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這也意味著,從11月2日至今,這場雷霆迅速的監管風暴,也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

今天文章,我來跟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1)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關於螞蟻在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嚴重程度來說,應該是從高到低。

排在開頭的是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這個表述比較有意思,我覺得這是指企業本身結構不健全。結合後面要求螞蟻的整改要求裡,其中有一點是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也就是說,螞蟻當前作為網際網路企業,卻跨行業涉足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形成實質上的混業經營,可是銀行法上明令禁止商業銀行進行混業經營。螞蟻透過金融創新,獲得了連銀行都沒有的特權,這實際上是鑽了法律的漏洞。

所以,在2020年9月,央行釋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該規定要求所有非金融類企業在涉足金融行業的時候,需要按照金融控股集團來進行監管。

實際上這已經是給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網開一面,開了個口子。

當時我們在給金融控股集團試點的時候,已經把螞蟻列為試點企業之一。

這實際上就已經是給螞蟻一次合法合規被納入監管的機會。

所以,螞蟻從企業治理結構來說,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需要往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去改進,這等於是要把螞蟻整個企業結構重新梳理一遍。

螞蟻集團準備將持有的金融牌照“裝”進浙江融信這個公司,並以此為主體來申請金融控股公司。

關於金融控股公司,就要涉及到銀行的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

1929年大蕭條爆發,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當時銀行都是混業經營,全能的銀行,這使得當時銀行拿著儲戶的錢去進行各種證券投資,這種過度混業經營,在平時可以極大程度放大銀行的利潤,但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很容易放大風險。

這使得1929年大蕭條裡,出現銀行批次倒閉,於是羅斯福當時出臺政策,嚴禁銀行混業經營。

但這等於扼殺了資本快速賺取的渠道,所以在資本家想方設法遊說之下,1999年美國是放鬆了銀行混業經營限制,於是這給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可以說,銀行的混業經營是貫穿人類過去一百年經濟危機的一個隱形地雷。

但能真正要束縛住資本是很難的。

我們的銀行法是明令禁止商業銀行進行混業經營,要求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證券經營業務的現有規定。

不過呢,現在國外的金融巨頭,基本都是混業經營的,這使得我們的銀行在跟其相抗衡的時候比較吃虧。

所以在2002年,我們就在尋找金融控股集團的模式,來變相進行混業經營。

在2002年,我們批准了中信、光大、平安試點金融控股集團。

金融控股集團就是指,允許其旗下擁有銀行、證券、保險等等。

比如說平安有銀行、也有證券、還有保險。

但從監管來說,平安旗下這些銀行、證券、保險,是獨立經營並監管的,金融控股集團以控股的形勢作為這些子公司的控股股東,但控股集團自己是不允許混業經營的。

這也是目前國際主流的一個金融集團混業經營模式。

這種模式相對來說,監管上比較安全一點。

因為雖然同屬於一個控股集團,但旗下的銀行和證券業務是分業監管,是獨立的兩家公司,比如說平安銀行不能把自己儲戶的資金,拿去平安證券裡搞投資。

這比1929年那種全能銀行,銀行內部可以自由混業經營,相對來說稍微安全一點,資金不能隨意的挪來挪去。

本來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就是西方資本集團在1929年大蕭條後,為了規避分業管理,而想出來的一個曲線路徑。

簡單說金融控股集團,就是在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之間的一個折中道路。

不過我們的金融控股集團在嘗試的道路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說這兩年出現金融機構被集中接管的“明天”,就曾經是最大的民營金融控股集團,但因為其自身各種問題,最終出現這樣被集中接管的情況。

因為金融控股集團很容易激進的放大自身風險,所以讓我們在進行金融控股嘗試的過程,現在是小心翼翼。

但是在2013年之後,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特別是螞蟻,透過金融創新為名,來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實際上形成了跨足銀行、證券、保險的混業經營模式。

這是很危險的。

所以,在今年9月份,我們是要求,螞蟻必須按照金融控股集團模式來進行改進。

這實際上是我們為了把這些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納入管理,所採取的一個措施。

所以我之前也說過,恐怕早在10月24日之前,我們已經是早就準備好了,要對螞蟻進行這種更嚴格的監管,來幫助它降低風險。

本來,如果螞蟻能夠配合的話,我們還能讓其上市融資,藉助融資到的2300億元,可以補充螞蟻的資本金,大大降低其風險。

然而,馬老闆在10月24日的講話,卻顯示馬老闆並不太願意配合我們對其的更嚴格監管措施,甚至有公然反抗的意思。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切的變化時間節點就是10月24日的金融會議上馬老闆那番講話。

但馬老闆雖然是禍從口出,但他明顯並非不經過思考這樣說的,而是在經過他自己思考後,故意這麼說的。

實際上就是馬老闆不想被這樣監管,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

但是馬老闆這樣說,明顯是太飄了。

我們對螞蟻已經夠好了,甚至還允許其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上市融資計劃,給予其高達2.1萬億元的發行估值。

本身去對螞蟻進行這樣的監管,本身也是為了幫助其降低風險。

結果馬老闆不領情,還想繼續高槓杆高風險執行,這實際上已經不是太飄的問題了,而是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馬究竟只是在天上飄,還是在地上跑的“木馬”。

馬老闆在會議上說,我們的金融是“年輕人”,我們不能用歐美的《巴塞爾協議》這樣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來對我們的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網際網路金融的資本充足率可以不做10%的強制要求。

結合9月份出臺的試行辦法,我們就不難看出馬老闆為何要這麼說。

原因就是,螞蟻當前的資本充足率只有2%,我們要求他達到10%,他不服。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在10月24日前後,我們對螞蟻的監管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變化。

但實際上,我們針對螞蟻的這些監管措施,是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並非因為馬老闆10月24日的講話才臨時起意。

只不過,10月24日的講話,是把本來暗地裡的一些博弈,給公開明面化了。

也就是本來可能是循序漸進的監管改變過程,變成了現在這樣雷霆迅猛的監管風暴。

因此今天約談裡,在螞蟻存在的問題裡,第二點就提到“法律意識淡漠,藐視監管合規要求,存在違規監管套利行為。”

這實際上就應證了我之前跟大家分析過,螞蟻在11月2日之前,有不配合監管的傾向。

這是非常大膽,且危險了。

瞭解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對從11月2日開始的這一系列雷霆迅速的監管風暴感到奇怪。

並且,螞蟻這種居然敢公然不配合監管的傾向暴露,也讓我們意識到國內一些網際網路新興資本,有試圖掙脫掌控的跡象。

於是過去一個多月,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反壟斷行動,才會如此迅猛。

這些事情,都有很多這種內在聯絡。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推理猜測,不代表事實一定如此,僅供大家參考。

(2)整改內容

這五大整改要求,基本都是招招見血直至要害。

第一點,要求螞蟻迴歸支付本源。

這個意思是說,螞蟻是支付寶起家的,支付寶是你的本源,搞好支付,提高交易透明度才是對螞蟻來說最重要的,不要為了賺錢,就去搞各種網際網路金融。

第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涉及個人徵信業務。

本來,我們全國的銀行放貸業務,都是基於央行的徵信報告來統一對全體徵信分。

不過螞蟻的信用積分算是另闢蹊徑,自己建立了一套個人徵信評定機制。

在第二點裡,我們並沒有要求螞蟻暫停這樣的個人徵信業務,只是要求其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徵信業務,保護個人資料隱私。

也就是螞蟻搞的個人徵信評定機制,我們認為這是有利於健全我們整體的個人徵信體系,但同時強調其要保護好個人資料隱私安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點,就是提到螞蟻要往金融控股集團方面去轉變,同時強調其要確保資本充足、關聯交易合規。

這個上面有分析過,這實際上就是把螞蟻當前深度混業經營的狀態,給拆分成數個獨立的子公司,再由螞蟻金融控股集團去控股。

這意味著,螞蟻將告別過去深度混業經營的野蠻生長狀態。

第四點,按審慎監管要求嚴格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

這裡“審慎監管”就是對馬老闆在10月24日講話要求放鬆監管的一個迴應,同時使用了“嚴格整改”的詞彙,這也意味著螞蟻未來肯定是要告別50倍槓桿的高風險放貸模式,包括支付寶上的保險、理財等產品的銷售行為,估計都會出現一些變化,前段時間各個網際網路APP下架銀行存款產品,只是一個開始。

第五點,主要是強調螞蟻放貸的證券ABS模式,也就是把個人消費貸打包成證券ABS,然後迴圈銷售給銀行的次貸模式,這是導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模式,區別只是螞蟻把房地產ABS,變成了個人消費貸ABS。

在經過第二次約談後,意味著對螞蟻的監管有了一個階段性結果,做了一個定性。

下一步就會進入到具體的執行過程裡。

客觀來說,螞蟻從成立到現在,一開始還是有實際意義的金融創新,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支付便利性。

螞蟻的功,我們是要肯定的。

所以今天約談的開頭就是肯定了螞蟻的一些有功之處。

然而,就像尼采那句“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句話,通常會被解讀為“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螞蟻透過高槓杆高風險的執行擴張,已經形成實質性的網際網路壟斷平臺,影響力越來越大,卻也忘記自己的初衷,開始陷入到資本逐利唯利是圖的模式。

所以,就像進約談裡提到的那樣,螞蟻必須將企業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必須切實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這實際上也是我過去文章一直在強調的重點。

在當前我們和美國博弈激化的情況下,面對極其複雜的國際格局和經濟形勢,我們內部這些新興資本一定要把自己的屁股給端正了,不要坐歪了。

不然很容易被打屁屁。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券商給出2021四大方向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