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武漢位居全球經濟競爭力第43名 繼續華中第一

武漢位居全國經濟競爭力第8名 高於成都、重慶、鄭州?

據武漢晚報、荊楚網11月13日訊息,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一項報告顯示,武漢位列全球50萬以上人口城市經濟競爭力第43名,全國第8名。

北上廣深、香港、蘇州不說了,國內排在武漢前面的還有南京。南京經濟競爭力強於武漢很奇怪,南京市區面積不大,也沒啥工業,熊貓電子以及一些照明電器,大概是江蘇經濟發達,省會城市的財政收入、經濟收入高,江蘇有錢,省會沾光。

這個經濟競爭力是從經濟密度、經濟增量,以及居民福利、收入增長、可持續力來評測的,屬於教科文組織、社科研究機構的報告。每個組織釋出的結果或許不一樣,但是一定程度上,還是具備參考價值。

報告顯示武漢表現了較好的經濟增長力和可持續發展力度,武漢人口密度較大,科教優勢明顯,交通區位優勢、人才教育優勢以及=完善的工業結構都是競爭力的體現,諸如大學生數量全國前列,甚至號稱世界第一大學城,大江大河水利資源豐富,鋼鐵、汽車、光電、製造業、華工、計算機IT業、高新科技產業、物流、商業、服務業,武漢工業、商業、服務業發達。而農業、漁業也是魚米之鄉,背靠江漢平原,物資、食物供給充足,也使得武漢整體物價水平、生活水平在全國大城市偏低,房價適中,武漢在人才轉化上,吸引力上,也成為一線城市中,許多大學生的首選和考慮城市。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就地就業,體現了武漢的吸引力。

武漢解放前是僅次於上海的大城市,有大武漢、大漢口之說,一個大字,體現了武漢的地位,也有東方芝加哥美譽,在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武漢地位尊崇,民國時期,武漢兩度成為中國的首都和陪都、戰時指揮中心,表現了其重要性。武漢民國時期也是特別市,是華中,乃至南中國的中心城市之一,報告顯示武漢繼續領跑華中,在華中地區、西南地區排名第一,領先重慶、成都、鄭州。

重慶體量比較大,但是山區多,前身也就是四川的一個地級市,成都偏於西南,安逸休閒城市,從工業基礎和佈局上,成都、重慶落後武漢,武漢建國後的工業基礎、工業發展很完備,尤其是鋼鐵、造船、鍋爐、紡織領先全國。改革開放後也有洗衣機、電視機以及輕工業品、服裝業在全國叫得響。鄭州在民國乃至明清沒什麼地位,從前河南中心在開封,更早在洛陽。

鄭州城市規模、商業、工業、城建比武漢還是要落後一些,雖然這些年有所發展,鄭州主要是靠鐵路交通興起的一個近代城市,建國後地位才提高,比不上武漢明清以來就是湖北、湖南首府,以及漢口明代以後商業地位和張之洞治鄂打下的近代工業基礎,就交通來說,鄭州鐵路樞紐地位,也略低於武漢南北、東西交通縱橫,特別是武漢有長江、漢江兩條大河,兩條黃金水道,以及長江經濟帶居中,九省通衢的地位。就航空來說,武漢、鄂州未來是亞洲貨運中心,物流來說,臨空經濟也比鄭州具備潛力。

當然四川、重慶、河南經濟總量、經濟增速都不錯,也和武漢一樣在發展,但是從歷史積澱、工業基礎、人才密度、地理優勢、氣候水源、交通便利、物產人口來說,武漢都比上述地區更有競爭力,而且潛力、後勁更足。

武漢周邊的黃石、鄂州、仙桃、潛江、天門也不弱,廣義的武漢城市圈,加上襄陽、宜昌,是湖北三大經濟增長極和快速發展的驅動力。

武漢的明天更美好,湖北的明天更美好,中西部大開發大發展,武漢、重慶、成都、鄭州都是各自省域、區域的龍頭,而從長江經濟帶、大華中地區(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山西、四川、重慶)來說,居中的武漢或將發揮更大作用,發揮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作用,帶動大華中地區協調發展,共同進步,讓中部實現崛起。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左安龍:百元股疊創新高,這個現象預示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