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就要過去了。如果非要選出這一年的關鍵詞,"疫情"肯定是意識裡的第一聯想。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也對我們所處的各行各業形成了一次強烈的衝擊和挑戰。
當然,就像那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俗語"機遇與挑戰並存",在辯證的語境下,機遇確實是伴隨著挑戰而生。
比如智慧電視領域,疫情發生後,全國客廳大屏的日均收視總時長增加了22.7%,平均日觀看時長也增加了半個小時。電視這一傳統的資訊和娛樂媒介,在今年終於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大尺寸在手機的持續衝擊下,智慧電視的影響力下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電視等銷量僅為4772萬臺,同比下跌2.0%,零售額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
也正因此,有一部分行業分析師對智慧電視市場報以悲觀的態度,認為這種出貨量下跌的趨勢幾乎不可逆轉。
不過,這一情況在今年上半年終得以逆轉,超大屏智慧電視市場出現了不小的增長點。中怡康資料顯示,2020年2月,中國超大屏電視的銷量同比增長30%。2020年1-5月,75英寸以上超大屏電視市場的銷售量更是同比增長了109.6%。
在智慧電視市場今年整體向好的大趨勢下,超大屏的持續熱銷或許僅能表明這一細分品類有獨特的產品亮點,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市場萎縮和疫情的雙重背景,在這種環境下,2020年超大屏電視的持續熱銷其實是在說明一個問題:在之前爭奪使用者時間的競賽中,智慧電視落後於智慧手機並不是必然,如果電視在消費者層面做好產品感知的建設,推出符合使用者消費升級趨勢的產品,市場一樣會對智慧電視報以熱烈的擁抱。
8K與超大屏電視爆發相輔相成的,是8K技術在2020年的開花結果,2020年上半年,中國8K電視銷量同比增長462.6%。
"8K元年"的呼聲響徹兩年後,8K電視才得以大規模落地,除了硬體產品在價格上的下放以外,行業自身的發展慣性以及使用者的嚐鮮需求也在推動著它的儘快落地。
首先,產品供應鏈端的成熟使得8K電視的大規模落地成為可能。
以華星光電為例,雖然早早就開始積累8K顯示技術,但是斥資463億元的華星光電第11代8K超高畫質、超大屏顯示屏生產線卻一直等到今年才開始大規模投產,也正因此,TCL才有底氣一口氣推出了11款75 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屏電視產品。
另一方面,內容層面的同步建設,也保證了消費者不會購買到"無內容可播"的瘸腿產品。
今年兩會期間,新華社首次實現了"5G+8K+衛星"的實況轉播;11月中超決賽也在蘇州完成了8K超高畫質直播試驗,為後續的8K轉播探明瞭技術道路;而在日本奧運會延期前,NHK也宣佈將會以8K訊號轉播所有奧運會賽事……
當然了,雖然隨著產業端的成熟,8K電視已經開始有了大規模落地的跡象,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主流流媒體平臺其實還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內做好提供8K影片內容的準備。
有媒體對比《流浪地球》在優酷與Netflix的畫質後表示,優酷上的"4K"版本實際上只相當於 Netflix的1080P全高畫質。
儘管如此,結合智慧電視行業超大屏持續向好的市場表現來看,雖然8K電視僅僅是解析度上的提升,但是就像電影院主打的差異化體驗一樣,8K電視可以帶給使用者其他終端不能比擬的極致畫面感受,這一產品方向,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會成為未來電視產品的主要發力點。
雲遊戲《2020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影片已經成為"殺時間"神器,繼2018年下半年,短影片應用的日均使用時長超過綜合影片應用後,2020年6月,短影片又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位列第一。
雖然這是一份來自其他行業的報告,但是卻給智慧電視行業傳遞出了兩個不好的訊號:
1、 電視使用者在進一步向移動網際網路遷移;
2、 電視主打的長影片吸引力在越發減弱。
不過,在經歷了手機對電視一波接一波的定點打擊後,智慧電視內容運營商們的思路已經變得更為靈活,不再恪守教條化的內容戰略,不斷尋找變換"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產品路線。
歸根結底,手機之所以佔據了大多數人大多數的日常時間,主要原因無外乎是因為手機的網際網路內容更能滿足使用者的期待。
內容,還是內容。
2020年智慧電視在內容的探索上可謂是百花齊放,但是最顯著的趨勢探索無疑屬於雲遊戲。
今年初,酷開網路在上線遊戲專區時就同步引進了"雲遊戲";2020年中,海信聯手京東釋出了支援雲遊戲的4K 120Hz的遊戲電視;2020年末,預熱許久的騰訊先遊雲遊戲平臺也在TV端上線……
雲遊戲的火熱有著兩個層面的因素影響,一是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客廳遊戲市場未得到有效開發。遊戲工委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的手遊和端遊分別佔據了68.9和26.5%的市場份額,主機遊戲僅佔據0.3%的份額。二是隨著5G技術的發展,雲遊戲有了席捲遊戲行業的技術基礎。頭豹研究院資料顯示,2018-2023的中國雲遊戲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為58.2%,預計到2023年中國雲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41.3億元,成為遊戲市場的主戰場。
結合這兩個因素考慮,一旦雲遊戲徹底成熟,作為主機遊戲的最佳載體,智慧電視沒有理由不收穫一次類似於網際網路浪潮初期的產品更新潮。
手機廠商七年前小米入局電視行業時,不會有人想到小米能在電視行業復現智慧手機行業的成績,更不會想到,七年後會有更多的智慧手機廠商入局智慧電視行業……
雖然整個智慧電視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增長時代,但是過去一年來,我們還是見到了眾多智慧手機廠商,比如華為、榮耀、OPPO 的接連入局。
當然,如果僅僅是看中單個的終端,那麼智慧手機廠商完全沒有必要進入本已飽和的市場,從傳統家電勢力口中奪食。與此相反,智慧手機廠商最看重的,其實還是在接下來的IoT時代,作為客廳天然大屏的智慧電視的入口價值。
以榮耀為例,在2019年售價2699元的榮耀智慧屏沒有有效佔領市場後,其於2020年618期間就主推了售價1699元的榮耀智慧屏X1 55英寸。不過這一"幾乎是貼著成本賣"的榮耀智慧屏X1卻在618期間大賣,進一步攪動了智慧電視行業這一池春水。
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的智慧手機廠商都像向小米、榮耀類似靠低價搶佔市場。比如華為、OPPO等廠商2020年的新款電視起售價就定在了3299元。
但是電視市場的高度同質化又決定了,初入行業的新勢力們如果不能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價格高點其實很難有可觀的市場表現。比如釋出近3個月後,OPPO電視在京東的銷量就只有400+,再加上華為S系列的圍追堵截,更使得OPPO電視未來的形勢不容樂觀。
結合整個時代趨勢來看,我們不否認未來智慧電視在IoT時代的作用,以及智慧手機廠商持續入局的歷史性意義,但是在這之外,其實整個行業更應該考慮的是:智慧電視怎樣才能在避免過度內卷化競爭的同時攜手過渡到IoT時代。
總結從電視行業過去的脈絡走向來看,2020年的智慧電視其實正處於進入"IoT時代"的關鍵轉折期。雖然在前一個階段的影響下,智慧電視遭受了出貨量下跌的嚴峻挑戰,但是在IoT時代,又預示著智慧電視會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目前整個行業最應該做的,就是積極抓住時代的趨勢探尋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路線。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在消費升級、上游產業鏈逐步成熟的背景下,超大屏、8K電視的持續火爆,不光預示著消費者重新找到了大屏的獨特價值,同時也意味著智慧電視有了吸引使用者的獨特產品特徵,為呼嘯而來的IoT時代奠定起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與產品不同步的是,目前流媒體平臺的超高畫質內容質量確實不太理想,但是在內容層面,大屏運營商們又沒有全部押寶長影片,而是找到了潛力無窮的雲遊戲。
結合智慧手機、PC所走過的市場軌跡,使用者之所以使用這些產品,無外乎是因為這些產品的硬體與娛樂、辦公有較強的契合度。考慮到主機遊戲和大屏的天然契合屬性,這其實也預示著智慧電視在遊戲層面將會比長影片擁有更高的人氣。
對於智慧電視行業來說,最大的變數其實還是要屬新勢力們的持續入局。這一方面進一步昭示了智慧電視行業的前景不算糟糕,但是另一方面在行業轉折、終端潛力並沒有完全釋放的時間節點,低價產品的大規模回潮也需要分外當心。因此,2021年的智慧電視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是集中在市場、終端和價格層面。
總而言之,歷經波折的智慧電視產業已經尋找到了新的機遇,但是如何承前啟後,開啟下一個時代,還需要整個行業付出更多的智慧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