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銀行來說,存款是最重要的,因為存款越多,銀行放貸就可以更多,賺到的錢自然也多。所以,攬儲是銀行的重要任務之一。又到一年的年末,銀行之間又發起了攬儲大戰。
過去,為了攬儲,各大銀行除了會推出各種高利率產品外,還會送豬肉、大米、香油等等,為了吸引儲戶,可以說是使盡了渾身力氣。不過,今年並沒有那麼熱鬧,產品也不夠吸引人,大多數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在3.8%~3.9%之間。只有一些中小銀行還在瘋狂,比如多家村鎮銀行推出年利率為4.875%的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因為他們的攬儲難度太大了。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競爭的加劇,銀行的黃金髮展期已經過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據瞭解,這兩年銀行線下網點已經關閉6000多家,ATM機更是少了近7萬臺。這些現象都代表著銀行這個行業正遭遇衝擊,前段時間,包商銀行還被批准破產。
銀行競爭激烈,另一方面監管卻越來越嚴格,今年多家銀行被點名和罰款。另外,對於銀行的各種產品也不斷規範,比如結構性存款、網際網路存款等攬儲“利器”被限,銀行攬儲渠道進一步收縮。
近段時間,央行再次出手,又一存款產品要消失了,它就是靠檔計息。我們平時去銀行存款,主要有活期和定期兩種,活期就是隨時可以取出,但利率低;定期就是存一個固定時間,中間不能取出,否則就按活期利率來算。
為了滿足儲戶想定期存款,但又擔心臨時急用,將錢取出來變成活期利率的需求,於是就推出了靠檔計息,簡單理解就是,你如果提前取出了,也還是可以拿到一部分的定期利息。
比如你有20萬元,打算存3年的定期,但到了一年6個月後,你急需用錢要取出來,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靠檔計息,那最後的利息可能就是一年的大額存單利率,加6個月的活期利率,這樣就不會全部變成活期利率了,還是能夠賺不少。
不過,這個產品就要消失了,工商、建設、農業、交通、郵儲、中國銀行這六大國有銀行宣佈從2021年起,正式取消對靠檔計息產品的依賴。意思是如果你存定期,還沒到時間就將錢取出,那就只能按活期利率來算。
隨著這個存款產品退場,那依靠銀行存款利息來生活的人,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了。很多人可能會有疑惑,銀行利潤這麼高,為了攬儲,推出一些高利率產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銀行的利潤主要是從貸款中來,這邊給了儲戶高利率,那另一邊就要收取高利息了,這樣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貸款成本。所以,央行才叫停這類存款產品。
實際上,高利率存款產品,在逐漸消失。比如銀行的存款利器大額存單,利率一直在降,曾經一些小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可以達到5%以上,如今,大部分銀行都降到了4%以下,只有少部分還在這個數之上。
對於很多儲戶來說,不懂其他的理財方式,一直把銀行當作最穩妥的理財渠道。如今,隨著各種高利率產品的消失,銀行也不能給儲戶帶來更多的回報。所以,最好是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讓自己的錢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