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覆盤
一、訊息面
1、消費電子:小米11系列將於明天晚上釋出,官方宣佈取消附送充電器。就像當年蘋果率先取消3.5mm耳機孔帶來了無線藍芽耳機的風靡,小米跟隨蘋果取消附送充電器,三星S21系列也將取消充電頭,其他廠商將會跟隨取消。因為從品牌廠商的角度來看,取消附送充電器不但有助於降低BOM成本,升級螢幕、攝像頭、儲存、wifi等元件的效能,也有助於加快快充的普及。
近期,安卓廠商新機發布的節奏加快,三星S21、 vivo X60、iQ007、小米11等新機將於元旦前後密集釋出,進一步加強了消費電子產業鏈一季度業績向好的確定性。之前我們也多次在覆盤中講了看好消費電子尤其是果鏈一季度表現的觀點,近期立訊的走勢已經體現出了一些積極的訊號,當前時點維持觀點不變。
2、北向資金:明天恢復交易。
二、基本面
1、滷味:絕味食品週五漲停,主要原因是大股東減持競價交易完成,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過去三個月總共減持了5%股份,持股比例從56.24%下降到51.24%,對市場的壓制因素解除。絕味現在對於明年也有46倍估值,資金追捧的核心原因在於對商業模式的逐步認可。休閒滷味過去幾年保持著20%+的行業增速,是少有的成長性賽道之一,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龍頭企業能享受集中度的持續提升,現在前五大公司市佔率20%左右,絕味第一,周黑鴨第二,今年疫情影響下,絕味加速開店,小店作坊和夫妻店受衝擊很大,集中度在加速提升,絕味憑藉規模優勢和優秀的供應鏈管理效率,為以後的成長奠定基礎,而且滷味的加盟不需要很多資金,坪效高、開店快,目前來看開店上限還有接近翻倍的空間,這個空間可能5-8年就填滿了,所以未來絕味的戰略是兩點:深耕鴨脖+構建美食生態圈,今年輕餐飲一直貢獻的是負的投資收益,佈局更多考慮長遠,一個是進軍餐桌滷味,一個是打造自己的供應鏈。當前估值反映的是市場給予未來成長確定性的溢價,跟蹤為主,明年如果有回撥機會可以保持關注。
2、顧家家居:證監會立案調查主要針對的是董事長在18年收購喜臨門時的操作,當時董事長先買入喜臨門部分股票,然後上市公司才公告要收購喜臨門,在程式上確實有內幕交易的嫌疑。但是經過了解,當時喜臨門董事長面臨質押問題,確實有賣出股票的意願,對於顧家來說是併購的好機會,顧家作為沙發龍頭、喜臨門作為床墊龍頭,如果合併成功的話將會成為國內軟體傢俱的霸主。上市公司併購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流程並不少,顧家董事長的提前買入,更多是想盡快買到足夠多的股份,並不是想賺內幕交易的錢。後來喜臨門董事長質押問題得到了解決,交易沒有談成功,顧家董事長的喜臨門股票也已經賣出,最後並沒有獲利。參照其他的案例,可能最壞的情況就是顧家董事長個人被罰款,對公司經營沒有太大影響。顧家家居是在傳統行業中比較早轉向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董事長放權比較徹底,目前主要管理人實際上是從美的挖角過來的總裁,根據之前的公告,總裁將會增持1.3-1.6億,增持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再加上這次事件後公司快速回應投資機構等,整體來說管理層還是相對靠譜的。
從基本面上來說,國內沙發、床墊等軟體傢俱行業已經進入到低速增長的成熟階段,而且行業比較傳統,以手工生產為主、區域型的企業仍然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出口代工仍然是傢俱上市公司不可缺少的利潤來源,在內銷方面以顧家為代表的龍頭公司份額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未來公司成長的核心還是渠道,公司已經是國內軟體家居中門店數量最多的公司了,但是由於公司是多品類、多品牌運營,門店仍然有加密空間,明年公司計劃開店800家,目標還是比較高的。除了數量以外,渠道質量也在提高,公司數字化改造目前略顯成效,總部已經可以對於門店的經營資料進行密切跟蹤,而且公司還成立了區域零售中心,給予經銷商深度的激勵和支援,未來進一步向中小品牌造成打擊。
根據公司給的業績指引,未來3年增長在20%左右,考慮到公司目前正在從製造型企業轉向品牌消費型企業,合理估值中樞可以提升到25倍,參考公司明年16億的利潤,如果這次公司可以跌到400億市值附近和以下,是可以關注的。這個估值分析,之前覆盤給過的,今天只是重複下。
3、貝達藥業:是國內最早上市的 biotech公司,其核心產品埃克替尼也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可以說是國內抗腫瘤小分子創新藥的先行者,公司經歷近10年埃克替尼單個品種支撐業績的時間,2020年底公司的第二個抗腫瘤靶向藥恩沙替尼終於獲批上市,實現從1到2的跨越。
我們認為2021-2022年是貝達藥業基本面加速向好的階段,公司產品線中除了埃克替尼我們認為還可以透過適應症的拓展而維持低速增長外,恩沙替尼將開始貢獻業績,市場此前對於公司恩沙替尼上市晚於預期(實際是因為藥學原因而非公司本身)也有所詬病,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公司將在明年1-2月份提交三代EGFR新藥的上市申請(預計是20-30億級別品種),研發進度非常快。另外明年年中前後還將有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的上市(競爭較為積累,潛在市場空間有限)和CM082的申報上市,到2022年預計公司以上5個產品可以同步銷售,且恩沙替尼將在明年提交美國的上市申請。
對貝達藥業我們DCF估值在460-490億元左右,創新藥企業的DCF估值波動幅度較大,比較好的投資時期就是重磅新產品上市和開始放量的時期右側介入賺基本面加速向好過程中估值抬升的部分,而未來3年我們認為都將是貝達藥業基本面加速向好的階段。貝達藥業短期壓制股價的因素還有公司大股東持續的減持,其中創始人之一王印祥在離開貝達後建立的加科思已經在港股上市,減持貝達藥業也是可以理解。具體對於貝達藥業和用友網路,將在下週完成初步的系列研究。
4、中科創達:公司週五股價大幅波動,盤中振幅超過10個點。瞭解下來,公司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趨勢性資金調整倉位,臨近年底有獲利了結的需求,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
從公司本身的邏輯上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電氣化和智慧化,差異主要體現在智慧化,智慧化發展過程中,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的優先順序有先後,雖然車廠自研系統是最終方向,但是發展過程中一定需要引入第三方軟體服務商進行配套開發。
公司是具備作業系統平臺開發能力,與核心晶片和系統廠商深度繫結,由於車規級驗證和客戶資源是軟硬體配套廠商進入智慧汽車的主要壁壘,因此公司形成了相當的競爭優勢。隨著高通ride自動駕駛平臺推廣,以及傳統車廠如大眾等廠商加速完善電動化平臺,公司未來三年的成長確定性是很高的,所以即便是計算機板塊今年下半年經歷了大幅下挫,公司股價一直維持在高位。公司近三年成長邏輯不變,如果公司有向下調整的機會,80元左右入手會具有相對較高的安全邊際。上次因為華為造車,已經給過觀點,我理解公司唯一缺點是小貴,但未來的智慧汽車——軟體定義汽車,一定會有公司的一席之地,因為車場自己做不了全套系統,又不可能只跟華為一家合作。
5、鋰電:週末大家討論固態電池很熱烈,其實這個事情我們在一個多月前說過一次,大家可以回去翻下紀要,就是說鋰電池的技術路線革新是會持續不斷進行的,時間上大約是五年一個週期。固態電池確實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個主流技術,因為理論上來說會比液態電池更安全,但成熟的產業化一定不是現在,原因也很簡單,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種很合適的固態電解質。但是從鋰電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是一定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變革的,因為這個行業要持續發展下去的核心邏輯就是在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用更便宜易得的材料做出更高的能量密度以期獲得更低的單GWh成本。
然後紀要裡講的鋰硫電池,這個在研究領域也是一個很熱門的方向,但是在現有的電池體系下也很難有發揮空間。先講一下這個電池體系的好處,最大的好處是原材料便宜易得,正極是硫負極是鋰,硫是很便宜的,這個非常符合我們前面講的行業發展邏輯。另外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因為硫的比容量非常高,可以達到1600mAh/g,而現有的最高比容量的正極材料裡面最高的三元811電池正極比容量在300mAh/g左右,因此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但是這種電池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反應過程中形成的多硫化物會刺破隔膜造成電池爆炸,以及鋰負極過於活潑也容易發生安全問題,還有諸如硫不導電導致影響電池高倍率效能,電池的充放電迴圈次數低等問題。因此在現有的液態電解質下是很難做出符合安全效能要求的電池的。但這些問題在固態電解質的環境下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解決,因為固態電解質沒有隔膜,也就不存在會發生隔膜被刺破導致電池爆炸的安全隱患了。
迴歸到投資層面,其實目前頭部的電池廠商都有在做相應的研究佈局,但是大家要理解一件事情,首先產業的發展不會像二級市場一樣走的那麼快,不可能說一個技術有一些進展就意味著馬上能產業化了。無論是固態電池還是鋰硫電池裡大規模產業化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預計三五年能實現產業化是比較樂觀的了。實際上在今年811出現各種安全事故後行業已經在反思是否需要走得那麼快了,因此能看到近期磷酸鐵鋰電池又被大家重新關注起來,車廠在配置時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過於追求續航里程。背後的邏輯是在政策影響趨弱後大家更關注的是價效比和安全性,新技術的初期價效比一定是沒有成熟技術好的,成本的快速下降需要時間,因此大規模上量也需要時間。因此大家擔心的諸如恩捷做隔膜以後用不到了的問題,一方面電池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肯定是多種技術路線並存的,鉛酸電池現在還在使用呢,另一方面固態電池來的沒那麼快,至少還有5-10年給恩捷去做佈局,未來也不一定恩捷不會參與固態電解質的佈局。另外,很多公司都宣稱自己有固態電池的研究,有相關技術,這個我想說,大家還是要去甄別真假技術這個事情,實驗室進度跟小批次量產到工業化大批次量產永遠是不一樣的概念。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的燒錢,現在很多二線廠商連811都沒搞定,能有這樣強的技術能力和資金能力去做固態電池的開發嗎,我對此表示懷疑。之前我們說過,鋰電池的投資要關注引領迭代的龍頭,跟隨迭代的公司可能會在迭代的過程中死掉,所以如果新技術到來受益的一定還是寧德時代。
還有同學問上游材料漲價對下游需求的影響,從行業邏輯上講,過去下游需求不好導致行業供給出清,進而導致價格大幅下滑產能收縮,現在下游突然(預期)需求好轉自然會導致上游材料端漲價,甚至有些產能短期還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材料端價格持續上漲後一定會傳導到電池端,然後導致電池價格上漲進而抑制需求。但是資本都是逐利的,在下游需求很好的情況下上游一定會進行擴產的,漲價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根據不同的環節擴產週期不同漲價持續的時間會不同,但終究行業會進入供需平衡甚至產能過剩的狀態,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為什麼材料端更偏向於週期屬性的原因,大家可以回頭去翻一下上次發的紀要來理解一下這個問題。因此,對於我們投資來說,漲價會給企業帶來量價齊升,因此短期會有比較大的漲幅,但材料端的企業要看長邏輯的話會稍微難一點,更多的還要結合後續的供需情況來做判斷。目前來看,明年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電解液都是供給比較緊張的,其他部分供需格局會比今年有些改善,但漲價邏輯最順的肯定是前面兩個
三、策略
1、策略上關注幾個變化的點。一是已經臨近公募基金年度排名戰結束,明年年初公募基金應該會進行集中的調倉換股,中信策略週末提醒提防抱團瓦解,注意抱團板塊的短期風險。但是醫藥、新能源和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股仍然具有長期配置價值,如果這些股票因為短期博弈跌下來,可能迎來明年整年最佳的配置機會;二是短期各地零散疫情會對酒店、航空、景區、影視、餐飲等前期受益於疫情後確定性復甦的行業造成壓制,同時零散疫情造成的經濟擾動也會延長政策上維持寬鬆的時間。
2、很多同學問了很多中小票,我都沒點評,我覺得點評意義不大哈。首先,目前是產業時代,就是宏觀經濟波動不大,只有部分賽道的部分龍頭有機會,大部分股票的邏輯是不通的,真心不用看;其次,今年到本週末,有一半的個股沒漲,以本週五為例,兩市一大半企業的日成交額不到1億,甚至很多日成交都不到3000萬,不能說這些公司沒有機會,但它們確實是被邊緣化了,加大處罰、全面註冊制時代,一旦出現利好,這些沒流動性的公司跌起來會很恐怖,所以我也在說,我目前的精力基本都在研究中大盤股上。下週,我們還是沿著計劃,對一些有可能出現機會的標的進行深度研究,如果符合要求會考慮加入股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