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此次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共同的挑戰,同時也倒逼著各行各業在逆境中另覓良機。面對危機,市場洗牌,優者更優,劣者淘汰。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運營者而言,最重要的則是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趨勢,找準差異化的市場切入口,迎合市場需求,才能走的更長、更遠。洞察需求變化

王剛和程維曾在阿里巴巴共事多年,2012年先後離開阿里準備創業。滴滴就是在兩人多次碰撞想法後一致決定做的一款打車軟體。

原因有三:

1、在中國打車難,這是大眾主流的剛性需求;

2、國外有類似的模式,英國打車應用 Hailo 剛剛拿到了融資,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複製;

3、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手機定位距離的屬性變得越來越重要。

也正是因為滴滴創始人洞察市場需求的敏感性與不斷探索的堅持,才造就了滴滴這樣一家國內共享出行的霸主企業。而在接觸了許多成功的創業者之後,我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把耳朵貼在市場上,貼近消費者,如此才能迅速佔領市場新需求。

那麼,如何才能洞察使用者需求呢?

一、區分使用者和客戶

有這樣一個案例:當年因為小孩被抱走的新聞層出不窮,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安全問題充滿了擔憂。於是360兒童手錶為了滿足家長對電池的長續航需求,極大程度縮減了手錶的其他功能,剛推向市場時,僅留下了定位功能。

當他們把這個手錶投放到市場後,一開始產品賣得不錯,但是手錶初次使用之後的活躍度特別差,基本沒什麼家長在用。

這是因為從一開始360就進入了一個關於客戶和使用者的誤區。專案團隊認為這批手錶僅滿足家長的要求就可以,而忽略了真正的使用者“孩子”的需求,因為一款只有定位功能的手錶,實在難以討得小朋友的歡心,認為“這是我媽媽想要用的,可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產品當然很難開啟市場。

直到產品經理開始意識到,原來手錶真正的使用者是小朋友,於是重新基於小朋友的喜好,在手錶上迭代了例如:打電話、小遊戲這樣的功能。當小朋友可以用手錶電話跟父母溝通,新增周圍的小朋友為好友時,這款手錶才真正建立了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使用者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而客戶則不一定是;

客戶與你的關係基於交易,而使用者則並不一定是產品的買單者;

以客戶為導向,營銷是有效的,而以使用者為導向,體驗才是關鍵的。

只有正確區分使用者與客戶,才能真正洞察使用者需求,更好的提升產品,佔領市場。

二、從“使用者痛點”和“麻煩”入手

而這樣的回答對我們而言很難轉化成有價值的需求資訊,這時就需要我們引導使用者去回憶,在挑選和使用健康食品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麻煩和困擾,這樣就是把問題下沉到價值感知線下方,我們就很容易歸結出顧客需求。比如,使用者可能開始抱怨健康食品不容易隨身攜帶,或者食用起來很麻煩,不容易即食等等。

這時,我們根據使用者需求做出相應改善,就更容易佔據市場。三、找出使用者不購買、不使用的原因

在產品銷售中,這方面的工作很容易被忽略,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碰到直接拒絕的使用者,也很難去詳細瞭解使用者不購買、不使用的原因。但這些資訊往往比使用者購買原因更加重要。

瞭解了這些,也就讓我們有了依據去找出制約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獲得質的提升。

因此,在市場的潮汐變換中,想要成功的創業者需要貢獻一隻傾聽的耳朵,貼近市場,貼近使用者,才能創業成功,蒸蒸日上!

16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棉出口需求旺盛,棉花進口保持同比增加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