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自有留爺處。
對於市場經濟的江湖來說,只要手上有錢,不愁花不出去,哪怕是在特殊的2020年。
彭博彙編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7日,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交易總值達到311億美元,連續四年出現下降趨勢,並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進入21世紀之後,中企將目光從國內轉到了國外,從參與國際貿易到積極國際併購。中企海外收購額逐年上升,並在2016年達到了頂峰(2200億美元)。其中,中國化工集團同意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用化學品製造商Syngenta AG的交易更是震驚世界。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從2016年開始,中企在海外併購的主力軍正式由國企變為私營企業。從上面圖片的統計可以清楚看出,2016年民企的海外收購金額突破了1千億美元,比國企多出70%,2017年民企的海購更是超過國企的2倍。
今年之所以降至13年來新低,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疫情影響。本來作為最先從疫情中復甦併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當其他國家的企業資產被病毒重擊時,中企可以獲得的海外併購機會要比往年更多。但是同樣是由於疫情的問題,使得國際交易出現了隔斷,難以進行併購交易。所以,並不僅僅是中企的海外併購在下降,而是全球所有國家皆如此。
二、本土企業保護主義。這一塊大夥熟知的要數印度,該國在今年4月份通過了一條“任何與印度有邊界接壤國家的企業(或關聯企業),在投資或收購印度公司之前都需要獲得政府的批准”的法案。其實除了印度,北美和歐洲不少國家也在今年特意加強了中企對其企業收購的審查。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僅僅中企在歐洲和北美的收購金額下降到了21世紀以來的新低。資料顯示,截至12月27日,中企在歐洲的收購僅僅為3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這些收購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比如三峽集團收購了X-Elio Energy SL擁有的13個西班牙太陽能公司資產。
中企在北美的收購同樣處於多年新低,僅僅為28億美元。
相比之下,今年中企在拉丁美洲的收購量出現了突破性增長,達到了77億美元,超過了歐洲加北美的總和。
主要的標的國家為智利、秘魯和墨西哥。
比如在11月份,中國國家電網宣佈將以43億歐元(合5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智利第一大配電公司CGE96.04%的股權,這是今年中企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交易。早些時候,國家電網完成了對美國能源巨頭Sempra Energy在智利的股權收購。
在墨西哥,今年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收購了美國最大的獨立可再生能源公司祖瑪能源在墨西哥的所有業務。
在秘魯,三峽集團以近3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empra Energy在秘魯的業務。
其實,中企拉丁美洲的收購量真正超越北美和歐洲是出現在下半年。上半年的時候,北美和歐洲還佔據著中企全球收購額的半壁江山(即50%,歐洲29%,北美21%)。
當然,這和國際市場的局勢變化有關。下半年開始,出於財務平衡方面的考慮和戰略收縮的原因,很多歐美國家的企業紛紛將業務撤離出相對動盪的拉美,這個給了中企更多接盤的機會,收購了這些歐美企業在拉美的合資公司。
按照馬德里的科米利亞斯宗教大學的國際經濟學教授阿爾弗雷多·阿拉胡特斯的說法,中企這種“接盤”是明智而且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中國買家正在以相當優惠的價格找到優質資產”。
“中國投資者現在已經成為非常精明的收購者,他們不再高價收購沒有戰略意義的資產,而是致力於在包括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在內的國際市場的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關鍵行業中建立國際影響力。”
當然,就整體而言,目前中企最大的海外收購還是在亞太地區。今年中企在亞太的收購額達到了147億美元,比歐洲、北美和拉美三地加起來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