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海南生態軟體園。袁才 攝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中華民族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澄邁發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這五年,澄邁地區生產總值跨越式增長,在全省各市縣排名中位列第四,在非地級市的縣市(區)中穩居第一;
這五年,澄邁產業結構不斷調優升級,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
這五年,澄邁“五網”建設日趨完善,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
奮進“十三五”,澄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認真執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三縣三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於複雜嚴峻形勢中搶抓機遇,於經濟下行壓力中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砥礪奮進,實現縣域經濟平穩增長,改革創新不斷深化,生態優勢日益彰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時間的書頁不斷掀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迎接下一個五年,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麗澄邁建設邁出新步伐。
多領域改革 營商環境不斷提升
在位於澄邁的海南生態軟體園,註冊一家企業要多久?
在填寫《企業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企業核名、線上遞交材料、線上稽核之後,海南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春國不到3小時就拿到了企業營業執照。
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讓企業“足不出園”即可辦理工商、社保、公積金等多項業務,這是海南生態軟體園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的東風,不斷創新服務和審批機制取得的碩果。
“十三五”期間,澄邁縣銳意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市場主體鬆綁減負成效漸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全省樹立了最佳化營商環境標杆。
作為全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澄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取得突破。海南生態軟體園投資專案落地時間由原來的328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老城開發區審批提速90%以上;全面推進“一窗綜辦”改革。按照事項關聯度分領域設定了企業開辦專區、社會事業專區、工程建設專區、婚姻登記專區、不動產專區等五大類綜合視窗,政務大廳視窗從原來的45個精簡到29個,視窗縮減率達41%。視窗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政務服務新模式,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利度、滿意度。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各類手續大幅簡化,從2015年“三證合一”到2016年“五證合一”再到2017年“多證合一”,頒發的營業執照總數持續增加。2020年,澄邁縣新增市場主體10566家(其中企業6493家、個體戶3978家、農合社9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5.37%,新增註冊資本496.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38.77%。截至目前,澄邁累計市場主體41594家,其中登記企業數為17035家,個體戶23129家和農合社1430家;累計註冊資本2349.25億元。
“多規合一”改革紮實推進。《澄邁縣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完成編制並獲得省政府批覆,解決了各部門共71項規劃各自為戰的問題,消除總規、土規、林規矛盾斑點17.7萬個,建立起全縣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多規合一”綜合資訊平臺得到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約束、管理、督查、執法上的“合一”開始運作,“一張藍圖幹到底”進入實施階段。
一名教師在澄邁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咖啡專業班授課。舒曉 攝
與此同時,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公務用車改革、供銷社改革、殯葬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
發展數字產業 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澄邁經濟逆勢增長,活力十足。
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2億元,同比增長4%;完成稅收49.88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由負轉正。其中,海南生態軟體園實現稅收29.26億元,同比增長59.7%。數字產業的異軍突起,成為引領澄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前三季度經濟亮點,實際上是澄邁縣多年來堅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的結果。”澄邁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澄邁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人才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做好馬村港、“海澄文”同城一體化、網際網路產業等“港、城、網”三篇文章,讓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釋放出動力和活力。
多年來,海南生態軟體園堅持圍繞綠色科技主線,不斷創新和升級產業,確定了“數字貿易策源地、數字金融創新地、中高階人才聚集地”的定位,重點發展“一區三業”,即區塊鏈試驗區、數字文體、數字健康、數字金融等重點產業。同時,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建成包括教育、醫療、商務、居住等於一體的產業微城,讓企業“在公園裡工作,在生活中創新”。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澄邁縣依託老城開發區、海南生態軟體園等重點園區,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實施人才驅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園區經濟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活力逐步激發。
2018年4月13日以來,落地海南生態軟體園的牛津(海南)區塊鏈研究院先後吸引上百名來自牛津大學、麻省理工、蘇黎世聯邦理工等全球頂級院校的優秀科學家加盟,具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佔比超過50%。
2019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有5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9家,總量全省第二。澄邁縣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殊榮。
此外,澄邁縣充分發揮“農業科技110”的龍頭作用,積極開展病蟲害防治,栽培養殖等技術培訓和指導;目前,澄邁縣擁有9家農業科研機構,並與中國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簽訂合作協議,集聚了強大的科技後援團。
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澄邁縣出臺一系列措施推動新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網際網路產業保持高速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低碳製造業、現代物流業實現較快發展。11個重點產業趨於成形成勢,2019年全縣11個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210.8億元,佔全縣GDP比重的63.8%,11個重點產業呈現質效同步提升的發展勢頭。
補齊短板 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翻開這5年澄邁的“民生賬單”,數不清的暖心變化,記錄著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獲得感,也見證著人民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
澄邁金江鎮黃竹村脫貧戶王正波(左一)在養雞場收集商品雞蛋。舒曉 攝
過去5年,澄邁加樂鎮加朗村村民王賢祥在當地政府幫扶下,發展養鴨產業,順利脫貧。去年,王賢祥的妻子外出務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自己則獨自在家起早貪黑照料鴨群,養鴨年收入25萬元,建起新房,成為鄉鄰口中津津樂道的脫貧典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落下一個人。“十三五”期間,澄邁縣始終把扶貧攻堅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紮實推進“兩不愁三保障”措施,扶貧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16年至2019年累計脫貧人數22822人。2019年,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9799.96元,是省定標準的2.6倍,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一年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
“日子越過越好了,吃穿不用愁,看病就醫方便,身體越來越棒!”澄邁縣福山鎮花場村的文化廣場,七八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圍坐在一起喝咖啡、拉家常,感嘆過去幾年生活的變化,老人的笑容、健身器材、綠樹紅花,構成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
過去5年,澄邁健全縣鎮村三級衛生醫療服務網路,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同時引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中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面板性病防治中心等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分別與澄邁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縣皮防中心進行醫聯體合作。此外還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在富力紅樹灣建立了海南健康管理研究學院,全縣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2019年,澄邁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達97.57%,人均預期壽命79.9歲,高於全省水平。
過去5年,澄邁真金白銀投入教育事業。華東師大澄邁實驗中學、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海南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等一批優質名校專案先後落地澄邁,教育高地迅速崛起。2020年,澄邁投資11.3372億推進海南中學美倫校區專案建設;總投資為2.3498億元在大豐、加樂、中興、永發等四鎮建設集中寄宿制辦學;新建7所公辦幼兒園建設、改擴建3所公辦幼兒園。澄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邁上新臺階。
過去5年,澄邁“五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態勢。“路網”延展織密,“水網”設施建設紮實推進,“電網”升級改造成效明顯,“氣網”建設穩步推進,“光網”基本建成。
在澄邁縣橋頭沙土甘薯合作社,農戶在品嚐地瓜。阮琛 攝
截至2019年,澄邁累計投入13.1億元建設交通扶貧六大工程,建成通車裡程937.436公里;建成410宗供水及飲水安全工程、11座大型供水廠和2座大型汙水處理廠;投入1.31億元建成電纜管溝108.3公里,新建和改造線路490.9公里;燃氣管道鋪設87公里,天然氣管道開通居民使用者達7.7萬餘戶;2019年新建5G等各類通訊基站305個、自然村光網229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4G訊號100%覆蓋,實現光纖寬頻100%覆蓋……
一大批惠民舉措結出豐碩成果。澄邁人均GDP從2015年49890元,增加到2019年的66414元,保持高於全省人均GDP水平,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高。
(海南日報策劃/賈飛 撰稿/肖豔)
原標題:澄邁產業結構不斷調優升級,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