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日,有訊息傳出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十年之後,知乎終於要IPO了。

回想十年前的2010年,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的風口元年,誕生了小米、美團、愛奇藝等日後這些超級獨角獸企業,而知乎也成立於這一年。

十年之後,小米、美團、愛奇藝等都先後上市,而彼時才傳出申請上市訊息的知乎到底是因為“問題”太多,還是“問題”太少?

知乎的十年7輪融資之路

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使用者達3.7億,積累了超過2.6億個問答,打造了自己獨有的“知識資產”。

相比創立五六年就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十年磨一劍的知乎,未免顯得略遲。趕在十年之約發出上市訊號的知乎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從2011年拿到創新工場李開復的第一筆天使投資後,知乎相繼完成了7輪融資。其中,不僅有創新工場、今日資本等明星VC,還有騰訊、百度、快手等一眾網際網路巨頭持續加碼。

憑藉著知識分享有問有答的社群模式,知識解答、監督和互動的獨特機制,以及不錯的日活躍使用者,2012年,知乎吸引到了啟明創投,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從此,知乎正式邁開了融資的步伐。

此後,隨著不斷增長的使用者資料和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知乎吸引了更多投資機構的關注。騰訊、搜狗、創新工場、今日資本、賽富投資紛紛加碼。到了2018年,知乎市場估值達到了24億美元。

2019年,知乎開啟了F輪融資,除了百度、騰訊外,快手和位元組跳動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雙方併為此競價了好幾輪,最終快手以遠超位元組跳動的價格,領投了知乎。此時知乎估值已經達到35億美元,超過200億人民幣。

上市向“錢”看,十年之約的知乎困在哪裡

商業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關鍵,而這卻是知乎的軟肋。變現難一直以來都是知乎面臨的一大難題。

為了實現多元的盈利模式,知乎從當初單一性的知識問答平臺,逐漸轉變為更豐富的內容社群。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知乎也開始嘗試知識付費,知乎Live、知乎書店、專欄打賞等付費產品不斷推出。

2017年,知乎又成立了商業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大事業部,形成了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大收入模式,正式展開商業化運營。2018年上半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340%。

從知識付費、影片專區、電商賣貨到網文業務,知乎仍在不斷摸索變現之路,但卻始終沒有確定一條可持續的、賴以支撐的主線業務。同時,不斷推出的新產品也遭到了使用者的質疑,認為知乎背離了初衷,這也進一步導致了部分老使用者的流失。

無論如何,商業化都是知乎不可避免的過程。

如何平衡好使用者體驗和商業化,並探索出“知乎式”的變現模式依舊是知乎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內容社群尋突破,知乎或需拜師B站

如果說,國內市場哪家企業能和知乎相比較,除了對商業化極其“佛系”的豆瓣,也就只有不斷尋求破圈的B站了。

兩者代表了兩個不同領域的細分內容社群。雖然兩者發展的路徑不同,使用者群體也不同,但其發展壯大過程中都面臨著同一個“命題作文”——如何破圈、如何變現、如何平衡小眾與大眾

這也導致知乎專業度開始下降、娛樂性增強、廣告變多,社群的和諧氛圍和使用者體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壞,知乎開始承受轉變帶來的陣痛。

同樣有著註冊審查制度的B站,似乎在破圈的路上越走越遠。雖然這讓一些ACG領域的老使用者感到不滿。但另一面,也讓B站的總使用者量翻了三倍,月活使用者數突破2億,正式會員數達到9700萬,營收連續9個季度大幅增長,上市股價漲幅超5倍。

B站的表現證明了小眾社群也能獲取大眾喜愛,而漂亮的使用者資料和股市表現或許能給知乎的社群發展帶來一些啟發。

結 語

如今,從最初的小眾精英聚集地,到現在的大眾化社交平臺,知乎已經走過了10年光陰。

雖然知乎緊追慢趕地搭上了這波IPO浪潮的班車,但這家以“精英化”著稱的商業公司,是否真正到了它成熟的上市時機?目前來看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民宿類共享經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