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地到頂天,發展到上市企業後,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為精準把握機器人領域技術創新動態和產業發展趨勢,提升機器人科技研發能力,12月25日下午,在立德機器人平臺組織承辦下,工業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的行業頂尖專家一行來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開實地調研,對拓斯達新時期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專家調研一覽
專家組在拓斯達公司展廳進行了深入地參觀瞭解,並實地考察了拓斯達省級技術研發實驗室和拓斯達總裝車間,對拓斯達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專家組認為,目前拓斯達在3C行業已經佈局形成了較為全面的解決方案。
當天,專家組成員與拓斯達核心技術團隊還圍繞“拓斯達工業機器人打造國家科技制高點方向措施建議”主題,開展了專題研討,為拓斯達工業機器人打造國家科技制高點建言獻策。
當天參會的還包括拓斯達伺服驅動技術專家王志成、拓斯達控制演算法技術專家趙磊、拓斯達研發中心視覺開發部高階工程師張翔、拓斯達機器人研發專家鄭存遠等組成的首席科學家團隊。
四位一體,發展佈局加速跑
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首先在致辭中介紹了當前拓斯達發展面臨的新選擇與挑戰。他提到,目前拓斯達在產品方面正加大機器人及注塑機方面的研發投入,並搭建了服務於全業務模組的研發中心大平臺,專注於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視覺、控制技術和產品研發。
拓斯達目前的主營產品涵蓋機器人、注塑機和CNC數控機床三個領域,研發人員佔比達到30%以上,研發投入達到全年營收6%以上,拓斯達希望未來能助力100萬製造企業實現智慧製造,助力100萬工程師服務智慧製造,最終將拓斯達打造成全國,乃至世界級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標杆。
拓斯達研發中心總經理徐必業進行《核心技術助推渠道+產品雙輪驅動發展》專題分享,詳細介紹了當前拓斯達企業的具體發展狀況。就賽道佈局、產品成果、關鍵零部件進展、核心技術等四個方面,闡述了目前拓斯達在包括工業領域的詳細情況。
目前,拓斯達主要佈局了注塑機、CNC、工業機器人三大賽道,同時以控制器、伺服驅動器、視覺平臺三大核心零部件來作為產品支撐,針對核心零部件的底層技術,延伸到了IOT、工業網際網路板塊,形成了較為全面的產業鏈。
五軸機床新業務,彰顯新動能
作為拓斯達的全新發展引擎,埃弗米總經理黃永生在會上進行《五軸數控機床技術》專題報告,為到場專家彙報了當前拓斯達積極開展布局的五軸機床新業務。他提到,作為拓斯達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已經成功掌握了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的核心技術,並從最基礎的擺頭、電主軸和搖籃等最基礎的原件到五軸機床整機,再到客戶應用,都實現了全閉環的投資,同時埃弗米也在五軸聯動雙擺頭,三角工作臺翻檯銑等核心結構設計技術上實現了較全面專利佈局。
目前埃弗米正不斷致力於實現五軸裝置的普及化,同時在技術上也正朝著超高精度的機床不斷攻堅克難,未來有望協同拓斯達切入軍工等領域進行高階智慧製造方面升級。
會上,與會人員詳細圍繞當前機器人行業發展及頭部企業經驗,結合拓斯達當前產品技術情況,對拓斯達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包括未來5年賽道佈局、產品系列布局、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等多個方向的實施路徑和具體建議措施。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劉進長認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所有企業都將面臨較多挑戰,上市企業尤其要時刻保持敏銳性,拓斯達的發展不僅要堅持主營業務三大方向,也要堅持對未來的三個佈局,但需要保持合適的步調,在生存中不斷尋求發展。
他建議,作為上市公司,拓斯達不僅要看到今天,還應該看到明天和後天,既要抬頭看路,也要低頭拉車,要堅持企業家信仰,保持清醒判斷,多開展產學研用結合,為企業注入科技的核心,開啟工業製造行業侷限,不斷形成發展動能。
北京大學劉宏教授認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或者各類省市研發專案,最核心的點在於可以實現人才、優秀成果和團隊的聚集,用前沿科技進一步引領行業,帶動行業,同時也能幫助企業擴大行業影響力,逐漸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
他建議拓斯達積極申報各類重大科學專案,積極圍繞國家專項展開創新性研發工作,並能梳理形成技術方向,能把企業要做的東西,提升的方向,變成對國家的承諾,從而完成上市企業對行業的引領和推動。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碩認為,單項技術、單件裝備不可能替代系統的效率和整個功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才是關鍵技術門檻。王碩建議,拓斯達應該嘗試工藝和軟體結合,並將其嵌入到產品的技術中去,形成高技術門檻,同時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提供支援能力、完善裝置細節,積極拓展上下游產業鏈,從而才能引領未來產業。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李迪教授認為,視覺技術在3C行業還有著非常大的應用場景,值得深度拓展,她建議,原來拓斯達零散的解決方案應該逐漸過渡到行業平臺性方案,針對技術共性、行業共性進行維度展開,重新考慮技術和方案架構,使其能既保證效能,又保證開放性,將功能、使用者互動、成本做到極致,多方位提升技術可能性。
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事業部副總經理金亞萍教授認為,國產智慧製造行業已經到了更上一層樓,走向世界高階裝備的時候,需要從產品質量,可靠性多方面有更大的提升,需要圍繞機器人行業關鍵基礎核心、前沿技術,加大機器人整機測試、可靠性研究,她建議拓斯達作為上市企業,應該對於國家技術發展方向給予更大的重視,積極承擔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國家級的專案,朝著世界前沿企業努力。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陶波教授認為,共融是機器人行業未來非常重要的方向,未來機器人會更加強調在機器人與人的合作,機器人與環境之間的合作。他建議,拓斯達未來發展機器人一定需要和感測技術深度結合,同時深耕工藝,實現工業的深度結合,不斷藉助大量應用的場景,另闢蹊徑彌補短板,產生附加價值。
結語與展望
在逐步成長為上市企業後,作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的拓斯達也在積極拓展自身業務覆蓋面,加碼注塑機、CNC,構建和打通工業體系的最底端,對塑膠和金屬這兩個基礎加工行業賽道的佈局,是拓斯達對於未來長期穩固發展的道路預判,但發展中難免存在不確定性,本次由立德機器人平臺承辦的調研活動無疑為拓斯達很好指明瞭方向。
透過本次研討,在高速發展後,作為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拓斯達也已經到了從立地到頂天的時間段,從跟跑變成領跑後,也需要承擔更大的發展使命,需要更明確的定位和架構,只有看得更高,才能走得更遠。
按照研討中頂尖專家們給出的意見和建議,相信拓斯達未來也能不斷憑藉自身產品和技術雙輪驅動,藉助各類資源和智力的支援,去積極嘗試產學研用結合,繼續加強科技研發,攻堅克難突破關鍵技術,打造前沿行業解決方案。在專家們的建言獻策和發展規劃下,新時期下的拓斯達未來發展更加值得期待。
關於拓斯達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研發、製造、銷售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慧裝備及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形成系統整合+本體制造+軟體開發+工業網際網路四位一體的智慧製造綜合服務平臺。
在業績上,根據拓斯達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拓斯達實現營業總收入20.3億,同比增長86.4%;實現歸母淨利潤5.2億,同比增長261.7%,目前拓斯達的總市值約90億元。在2019年,拓斯達去年全年營收及淨利潤分別為16.6億元、1.87億元。
而在2012年,拓斯達的總資產僅為8571.19萬元,2017年上市增長至11.65億元,2019年達到了26.68億元,7年間增長了超30倍。2012年~2019年,拓斯達營收規模增長17倍,營收復合增長率超過50%,淨利潤增速33.30%,2019年拓斯達人均創收96萬元,體現出公司良好的成長性與業務擴充套件能力。
在業務結構上,2020年以來,拓斯達加大了注塑機板塊的投入,並以51%股份控股東莞市埃弗米數控裝置科技有限公司,從而切入五軸聯動機床等工業母機數控機床產品,核心產品則是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裝備,以控制系統及MES為代表的工業物聯網軟體。目前拓斯達已經形成“注塑機+CNC+機器人”三大事業部佈局,深耕金屬和塑膠兩大製造業生產環節領域。同時,拓斯達還佈局了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視覺、伺服、控制等底層技術,可很好實現與注塑機及CNC機床的技術協同,幾大板塊技術共通率約為30%~40%。
從注塑機輔機業務起家,2011年開始自主研發伺服機械手,並慢慢擴充套件為注塑自動化全套解決方案運營商,歷時近十年,從注塑機到機器人,從硬體到軟體,業務範圍涵蓋系統整合、本體制造、軟體開發和工業網際網路四大方向,拓斯達的業務結構完成了由單一領域裝置向工業自動化多元解決方案的轉變。
在業務面上,拓斯達產品廣泛應用於3C、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5G、光電、家用電器等領域,並逐漸延伸至整個製造業。拓斯達在全國設有30多個辦事處,服務企業客戶超過10000家,包括比亞迪、長城汽車、伯恩光學、立訊精密、TCL、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為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發展不斷貢獻著力量,業務佈局也發展延伸海外,形成國際化佈局的雛形。
在研發投入上,拓斯達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652.95萬元、5963.80萬元和6991.36萬元,2019年,拓斯達擁有已獲得授權專利230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
在企業對標上,拓斯達目前對標的是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日本發那科。拓斯達董事長、80後企業家吳豐禮為自己定下了5年500億的目標,五年內拓斯達如果能持續保持業績的快速增長,將有機會進入國際智慧製造第一梯隊。