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期,伯克希爾披露第三季度財報。

資料顯示,伯克希爾1~9月營業收入為1892.48億美元,淨利潤為522.58億美元,2018年同期淨利潤為294.13億美元。2019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49.72億美元,淨利潤為165.2億美元,市場預期第三季度淨利潤為88.84億美元,2018年同期為185.4億美元。按照美元/人民幣匯率為7.02計算,整個第三季度,相當於伯克希爾每天進賬49.5億元,利潤12.6億元。

其中,保險板塊可謂伯克希爾的“彈藥庫”,公司旗下蓋可保險貢獻了約6成的保費收入,再保險業務貢獻約7成的浮存金。截止9月30日,伯克希爾保險浮存金為1270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40億美元。

保險板塊的意義遠遠超過其在營收和利潤方面的貢獻,保險公司“先收後付”的模式使其可以預先收取保費並統一運作,日後出險時再賠付給投保人,這種模式讓保險公司持有大筆資金,即“浮存金”,儘管保險公司沒有浮存金的所有權,但有使用權,可以撬動投資併購槓桿。

正是由於保險公司這種商業特質,保險成為伯克希爾其他版塊賴以生存的基石。在伯克希爾官網首頁,巴菲特寫信主動推薦瀏覽者購買旗下保險公司產品,保險在公司的核心業務地位可見一斑。

伯克希爾第三季度淨利165.2億美元,保險是其彈藥庫,以獲取浮存金為目的

11月2日,伯克希爾哈撒韋釋出的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前9個月淨利潤為522.58億美元,同比增長77.67%,營業收入為2305.44億美元,同比上漲16.92%。

前9個月A類股每股收益為31944美元,2018年同期為17885美元,前9個月B類股每股收益為21.30美元,2018年同期為11.92美元。

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為165.2億美元,同比下滑10.87%;三季度運營收入7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

從分部業務來看,保險板塊貢獻規模,實業投資貢獻利潤。

營收貢獻上,服務零售、製造業、保險分別貢獻 32%、25%、25%;利潤貢獻上,製造業、保險、鐵路分別貢獻 30%、26%、22%,營收和利潤結構保持多元均衡狀態。三季度,保險承銷運營淨收入4.40億美元,同比下滑0.2%;鐵路、公用事業、能源業務運營收入26.4億美元,同比增長6.4%。

在資產端,保險佔比近一半。保險、製造業、鐵路、能源與公用事業、服務與零售業總資產佔比分別 47%、20%、13%、14%、6%。

資金來源端以留存收益和浮存金為主。如果考慮全口徑資金來源,留存收益佔比 45%,是第一大資金來源,保險浮存金、有息負債、所得稅負債佔比分別 為17%、14%、7%,浮存金僅次於留存收益為第二大資金來源。截止9月30日,伯克希爾保險浮存金1270億美元,在負債中佔比37%,為第一大負債來源。

從資產回報率看,前三季度,鐵路、製造業、服務零售三大板塊 ROA較高,平均回報率達到5%以上,保險和能源公用事業回報率較低,平均在2%-3%。

相關資料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特拉華州註冊,公司總部位於奧馬哈,內布拉斯加州。它是一家控股公司,擁有從事許多不同業務的子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險業務,主要是根據再保險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保險業務。

從6700萬增至1270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收購財險和再保險構築千億負債浮存金

從1967年到2019年9月30日,伯克希爾管理的浮存金總額從6700萬美元增至1270億美元,在50多年的時間裡,其年化增長率達16%。伯克希爾做大浮存金規模主要依靠收購保險公司、專攻大型再保險業務。

不斷收購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收入

1967年,巴菲特首次收購國民保險公司(NICO)和國家消防和海洋保險公司,1996 年收購蓋可保險,1998年收購通用再保險,保費收入累計增長1472倍,年複合增長達16%,截至2018年,伯克希爾以574億美元的保費收入位列全球保險行業第 12位,美國第4位,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

經過不斷收購和整合,目前伯克希爾有 3 大保險運營主體,分別為蓋可保險(GEICO)、伯克希爾再保險(BHRG)和 BH Primary,分別涉足車險、再保險和特殊保險業務,共 27家保險子公司。

從各保險公司歷年保費收入看,蓋可保險是保費收入的主要貢獻者,2018年蓋可、BHRG和BH Primary 保險收入佔比分別為 58%、28%、14%;而再保險是浮存金的主要貢獻者,各公司浮存金資料僅公佈到 2016 年,BHRG、通用再保險(2018 年併入 BHRG)、蓋可、BH Primary 浮存金佔比分別為49%、19%、19%、13%。按照這一比例估算,再保險業務為伯克希爾貢獻

的浮存金佔 68%。

專攻大型再保險業務

伯克希爾是少數可以承接巨災再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有能力簽下一些超過其他再保公司不願籤的大額保單。

伯克希爾再保險是全球第三大再保險公司,長期維持3A評級,可以承接巨災再保險業務。9·11事件衝擊下,其他保險公司評級普遍被下調,無力或不願開拓新業務,通用再保險作為唯一一家 3A 級公司,敢於接單,奠定市場領先地位。據巴菲特2015年《致股東的信》所稱,歷史上只有 8 筆單筆保費超過 10 億美元的財險和意外險保單,全部由伯克希爾簽下。

善於開發非標準化保單,提高議價能力。再保險保單由於保額巨大、責任認定和風險分擔流程複雜,伯克希爾善於逐筆定價。

例如,伯克希爾曾透露願意向3家信用評級面臨調降風險的保險公司承保價值8000億美元債券違約再保險,為避免評級下調,他們需向伯克希爾再保險支付1.5倍保險金額。此外,旗下 NICO保險還開發諸多與體育明星的意外險、傷殘險,例如承保了拳王泰森的生命險,創下保費不菲的保單。

拉長再保險賠付時間,確保流動性安全。儘管再保險風險集中度更大,但在嚴重的出險事故,定損與清算往往需要更久時間,伯克希爾再保險賠付有時候會跨 50 年之久,因此不會對短期現金流造成衝擊。

浮存金成本為負,不以價格戰擴大市場份額

浮存金相當於借投保人的錢,承保盈虧決定浮存金成本,承保虧損額即為融資成本。1991年至今,伯克希爾合計實現承保利潤 133 億美元,承保利潤率為 2.1%,相當於巴菲特使用浮存金進行投資的平均成本是·2.1%,不僅沒有成本,而且還從投保人身上獲得了“補貼”。近16年來除 2017年出現虧損外,保持了15年間承保利潤。

制定清晰的經營目標,不以“價格戰”擴大市場份額。在巴菲特1998年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之初,就因為競爭太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佔有率,對保單收費不夠,危及公司的生命線。後來,巴菲特為保險業務制定了清晰目標,堅持“不能以虧損為代價來擴張市場份額”。

NICO保險公司把價格定在一個能夠保證盈利的水平上,甚至不惜自1986年經歷長達14年的市場份額下降。再保險業務同樣,2006 年美國未遭受特大颶侵襲,再保險市場盈利向好,各公司在颶風保單上打價格戰,巴菲特決定減少在颶風上的風險承擔。

其次,在眾多保險類別中,巴菲特對財產險格外青睞,公司專注於財產意外險賽道,以避免壽險對負債成本侵蝕。

負債成本低。財險浮存金不同於壽險準備金,壽險準備金需要承諾收益率,保險公司很容易為了短期競爭承諾較高的收益率,造成負債成本過高而受損。

現金流更穩定。壽險可以退保,意味著準備金可能會被隨時支取,而財產險中,車險一年一繳,不會遭遇大規模支取和擠兌。正是因此,2013·2017年伯克希爾保險平均承保利潤率高於美國財險行業整體水平,更大幅高於壽險行業。

再次,以直銷模式控成本。伯克希爾旗下蓋可保險是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之一,競爭優勢在於極致成本控制,蓋可保險常年綜合成本率維持在 96%以下,資金成本為負。

聚焦低風險優質客戶。蓋可保險最初客戶為政府僱員,行為偏好較為保守,駕駛汽車出險概率較低。

打造強大的直銷渠道。蓋可保險為直銷型保險公司,顧客主要通過電話、網際網路和郵寄的方式購買保險,2010 年它成為全球首家支援手機投保的保險公司,省去了傳統保險的龐大代理人隊伍和費用,因而成本和定價更低。

憑藉低價和口碑,提高市佔率。蓋可保險根據投保人的駕駛背景、教育程度、忠誠度等給予折扣,甚至可以分期付款,同時打出“15分鐘節省15%”的廣告語,高效與優惠口碑甚佳。蓋可保險業績持續增長,市佔率由2000年的4.7%增長至2018年的13%。

巴菲特執掌下的伯克希爾,從瀕臨倒閉的紡織廠練就成世界頂級投資集團,搭上國運順風車、成功的商業模式、出眾的個人能力和品格缺一不可。巴菲特的崇拜者和模仿者也絡繹不絕,

“保險+投資”的優勢吸引平安、復星、乃至安邦等公司成為這一模式的追隨者。

例如平安,從保險起家,步步為贏,躋身世界頂級保險公司;復星則從投資起步,嫁接保險模式,致力打造跨境投資平臺;也有諸如安邦等,靠萬能險吸收高成本保險負債,投向股票、地產等領域,因風險暴露和違法違規行為落得鋃鐺入獄下場。

然而,同樣的模式,各公司的命運相差甚遠。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有望開啟新一輪反彈的醫藥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