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股股價大跌13.34%,一夜之間蒸發近1000億美元,相當於6000億人民幣。真要感謝美股投資者,他們集體用手裡的資本攪動資本市場,給你上了一門課:從大局看懂資本。
一、唯物的發展思維我國網際網路的基本發展狀態一直都是“先野蠻生長→再合規生長”,得益於此,在這20年間,我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既提升了國力,也豐富了民眾生活。
不過,既然是發展,就必然會產生新問題。不斷地發展,就會有舊問題累積。
意識由物質決定,所以人的認知和判斷會有侷限性。無論是個人、公司、國家,要想妥善解決某一問題,往往是保持定力再觀察一會,讓更多潛在問題暴露出來再去解決。即:在發展中解決之前的舊問題,同時發展中出現的部分新問題,留到之後的發展中解決。
帶著這種思路,就容易理解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在今年上演的過山車式劇情。畢竟阿里巴巴和螞蟻人才雲集,比外界更清楚自身存在什麼不足。
二、辯證看待阿里巴巴股價大跌阿里巴巴股價大跌、螞蟻再次被約談都反映出市場監管環境變化,兩者折射出同一個問題:資本集中對產業的負面影響。
先強調一點:資本集中是一把雙刃劍,不能一刀切打壓資本,否則不容易形成實力雄厚的民間資本、大企業來對抗外國資本、大型外企。因此,網上流傳的“阿里巴巴和螞蟻將走下坡路”這類言論其實都沒營養。
阿里系這些年可謂順風順水,馬雲經常演講,阿里價值觀被熱議,網友戲稱馬雲為“爸爸”。
監管環境變化、被資本市場看空,首先有助於把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們拉回正軌,使其承擔社會責任引領創新,賺錢就賺錢,別給自己加戲。
其次,能從輿論上剎住“非理性借貸”、“過度負債”、“超前消費”、“消費主義”、“成功學”等多股歪風。消費主義掏空的是現有勞動力,包括在校學生、青年打工人、中年打工人,詳情可參考花唄宣傳廣告《年輕就是花唄,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再次,有助於讓資本知道別把手伸太長,搞壟斷生意、跟底層百姓搶飯吃、引導輿論等行為都要有個度。
資本天生逐利,追求增長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吊命/延壽法門,多長點記性是有建設性意義的。
三、辯證深度理解資本資本只要還活著就要賺取利潤,擴大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本質是賺取更多的剩餘價值。
想賺到更多剩餘價值,就要延長非必要的勞動時間,所以,打工人們還是要加班,996和內卷還是要繼續。
資本積累的方式有3種:資本原始積累、資本積聚、資本集中。
對於資本家來說,資本原始積累就是讓農民成為工人,資本積聚就是將利潤拿去創業或投資來增加自己的財富,資本集中就是收購或抱團。
“資本積累”既是資本家對無產者的剝削,也是大資本對中小資本的剝削。
再強調一次,凡事都是雙刃劍,具有兩面性。經過阿里系這輪的親身經歷,大資本們、中小資本們之間的博弈會更加低調,會更加絞盡腦汁換花樣競爭。
隨著經濟的發展、規模經濟的加強,很多中小資本都會被大資本打敗,零售店幹不過商場、商場幹不過連鎖商超這類大吃中、中吃小的競爭現象依然會繼續上演。因此,部分網際網路公司仍會想辦法試探《反壟斷法》的邊界,不排除“先補貼圈地後殺熟割韭菜”的模式會創新出花樣。
四、總結由於實體經濟不景氣、實體店生意難做,而打壓電商、金融、地產等,是開歷史倒車的做法。因為電商順應資訊科技發展的趨勢,城鎮化會帶動房地產發展,實體經濟、城鎮化和服務業都需要普惠金融。
從整體上來講,我國需要自己摸索道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國在70年裡走過發達國家花了兩三百年的工業化道路,過去為了趕上二戰後工業化大潮的尾班車,追求速度而無奈忽略質量的模式,積累下大量矛盾需要逐一化解;資訊化又沒有很多外國經驗可以借鑑,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已經在不少領域超過了外國。
讓資本長長記性,賺錢同時也要不忘人民;壟斷傷害的最終是你、我、他這些草根民眾。
不是要怪民眾愛折騰各種促銷打折薅羊毛,因為我們都被社會毒打過了,知道賺錢很不容易,可又沒什麼資源去賺更多錢或者靠勞動賺錢速度跟不上資本錢生錢的速度。
一味批評或者跟風發洩情緒沒啥大作用,更可取的方法是投資自己的心智、下一代的教育。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照亮你的人生、家庭乃至時代。
往期文章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