術設計傳媒大類”,離職率為53%,其後依次為“財經大類”、“電子資訊大類”,離職率均為均為50%。
畢業生們選擇主動離職最重要的三個因素主要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薪資福利偏低”“想改變職業或行業”,並非標籤所描述的,因單位食堂的飯不好吃等原因“一言不合就離職”。
另一個比例增長明顯的離職原因是“工作要求高,壓力大”。2018屆主動離職的本科和高職高專生中,大學生因該原因離職的比例為18%,高職高專生為22%,分別較2014屆提升了6個和7個百分點。
相對於“70後”、“80後”,甚至初代“90後”,“95後”面臨的壓力更少,選擇更多。與其說任性辭職,更希望“95後”可以找即使偶爾壓力大,但也願意“不辭職”為之奮鬥一生的,讓自己快樂的事業。
-
1 #
-
2 #
想看個真實資料比男足出線還難!
-
3 #
我是拓荒的,我也就業了!
-
4 #
估計登記失業的程式更麻煩了。。
-
5 #
都去送快遞、外賣、減輕了就業負擔!
-
6 #
我家裡蹲復讀,算在就業不?
-
7 #
就業率創多少年新低!
-
8 #
資料的真實性參考天貓的雙十一
這個資料百分之一百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