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創業者大會上,小米CEO雷軍談到自己曾夢想開家餐館。 在雷軍看來,最成功的老闆莫過於小餐館的老闆,可以跟每一個客戶都是朋友,如果經常有人提前打電話訂座,會讓他很有成就感。

▲小米創始人——雷軍

不止是雷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曾直言自己的人生目標其實是開一個小餐館,為什麼商業精英們都如此鍾情於餐飲創業,我想大概與其極具魅力的挑戰性有關,作為“百業之王”,餐飲業有著近八成的淘汰率,想要在業內有一番作為,需要掌舵者擁有遠超常人的智慧和商業能力。 雖說創業本身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驗證的過程,但偉大的公司往往來源於早期明確且具有前瞻性的商業邏輯,雷軍就曾將小米的成功歸結於7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 如今雷軍的餐飲夢是否還在,旁人不得而知,但餐飲人能從小米身上學習借鑑的地方還有很多。 營銷的成敗,終將回歸產品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最經典的slogan ,更是小米對自己品牌的定位。 2011年,小米手機一代釋出。作為當時全球主頻最快的智慧手機,配合1999 元的定價,小米剛一出場就將價效比玩到了極致。

▲為發燒而生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說過:“爆品是小米最簡單也是最根本的邏輯。”如何成為爆品,小米做對了兩件事:只發布一部手機,給它最高的配置和最低的價格。 靠著化繁為簡、薄利多銷,小米成功複製出無數爆品,但在餐飲業,越來越多品牌卻熱衷於“搞花活”,比如上菜儀式。 對於餐飲品牌,儀式感可以是強化品牌體驗的一劑良藥,但過度強調儀式感,只會帶來負面效果,導致用餐體驗大打折扣。 像甩面、變臉、功夫茶,這些“傳統專案”已成昨日黃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不明所以的升降桌面、人魚表演...就連廚師現在都要變身功夫大師,隨時隨地來套餐前組合技。 ▲上菜儀式感 作為顧客,在擔驚受怕之餘,心中不禁生出疑問:“這樣做會更好吃嗎?” 不,只會更貴! 除了花裡胡哨的前廳表演,菜品的創新設計也成了重災區。 最常見的餐桌新文化,是一道菜不管合不合適、好不好吃,都必須加上液氮、乾冰,拉滿效果才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隨著抖音等短影片平臺的發展,讓一夜爆紅成為可能,對比家常菜的“樸實無華”,網紅菜更能博人眼球,獲得流量。於是,餐飲老闆們開始追求網紅化,什麼火賣什麼,什麼火模仿什麼,但由於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始終無法與競爭對手做出區別。 如果一家餐廳賣很多菜品,的確看似什麼都能做,但這也往往意味著什麼都做不好,做不精,當營銷熱度退散後,只剩下“難吃”、“價格貴”等諸多詬病。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網紅菜,噱頭多過內容,流行週期大多不過三五年,短的甚至只有一年半載,能夠吸引到的顧客也多出於獵奇心理,幾乎不會二次消費。 當然也並不是說網紅菜就一定不好,只是餐企需要結合自身定位以及消費人群去設計新品,盲目模仿,不計成本地開拓賽道,只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負擔。 在淘汰率如此之高的餐飲行業,一次錯誤的選擇,很可能就會導致閉店收場的慘淡局面。 ▲餐企需結合自身定位及消費人群去設計新品 用超預期服務,俘獲客戶的心 在網際網路創業者大會上,雷軍還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在他看來,創業者不能總想著如何去做口碑營銷,因為最好的產品本身就是營銷,最好的服務也是營銷。 餐飲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早些年開一家餐廳並不難,只要菜品不差就不愁沒有顧客,但隨著經濟發展,顧客選擇權變強,對餐廳的要求也越發嚴苛。 餐飲行業競爭激烈,想要在存量市場中不被淘汰取代,需要與時俱進作出一系列的品質提升。這其中,服務便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海底撈服務有毒”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梗,海底撈的服務極盡體貼周到,像免費擦皮鞋、美甲在海底撈都只能算是“毫無新意”的基礎服務。 一個人去吃飯,對面會放玩具熊陪你;在你生日當天,無數服務員會為你慶生;孩子困了,服務員甚至會直接搬來一張嬰兒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不會為你付賬,海底撈幾乎什麼事情都會幫你做。 ▲海底撈為顧客提供的嬰兒床 海底撈的服務到底有多“變態”,幾年前微博網友分享了在海底撈的奇遇:有顧客吃完海底撈,提出要打包吃剩的西瓜,遭到了服務員拒絕,理由是不衛生,但當他結賬的時候,發現服務員拎出一個沒有切開的西瓜讓他直接帶走。 相信再挑剔的顧客也很難抗拒這樣的服務,有資料顯示,使用者前往海底撈的首要原因便是服務貼心,佔比接近40%。 ▲使用者前往海底撈的首要原因是服務貼心同樣是為顧客提供服務,為什麼海底撈能夠成為行業標杆,因為海底撈一直在做的,是提供給使用者超越預期的服務。 所謂超預期服務,就是在發現顧客有點感冒時,遞上的一碗薑汁可樂;發現顧客披著頭髮不方便進餐時,及時給到的一根頭繩...... 雷軍曾說過,感動,你不能把它掛在嘴上。首先感動的應該是你自己,感動你的同事,感動第一批發燒友。 透過超預期的服務去打動顧客,方能獲得良好的口碑,顧客感受到了驚喜,自然也會樂意分享和傳播這些具有故事性的服務。 ▲透過超預期的服務去打動顧客 社群經營,小米成功的核心秘籍 為什麼小米能從一個小眾品牌,一躍成為國內知名手機商? 除了自身過硬的產品,還得益於小米優秀的社群營銷。 ▲社群經營,小米成功的核心秘籍 作為米粉無疑是幸福的,為“發燒友”而生的小米,十分注重粉絲使用者的體驗,並首創了用網際網路模式開發手機OS的先例。 小米的社群運營是先從做論壇開始,在還沒有推出手機之前,小米做的是 MIUI手機系統,為此小米先建立一個聚集手機發燒友的論壇,讓米粉們提出建議和需求,在收集完使用者需求後,再決定開發方向。 這樣的模式,對開發難度無疑是種挑戰,但同時也讓小米收穫了大批鐵桿粉絲。米粉們在線上參與調研、產品開發、測試、傳播、營銷,線下參與同城會、米粉節,這樣的重度參與既增加了米粉主人翁的榮譽感,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品牌認同感。 抓住核心使用者,是小米社群早期運營的邏輯之一,如今這個時代,定位越精準,越能夠獲得市場。 這就很像餐飲行業,眾口難調,任何一家餐廳都無法照顧好所有人的喜好,想做爛好人只會導致全面平庸,有時候細分領域,將拳頭產品做到極致,反而能夠吸引到一批忠實粉絲。 社群運營的第一步,是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後挑選一些較為熟悉的人擔任種子使用者,然後引導他們積極發言,引起討論,活躍氣氛。 社群運營不是發廣告,也不是發紅包,只有持續性在社群裡輸出有價值的東西,顧客才能夠去關注。比如早上發一段採購新鮮食材的小視屏,中午發一些顧客用餐、廚師炒菜的影片,到了晚上,還可以在群內與顧客做菜品的分析討論,並適時給他們發放些活動福利,以此增加使用者黏性。 當社群有了一定的活力之後,此時適當發一些海報或者連結,更有利於社群運營與轉化。 ▲適當發海報或連結,更有利於社群運營與轉化 小米能成功,有時代福利,也有它的必然性,本質上,小米還是嚴格遵循了經典的4P理論(產品、價格、促銷推廣、渠道)。 小米“神話”的背後,是豪華的設計團隊、極致價效比的產品、深度的粉絲運營以及大規模的營銷推廣。 作為餐飲人,雖然很難直接複製套用小米模式,但我們可以向小米學習,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迴歸行業初心,做好產品,把握住客戶需求,在不斷創新思維中採用有效的營銷方式,這樣才能才能讓自己的餐廳從餐飲紅海中突破困境、脫穎而出。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SaaS服務商在企業數字化成功轉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